天然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doc

天然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doc

ID:19948471

大小:1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天然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doc_第1页
天然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doc_第2页
天然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doc_第3页
天然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天然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键词】天然气产业【报告来源】前瞻网【报告内容】中国天然气产业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1、天然气供给现状: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进口需求逐年提升图1:2000-201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消费量及增速图2:2011年LNG进口来源我国进口天然气有液化天然气(LNG)和管道气两种运输形式。LNG主要进口国是卡塔尔和澳大利亚,管道气主要是中亚。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近年来增长迅猛,其增速远超过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速。2007年消费量首次超过生产量,此后国内天然气市场处

2、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进口量逐年上升。2012年中国液化天然气(LNG)进口1468.35万吨,同比增长20.28%。其中从卡塔尔和澳大利亚两国进口的LNG分别为498.48和356.18万吨,合计854.66万吨,占到我国LNG总进口量的一半以上。我国的管道天然气的来源国主要是中亚。2012年管道天然气进口1580.07万吨,同比增长52.42%。2012年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量首次超过LNG进口量。中亚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第一条跨国天然气管道,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年设计输气量为300亿~400亿立

3、方米,境内与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相连,可保证沿线4亿人口的生活燃料供应。从2012年2月份开始,中国进口中亚气占中国进口天然气的比例已超过一半。截止2013年2月底,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向中国输气467.7亿立方米,折合3253.51万吨,货值157.15亿美元。未来进口管道天然气潜在的最大来源国为俄罗斯。据中俄两国政府间签订的天然气协议,我国将每年从俄罗斯进口68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300亿立方米从西线进口,380亿立方米从东线进口。中俄天然气近道正式投运后管道天然气在整个天然气进口中所占比例

4、将得到极大提升。2、天然气未来需求强劲2011年世界人均天然气消费量为462.12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消费量仅为97.25立方米,远低于其他主要国家,仅略高于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49.23立方米/人)。同期加拿大天然气人均消费量达3039.78立方米,俄罗斯为2991.38立方米,美国为2214.62立方米。图3:2011年各国天然气人均消费量(立方米/人)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是油气市场仍旧平稳增长,天然气消费量快速上升。据《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

5、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47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9%,增速低于2011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增至5.4%,用气人口超过2亿。虽然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随着近年来能源安全及环保意识的上升,预测未来在天然气的需求上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国内天然气开采力度的加强、管道天然气进口和沿海液化天然气(LNG)进口的增加将共同支持天然气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与美国相比,我国天然气主要作为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使用,两者占比超过50%。美国的天然气消费中,发电占比高达47.8%,而我国仅为

6、17%,这与我国的资源禀赋相符。在中国多煤少气的资源背景下,我国65%以上的发电量来自于燃料煤。随着我国城镇化深入发展,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对天然气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到2015年,我国城市和县城天然气用气人口数量将达到2.5亿,约占总人口的18%。中国天然气未来10年主要消费区仍为西南、环渤海湾、长三角和东南沿海,而天然气的主要消费领域将集中在工业和居民用气。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天然气的市场格局将为:城市燃气32%、工业31%、发电21%、化工16%。其中发电用气所占比重仍低于国外市场成熟

7、国家水平。随着天然气价格的上调,天然气在工业及发电领域的经济性略有下降。图4:2011年美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图5:201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