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之道——关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一项考察福之道

德福之道——关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一项考察福之道

ID:19620367

大小:81.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04

德福之道——关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一项考察福之道_第1页
德福之道——关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一项考察福之道_第2页
德福之道——关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一项考察福之道_第3页
德福之道——关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一项考察福之道_第4页
德福之道——关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一项考察福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福之道——关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一项考察福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德福之道——关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一项考察福之道摘要:德福之道的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之一。在古代中国思想史上,这一问题发生甚早,早在汉代《尚书》诠释学中,就已发现《尚书·洪范》“五福六极”所讨论的便是这一“德福之道”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此问题的历史考察,旨在揭示五点:一、“德福”问题构成了商周宗教文化的一个核心关怀;二、在“德福之道”这一问题领域中,“天”的存在不可或缺;三、“人感天应”的天人感应以及善恶报应说是理解德福之道的关键;四、德福之道在宗教上又表现为“转祸为福之道”;五、宋明尤其是晚明以降,儒家在行善实践领域呈现出与宗教互动的面相。  关键词:德福之道;转祸为福;感应;报应

2、;劝善  :B244.99:A:1004-7387(2012)04-0110-11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伦理向来重视道德劝善,在历代儒家的经典文献当中,有关劝善的思想言论不一而足。自宋代以后,随着中国第一部善书《太上感应篇》的出现,劝善便与道教的善书理论联系在了起来,并被视作宗教伦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及至晚明以降,随着《功过格》、《阴骘文》等善书大量出现,不少儒家士人发现这类善书所倡导的劝善思想对于安定社会、重整人心是极为有益的,故而不仅积极参与劝善活动,甚至按照儒家伦理的思想来改制《功过格》,创作了一批所谓的“儒门功过格”,悄然兴起了一场道德劝善运动。[1]  在此过程中,人们

3、发现行善的目标固然在于追求个人幸福,但是历来的儒家伦理说教并没有告诉人们如何把握“德福之道”(孔安国语)或实现“转祸为福之道”(葛洪语)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行善的依据固然在于个人的良心,然而“得福”的依据却不得不诉诸客观的第三者——上天。因此在人们的伦理行为中,德福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天人关系又应当如何界定?而天人关系能否以“感应”乃至“报应”来加以诠释?进而言之,“天”是否即是伦理实践过程中的德福关系的决定因素?应当说,这些问题虽在晚明以降劝善运动中得以凸显出来,但是早在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史上就以不同方式而存在。归结而言,这些问题所透显出来的其实就是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

4、本文的任务在于通过对“德福之道”之问题的历史考察以揭示儒学与宗教不只是冲突与排斥的关系,两者之间更有积极互动的一面。  一、问题由来  从哲学上说,所谓“德福之道”的问题实即“德福一致”的问题。比如康德的道德哲学和牟宗三(1909-1995)的“圆善论”便企图解决这个最终的哲学问题。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指出“道德”与“幸福”是异质的概念,分属本体界和现象界,故两者的关系不是“分析地”关系,而是一种“综合地”关系,两者的结合乃是一种“实践地必然性”[2]。李明辉指出:“康德在此只是将德行与幸福底关系比拟为因果关系,并非真的视之为存在于自然世界中的因果关系。”因此“自然底因果性”

5、并不能为两者的结合提供积极的作用。[3]其实,康德认为只能以“超越的”方式来保证其结合的可能性,这就使得康德将最终结论引向灵魂不朽、上帝存在这一基本设定,以为是人们可以获得最高善——即德福一致的依据。如此一来,德福问题便带有了宗教性的意味。但归结而言,在有关“德福一致”如何可能的问题上,康德表明应交由上帝自行处理的态度,使其论证显得含糊不清。[4]  牟宗三则从中国哲学的角度对此作出了批判性的回应,他首先肯定德福一致问题的解决乃是“哲学系统之究极完成”,但他反对康德的“上帝”设定,而以“无限智心”的设定,作为通向德福一致之“圆善”之境的依据,以为“无限智心”发用于物而使物随心转,

6、便是与德相符的福之实现,并强调德福问题的解决无须宗教,而只须全盘依赖于“无限智心”,通过“物随心转”的转化便能实现。他指出:“一切存在之状态随心转,事事如意而无所谓不如意,这是福。这样,德即存在,存在即德,德与福通过这样的诡谲的相即,便形成德福浑是一事。”[5]意谓幸福的获得以及与德行的一致,乃是由德之本心创造性地保证的。至于康德和牟宗三有关德福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成功,这涉及到十分繁复的义理问题,不是笔者在此所能衡断。[6]  我想提示的是,由康德及牟宗三有关道德与幸福的讨论可知,德福如何一致确是哲学上的一大问题,而此一问题既是哲学的也是宗教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更重

7、要的是,就中国传统摘要:德福之道的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之一。在古代中国思想史上,这一问题发生甚早,早在汉代《尚书》诠释学中,就已发现《尚书·洪范》“五福六极”所讨论的便是这一“德福之道”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此问题的历史考察,旨在揭示五点:一、“德福”问题构成了商周宗教文化的一个核心关怀;二、在“德福之道”这一问题领域中,“天”的存在不可或缺;三、“人感天应”的天人感应以及善恶报应说是理解德福之道的关键;四、德福之道在宗教上又表现为“转祸为福之道”;五、宋明尤其是晚明以降,儒家在行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