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源科伦电子科技(河源)有限公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源市科伦电子科技(河源)有限公司环境信息公开内容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要求,河源市科伦电子科技(河源)有限公司公开的环境信息如下:一、基础信息:1、单位名称:科伦电子科技(河源)有限公司2、组织机构代码:76573948-03、法定代表人:颜睿志4、生产地址:河源市高新区科技三路5、联系方式:0762-36008006、生产经营主要内容:电子元件制造7、产品及规模:线合金(7.2T/年)、高精密电阻4亿个/年二、排污信息:1、主要污染物名称:COD、氨氮、铜、镍、氨氮、石
2、油类、SS等2、排放方式:明渠排放3、排放口数量:1分布情况:科伦电子科技(河源)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西北角4、排放浓度:COD45㎎/L,氨氮1.87㎎/L5、排放总量:COD0.135吨/年,氨氮0.003吨/年6、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2标准7、核定的排放总量:COD5.35吨/年,氨氮1.125吨/年三、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1、防治污染设施名称:调节池、混凝反应池、斜管沉淀池、砂滤池、中和池、超滤、RO系统、清水池等2、运行情况:企业已停产四、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情况:1、环评文件批复部门:河源市环保局,文号:河环建〔2006〕9号、河环建〔2006〕182号2、环保竣工验收部门:河源市环保局,文号:河环函〔2006〕284号、河环函[2009]74号五、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排污许可证,发证部门:河源市环保局,排污许可证编号:4416002010000134,(已停产)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自编未备案)1、编制单位:2、编制时间:3、备案部门:4、备案时间:七、自行监测方案:科伦电子科技(河源)有限公司自行监测方案(KLDZ-01)2015年
4、03月30日1、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科伦电子科技(河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颜睿志所属行业:电子元件制造生产周期:常年生产地址:河源市高新区科技三路6号联系人:曾广健/刘群利联系电话:13690986196/13750254755,0762-3600800;传真:0762-3600089电子邮箱:guangjian.zeng.corp.currentfuse.com/pele.liu@corp.currentfuse.com主要生产设备:水平前處理線、濕膜顯影線、蝕刻線、鍍槽、循環過濾機、提升泵、板框式壓濾機、
5、加藥泵、PH計、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碳過濾器、袋式過濾器、超濾系統、反滲透系統、保安過濾器、攪拌機、羅茨鼓風機、污泥泵、沙濾罐等.废水处理及排放情况:車間廢水分為A類含鎳廢水(鍍鎳車間暫停,此項廢水暫無)、B類水洗顯影廢水、C類綜合清洗水、D類顯影廢液,各類廢水經過管網流入廢水站各類廢水調節池.1、A類廢水經袋式過濾器和活性碳過濾去除顆粒物和微量有機物,進入RO反滲透系統,產水回用鍍鎳車間,濃水過離子交換樹脂,產水再進入含鎳廢水調節池,濃水危廢外運處理.2、B類水洗顯影廢水經過酸析池後,過板框式壓濾機,產水進入C
6、類綜合廢水調節池,污泥危廢外運處理.3、C類綜合清洗水經過混凝沉淀後去除重金屬離子(Cu)後,經過超濾、RO反滲透系統進一步去除鹽分和重金屬離子,產水回用生產車間,濃水進入D類混凝沉淀池.4、D類顯影廢液經過調節酸析後,過板框式壓濾機,污泥危廢外運處理,產水再經過酸析、FENTON高級氧化處理後,過混凝沉淀去除重金屬離子後,調節PH值,進入水解酸化+好氧池進行生物處理,通過活性污泥的作業,去除污水中的C、N、P,再經過沉澱+沙濾處理後,廢水達到《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表2限值標準。2、
7、监测内容2.1监测点位布设全公司/全厂污染源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见表1。(附全公司/厂平面布置及监测点位分布图)表1全厂污染源点位布设污染源类型排污口编号排污口位置监测因子监测方式监测频次备注废水WS-00045总排口(厂西南)经度:114°37′8″纬度:23°41′49″总铜自动监测有排水时监测PH值、COD、氨氮、总铜、总镍手工监测每月一次-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总镍手工监测每月一次废气1#车间楼顶酸气处理塔氮氧化物、氯化氢、硫酸雾手工监测每季度一次委托第三方监测2#厨房油烟烟囱排放口油烟手工监测厂界
8、噪声▲1#厂西北噪声手工监测每季度一次委托第三方监测▲2#厂北噪声手工监测▲3#厂东北噪声手工监测▲4#厂东噪声手工监测▲5#厂东南噪声手工监测▲6#厂南噪声手工监测监测方式是指①“自动监测”、②“手工监测”、③“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2.2监测时间及工况记录记录每次开展自行监测的时间,以及开展自行监测时的生产工况。2.3监测分析方法、依据和仪器监测分析方法、依据及仪器见表2。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