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08730
大小:24.5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30
《浅析《老子》一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何谓道?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意思就是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存在浑融而成,先于天地分化的现实世界而存在。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
2、的迁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就是要求自我要有虚己守静、无私无欲、自失忘我的精神境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自我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让规律发挥作用。“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欲达到这一目的有道之世,尚法不尚贤,法律高于一切。统治者“无为”,法律才会健全、神圣,以神圣的法律治国,国家必然有持久的繁荣和稳定。统治者的智力是有限的,法治的力量是无限的。《老子》的现实意义,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其一,做人
3、的道理。水在静处的时候清澈安然深不可测,这就是它的深远所在;取用没有穷尽为万物所用而不求回报,这就是它的助人;遇圆就旋转,遇方就转折,遇到阻塞就停止,一道决口就流动,这就是它的真诚。有点付出就容易骄傲自大、争功邀名,更怕落人后、处人下,所以绞尽脑汁出人头地、刻意攀援。这就违背了“道”的精神,也是社会混乱、人生痛苦的根源所在。所以老子借水论“道”的用心,还在于启发人们,要体悟“道”的精神,践行“道”的原则。这是安顿生命、安定社会的根本之道。其二,这也是为官治民之道,真正的为官之道,就要像水一样,做到心怀民众,做到虚怀若谷,
4、做到清廉不污,避开高处而往低洼的地方流动,这就是善于选择居处;无论高下之地都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能形成
5、水平,这就叫懂得治理;居于下而行成上事。在社会主义中国所倡导的官员的宗旨就是五个字“为人民服务”不少干部自称为人民公仆,但真正为人民做实事的又有几人呢?其三,成事之道,用来承载就能浮起,当做镜子就能看清,用来攻击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抵挡,这就是它的能力;流动起来日夜不息,一旦满了就继续前进,这就是它对时机的把握。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这说明丑陋的东西已经遍布天下;当人们都在为美好的善行而欢呼的时候,这说明不善已经充斥整个社会。至道之世,人们不知有丑恶,也不知
6、有美善,一切皆顺其自然,发乎道性而已。但是至道之世不可求,我们已经知道了丑恶美善,因此再去追求至道的境界显然是不明智的,因此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将目光投向社会的时候,难免对事物的本身有放大的作用,人们求美,求善,求真,说明了丑陋之举在当经社会横行,也正是因为受到那么多人的仇视,排斥,是不是也正说明了善的普遍存在呢?就像悲观者只看到米里的沙粒,而乐观者看到的是沙粒中为数不少的米,并且相信经过苦心筛选,过滤,一样可以得到纯粹的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古人用谷草扎成的用以祭祀天地神灵的狗。刍狗虽结
7、草而成,但祭祀的人却视其有魂灵而装饰打扮并侍奉它们,以求福于天地神灵。待大礼已毕,刍狗的魂灵升入天堂,它也就还原为纸草了,或者以火焚之,或者任人践踏。这一章实际上也在谈论遵从规律,尊重法律的重要性,其中的“不仁”实际上就是从法,“仁”就是随性,“不仁”是老子的法治思想。仁是目的,不仁是措施,唯有不仁,才能至仁。这里所讲的圣人以百姓为刍狗,实质上是视百姓若神灵,敬重他们,保护他们,服务于他们,目的是为了国泰民安。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有了“仁”的观念,就会以自我为中心
8、,用权力代替法律,这样一来,法律就会失去威严,社会滋生罪恶,百姓就要遭殃,这才是统治者最大的不仁。因此置身于现代社会,申明上的“法治”社会,这就要求执法者执法严格,公正,不徇情,不偏私,那些执行法规的人心如明镜。如若我们今天的那些手中掌握着规则与法律的方向的人,能够对这个道理心有所悟,有所感,有所行动,那么就不会有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