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67552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4
《郭沫若戏剧译介与“翻译诗学”价值体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郭沫若戏剧译介与“翻译诗学”价值体现:郭沫若西方戏剧译介中“翻译诗学”的价值,是通过借鉴异民族的优秀文学文化,或通过舞台特定的语言化手段,传送拯救人性心灵上的方法信息,使得与观众的心灵相通与共鸣,让的良好愿望渗透到观众的心灵世界加以教化和感知。这抓住了戏剧中神奇的想象力和内在的灵感效应,把它运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可以促进本民族新文学文化的再生。这种戏剧译介的“翻译诗学”思想的创建,滋生出一种新的文学文化的思维方式,丰富中国几千年延续承传的文化精神。关键词:郭沫若戏剧;译介;翻译诗学;价值体现(备注:本论文为“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引言20世纪初
2、,中国现代主义一些作家眼光开阔,除了极好地继承我们已有的戏剧创作成就,并加以改造创新之外,还把西方戏剧通过文字翻译介绍到中国,使得中国的文学爱好者的戏剧欣赏视野大开。郭沫若的西方戏剧翻译,涉及到了较为深入的人生意义价值理解,并让我们借鉴真正的艺术表现方式,开展救国救民的光辉大业。同时,郭沫若把西方戏剧文学的精髓通过深刻的感悟,加以改造以适合中国国情,使得中国人对西方戏剧的理解产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他们不再认为西方戏剧只是在舞台上靠着肢体语言展示人生价值和社会问题,而是通过舞台特定的语言化手段,传送拯救人性心灵上的方法信息,从而使得与观众的心灵相通与共鸣,让的良好愿望渗
3、透到观众的心灵世界加以教化和感知,这挖掘出了现代派戏剧中神奇的想象力和内在的灵感效应。郭沫若力图以此完善的“翻译诗学”创作风格和方式,从戏剧形式上去展示一种新的译介表现方式,让“象征”性元素和理念在他的作品中肆意彰显和张扬,并把这种象征主义色彩大量地运用到他的戏剧创作意识和想象当中,这在当时显得独树一帜,极具代表性,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译介风格。一、郭沫若戏剧“翻译诗学”与信仰诞生文学论文发表由于中国现代文学中对于西方戏剧文学译介最有成就的是郭沫若,其立足点则基于拯救中华民族于火热,其译介精神和手法也让当时中国一些戏剧作家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他的“翻译策略”或“翻译诗学
4、”主要是体现在对西方戏剧文学的感知和感悟,着力挖掘以往任何译介者未曾发现的、全新的戏剧文学的理解视角,尤其是他对于戏剧人物的特征性感悟。郭沫若在译介过程中最为青睐的作品是德国歌德的表现主义戏剧《浮士德》,他的翻译把浮士德博士一生的传奇经历,按照表现主义的基本方式予以了概括性的总结,带有明显的西方现代哲学和思想的合理化诠释。其表现的“浮士德精神”象征着中国文学精神和信仰由“右翼”变成了“左翼”思想主题。在20年代末,郭沫若西方戏剧译介除了本身保留着中国现代话剧的基本元素之外,还显现着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某些元素。郭沫若曾经在创作他的历史剧时,就表现出了他那西方表现主义的
5、神奇想象,他的思维方式和那些躲在书斋里抒发怀古的幽思、弹奏个人哀愁的资产阶级历史剧家思维方式格格不入,他创作的历史剧不是“为历史而历史”的游戏之笔和侃侃而谈,也不是去单纯追求情节神秘、古怪的猎奇之作,而是为了激发起“更多的志士仁人”的革命斗志和反叛热情。可见,他对《浮士德》等戏剧作品的译介,把人性灵魂的深刻探索领悟得淋漓尽致,他甚至能够把它们提到一个较高的高度加以审视和考察,力图在这样的高度把人性特有价值予以反醒和质疑,以期进入他理想中的“真正把人当成人”的时代,或者是以自己的鲜血,“献给现实的蟠桃”①;为正在为新生活而奋斗的人们多争得一些有效的利益和“得到一些好处
6、”。②显然,郭沫若的这种对于历史剧的理解和创作方式,是受到译介爱尔兰戏剧家约翰•沁孤的《约翰•沁孤戏剧集》影响的。约翰•沁孤生于西方现代主义时期,所推崇的戏剧基本主题就是“人本”和“人性”观念,尤其是极为崇尚“人性”价值的最终实现和完善。他期待把众多的社会地层的人们的生活疾苦提到社会的关注上来,被更多的人所瞩目和感受,以便可以为解脱疾苦而呐喊、斗争。受此影响,郭沫若从来就是提倡戏剧文学创作能够“为民众开花,为民众结实,始于民众,终于民众。”③这表明,郭沫若在思考历史真实性再现与艺术真实的矛盾关系时,强调任何作家都不能局限于历史细节
7、的真实描写,过分地去注重历史的真切而忽略文学本身所要求的艺术化特质,从而他强调“以虚代实”,用艺术的虚化去取代历史的真实。其实,在约翰•沁孤的戏剧剧本《骑马下海的人》中,所表现的浓重悲剧气氛就是西方戏剧家充满想象里的特殊创作手法。这部作品在当时被西方人认为是20世纪最优秀的独幕悲剧,因为它在构思和结构上有着古希腊悲剧的想象性和虚构性成分,它一方面歌颂人与大自然的坚忍不拔的顽强斗争,另一方面又在表现生存的残酷性和人对命运的不可把握性。郭沫若的翻译目的是要以此给中国的人们以感奋力量和拯救精神,虽然时常可能面对一些自然灾害,但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忍不拔、不屈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