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00658
大小:688.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07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防范及应诉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防范及应诉技巧一、《侵权责任法》有关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规定;二、常见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例剖析;三、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防范;四、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应诉技巧。一、《侵权责任法》有关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规定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解析】: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法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2.患者有损害结果。必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确定性。3.诊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即直接、间接因果关系,一果多因。4.医
2、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有过错。一、《侵权责任法》有关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规定第五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解析】:1.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法定义务!2.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自我决定权——特别的人格权。不仅体现了健康权益,还体现了自我决定的人格利益和人格
3、尊严。3.告知的内容:病情、措施(包括有无替代方法)、风险。4.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标准:能够让患者足以做出正当合理判断所必须掌握的信息。即以不产生歧义为标准。一、《侵权责任法》有关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规定第五十六条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解析】:紧急救治义务的特征:1.法定性——法律规定。2.紧急性——患者病情危急,严重威胁其生命。3.补充性——对患者充分行使知情同意权的补充。但不能对抗患者得知情同意
4、权。须有条件限制。4.免责性——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符合紧急医疗规范的情况下实施的医疗措施,造成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后果,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紧急救治义务适用的条件:1.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的紧急情况。2.不能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同意。3.经批准。4.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未履行紧急救治义务承担责任的情形:在法定情形下,医疗机构未履行紧急救治的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侵权责任法》有关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规定第五十七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
5、赔偿责任。【解析】:1.注意义务:一个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所应当给予的谨慎和注意,以免造成他人不应有的危险或损害的责任。否则构成过失。2.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中,应当对患者尽到应有的谨慎和注意,以免造成患者受到不应有的损害或的责任。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是最基本的义务。要求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积极履行其应尽的职责,对其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所具有的危险性加以注意。3.医务人员注意义务的内容:有义务具备相同时间、地域等客观条件下医务人员通常所应具备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有义务使用相同时间、地域等客观条件
6、下医务人员在诊疗同类疾病时所使用的技术。有义务在诊疗活动中做出最佳合理的判断。4.医务人员未尽注意义务的情形:未尽医疗活动中不良结果的预见义务。未尽医疗活动中不良结果的回避义务。未尽医疗活动中的转诊、会诊义务。一、《侵权责任法》有关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规定第五十八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解析】:1.推定:法律术语。指一个事实存在,必有另一个事实存在
7、的可能。2.医疗过错推定:患者有损害,但患者无法举出证据证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医疗机构又确有违法违规(法条中所列情形)等行为,则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3.确认医疗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方式:△违法违规事实清楚,具有一般医学常识的人都可以判断的。△专业技术鉴定。一、《侵权责任法》有关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规定第五十九条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
8、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解析】:医院要注意医疗机构对所使用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质量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1.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2.统一进货渠道,避免购进伪劣产品。3.不得使用已禁止使用或过期淘汰产品。4.不得伪造、冒用产地、厂名、厂址、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5.不得在产品中掺杂使假。6.正确使用相关产品。7.建立进货档案以及其他使用管理制度。8.建立证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