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 篇一:税收制度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税收制度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摘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是指有利于经济发展、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社会全面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从税收制度上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技术进步是它的基本特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是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体系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体系 建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2、税收制度体系,调节经济运行,保护环境和生态,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从税收制度上寻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也是当务之急。所谓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体系,是指有利于经济发展、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社会全面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税种,也不仅是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税种,而是一整套系统的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的有机集合。税收立法要体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税种、税基、税率、纳税人、纳税对象等税收要素的设计也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体系的可行性 (一)立法
3、时机有利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定推行税收改革。这一任务的提出,预计我国税收制度将会进行一次大幅度的改革,在新一轮税收制度改革过程中,为我们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新的税收制度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税收立法的目的之一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二)立法基础有利 一是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纳入了全国和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中。在公众方面,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断加强,对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合理利用资源、社会民主、公正、社会
4、进步的要求不断高涨,公众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二是有比较完善的税制基础。 (三)立法效率可行 从经济意义上看,收费和征税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都可以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但从效率上看,征税效率要高于征收费用;征税比收费更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统一性,该收的税一定要收上来;征税可以克服收费的随意性,拖欠和拒缴现象,可以解决各地征收标准不一的问题。同时,征税还可以防止政出多门,可以减少机构重叠以及部门和地方利益的干扰,从而 篇二: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这个话题我想分为几个方面
5、来讨论,首先,谈谈我国税收负担的现状,其次,由于经济增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消费,投资,净出口,因而接下来讨论当今税收对消费,投资,净出口的影响,再讨论讨论税收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所承受的一定的经济负担,一般以税额与税基或相关经济指标的比值来表示。按指标反映的深度来划分,税收负担一般可分为宏观税负、中观税负和微观税负三种类型。其中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是税收负担最主要的分类之一。它反映出一个国家税收的总体负担水平,是分析国家宏
6、观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是研究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核心内容。本文对于税收负担的研究所采用的指标就是宏观税负。在有关宏观税负的文献中,我们发现有小口径的税收负担、中口径的税收负担、大口径的税收负担、名义税负、实际税负、总体负担、税费总负担等名称,本文研究时也会用到其中某些名称,在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说明。在西方国家政府收入形式比较规范的情况下,广义的税收负担是用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的由于国外的政府收入与财政收入是同一个概念,而财政收入中的绝大部分是税收收入,所以一般意义上的税收负担应该用税收收入占国
7、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衡量。但我国的情况有些特殊,由于我国政府收入形式还不规范,政府收入中除了税收收入之外,还包括相当数量的预算外收入以及制度外收入,因此,单纯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并不能说明我国税收负担内在的实质性问题。基于以上的原因,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可以把我国的税收负担用以下三个不同的口径进行分析: (1)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小口径的税收负担(也称小口径的宏观税负)。这也是一般意义上的税收负担。 (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税收负担(也称中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的财
8、政收入是指包括税收收入在内的预算内财政收入。 (3)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大口径的税收负担(也称大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财政收入,而且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大量的不纳入财政预算的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费(基金)收入,以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名义向企业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