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75843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师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高师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探析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所以,培养既具有自弹自唱又具有即兴伴奏能力的毕业生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高师音乐专业即兴伴奏教学方法的和教学思路亟待完善,从听觉训练、结合作品分析和声乐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等方面着手,是有效开展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培养学生的钢
2、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高师教学即兴伴奏听觉训练想象力 即兴伴奏是在只有旋律谱而没有伴奏谱的情况下给歌曲或乐曲所弹的伴奏。即兴伴奏由来已久,早在1600年前后的欧洲就出现了一种数字音乐速记法,且使用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它主要在古钢琴、管风琴琴谱和歌剧、清唱剧乐谱上使用,具体方法是在低音部音符的上方或下方标明和弦的数字与记号,演奏者根据这个简要的提示来填充和声进行即兴演奏,这种方法与我们现在的即兴伴奏非常相似。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西方著名的四大音乐教育学派:达尔克罗
3、兹、奥尔夫、柯达伊、卡巴列夫斯基学派都曾经对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作用做了专门论述。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在培养学生全面音乐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即兴伴奏的学习与实践,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素质与能力。但是由于高师音乐专业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钢琴弹奏训练。仅利用两年的钢琴普修,只能培养学生钢琴演奏的基础能力。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毕业的学生应具备自弹自唱和为学生伴奏的即兴伴奏能力。针对以上情况,只有通过有效的开展钢琴伴奏课的教学,才
4、能保证使学生掌握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实用技能。而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我们从一个更新的角度去审视钢琴即兴伴奏课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听觉训练是搞好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前提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这就要求音乐工作者在演奏和伴奏时必须用听觉去判断音乐的变化、力度的层次、节奏的脉搏、踏板的清晰、乐句的均匀、旋律的流畅、风格的准确是否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等等。因此,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音乐听觉,才能检验弹奏的效果,具有敏锐的听觉能力
5、是学习好即兴伴奏的前提。在教学中进行听觉训练应掌握下面两个特点。 1.钢琴学习中的听觉训练,不是单纯的音的高低听辨,也不是仅仅用耳朵去听。“听”是心理在生理上的运用。一般意义上的听只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钢琴学习中的听觉训练,就包含了这种心理功能的训练,要使学生集中于大脑的听觉训练。教师的任务是不断地向学生发出信号,让学生注意听,并告诉他们所要听的内容和如何去听,而学生则必须时刻保持听觉的警惕性。 2.在音乐作品中,主要的旋律声部不一定都是在最高声部。如弹奏巴赫的赋格曲时不仅要让人
6、听到高声部的主题,还要听到中声部的主题、低声部的主题以及对题。即使一首简短的主调乐曲,也要分清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旋律声部中可能还有副旋律,伴奏声部中可能有低音线条及和声层等等。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声部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各声部层次在不同段落中的主次、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在随之变化。因此,钢琴学习中的音乐听觉训练,就必须对所弹奏的音乐进行分析,对音乐中的各种因素了如指掌,在学生具有清晰的思维控制状况下,有目的地进行。 二、重视钢琴即兴伴奏与作品分析的联系 具备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是钢琴即兴伴奏编
7、配与弹奏的依据,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对作品把握准确将会使即兴伴奏的设计产生更佳的效果。对作品背景、情感、内容、和声、曲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都会对即兴伴奏的编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指导学生拓宽音乐视野。通过浏览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中外优秀钢琴作品,学习和积累各种音乐表现手法,以增强理解、分析和表达音乐作品的能力。同时规定每个学生能背诵并熟练弹奏一定数量的较为典型的正谱伴奏,使正谱伴奏在反复练习中不断完善,这种完善是提高即兴伴奏水平的重要一环。另外经过反复的消化和吸收,可以使学生在即兴
8、伴奏时拥有较多具体模仿和借鉴的感性材料。 2.正确解读作品的风格样式和情绪要求。不同的体裁样式、风格特征决定着伴奏处理的基本速度、和声与织体样式等。只有准确解读作品的情绪内涵,伴奏素材的运用才可能是适宜和有效的。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音乐丰富多彩,许多民族声乐作品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伴奏上要注意和声色彩与旋律风格的协调。伴奏上不能机械地用西洋传统的大、小调功能和声手法,可用非三度叠置和弦代替。其它如歌颂性歌曲、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