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345200
大小:239.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9-17
《定安县龙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定安县龙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2006-2020年)定安县龙门镇人民政府二零一零年十一月58 目录第一章规划修编意义4第二章规划修编的必要性5第三章规划修编背景与过程7第一节规划修编背景7第二节规划修编目的与原则9第三节规划修编过程10第四章规划修编基础数据12第一节基础数据来源说明12第二节土地基础数据说明13第五章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目标的确定14第一节各项指标确定的依据14第二节社会经济指标的确定15第三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17第六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1第一节龙门镇区域概况2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与布局23第三节土地利用特点与存在主要问题27第七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30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定位30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31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32第八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35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依据35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3858 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措施42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原则与方法42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管制44第十章龙门镇指标分解说明52第一节农用地相关指标分解52第二节建设用地相关指标分解52第十一章重点建设项目安排与土地开发整理54第一节重点建设项目安排54第二节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55第十二章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758 第一章规划修编意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加强了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保障了经济建设合理的用地需求,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优化了生产力布局,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是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即土地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土地合理规划是土地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龙头,在我国土地管理事务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编制土地总体规划对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整治和保护土地资源,以适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到规划,其作用主要是落实国家严格土地管理,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要求,统筹各地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区域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土地资源面临的各种矛盾,落实规划区的耕地,基本农田,新增建设用地,和开发复垦总体布局和指标,确定区域用地的规模和范围。龙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手段,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实现城乡结合、协调发展。58 第二章规划修编的必要性结合定安县及龙门镇实际状况,全面评价和总结了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修编与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定安县龙门镇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1.经济转型期对土地合理利用的要求新世纪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矛盾凸现期。随着人口高峰、工业化高峰和城镇化高峰的相继逼近,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因此迫切需要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之中,推动我国走上又好又快、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据此,如何通过更为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形成,是当前以及今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难题。2.与其他各级规划衔接的要求根据上轮规划的实施情况与定安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可知,现行规划和用地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数量上部分规划指标已被突破,结构与布局上规划的方案与实际利用已存在许多不符之处,限制了土地利用的充分性,而且规划实施机制和管理制度也需要健全完善。总之,上轮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定安县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新一轮规划修编对土地利用的战略功能布局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并有力促进龙门镇以及定安县整体经济的发展。58 3.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需要。为了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指示精神,在空间上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适应龙门镇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对现行规划进行修编。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基本国情,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部署,只有集约用地,才能解决土地利用的突出矛盾,而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编制一个节约和集约型的土地利用规划,对龙门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58 第三章规划修编背景与过程第一节规划修编背景一、规划修编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央、海南省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修编城镇体系规划的总体部署,适应龙门镇社会经济发展及城镇建设的需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合理利用城乡土地资源,协调村镇空间布局及各项设施建设,特制定本规划。龙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手段,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实现城乡结合、协调发展。二、龙门镇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及其对土地利用的要求1、龙门镇经济发展主要产业有橡胶、槟榔、荔枝、甘蔗,胡椒、养猪等.全镇橡胶种植到达面积21346亩,其中已开割9740亩,2004、2005年分别新种3416亩和330亩;槟榔种植到达面积8250亩,已收获1621亩,其中2004、2005年分别新种400亩,200亩;荔枝种植面积5145亩,已收获2795亩;胡椒面积4295亩;甘蔗种植面积5200亩,良种推广率达100%;全镇猪存拦量2.5万头,年出栏量2.1万头。其中母猪饲养量达5000多头,仔猪年出栏量10万只;全镇三鸟存栏量3万只,年出栏量16万只。2、经济发展迈入快速发展轨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海南建省以来,龙门镇社会经济发展迅速。58 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53万元,同比增长16%,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0万元和1563万元,分别增长12%和10%。全镇财政总收入469万元,完成预算105%.其中本级组织收入234万元,完成预算113%。去年农村人均收入2252元,增加184元,现状三产业之比为78:4:18。以上数据表明:龙门镇目前经济结构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占GDP的绝对主导地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重极小。从产业结构来看,龙门镇目前正处于农业社会阶段,与全省的产业结构平均发展水平尚有较大距离。3、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定安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骨架在不断拉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龙门镇将成为定安县城镇建设的重心之一,是定安乃至整个海南省城镇体系重要的一环。从产业结构看,镇域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体,第二和第三产业发育严重不足。在当前阶段,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城乡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够紧密,发展程度不相协调。结合本镇资源条件和发展实际,加快冬季瓜菜加工等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强势牵动作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以名优水果、冬季瓜菜为主的热带高效农业,努力发展以观光、度假旅游业和农产品营销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将是今后龙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也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4、大量项目的引入为龙门镇发展带来了绝佳机遇。根据定安县的总体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期内将制定龙门镇58 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其区域功能定位,统筹考虑一、二、三线土地的有效利用,稳步推进龙门镇开发建设。龙门镇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尤其是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经济地位特殊。5、土地管理日益严格。2005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调研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协调与配合,大力支持和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推进规划修编工作,真正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为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先后启动了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作为行政基层单位,龙门镇有必要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对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实现上下协调,贯彻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节规划修编目的与原则一、规划修编目的本轮规划将着眼于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重点解决龙门镇近远期土地利用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明确土地利用目标与各项用地指标,划分土地用途管制区并落实管制措施,促进龙门镇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抓好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创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要抓住海口至定安高速公路和红岭水库建设这一机遇,搞好定安总体规划,以县城城镇和南丽湖、火山岩“冷泉”两个景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定安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二、规划修编原则58 服务于促使龙门镇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目的,针对镇域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本轮规划修编将主要遵循以下五点原则:(1)以保护耕地为中心统筹安排各业用地;(2)坚持以土地供给制约、引导需求,实行总量控制;(3)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4)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追求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5)坚持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第三节规划修编过程龙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遵循“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经历了领导组织准备、前期调查研究、规划方案修编、部门协调论证和修改完善论证等五个阶段。(1)组织准备阶段成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聘请技术指导,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召开领导小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部署规划修编工作;召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制定收集资料的目录,规划资料初步收集等。(2)前期调查研究阶段收集修编58 规划所需要的各种基础资料(包括法规、政策、规划报告、统计和调查数据及图件),进行整理分析、综合研究,深入实地调查,为修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3)规划方案修编阶段在实地调查的上,以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配本镇的规划控制指标为指导,从规划期本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出发,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方针,制定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平衡指标,形成规划方案。(4)部门协调论证阶段由镇规划领导小组召集各用地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用地部门的用地指标,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分解进行认真论证协调,获取规划修改意见。(5)修改完善阶段根据前期资料与修改意见,不断研究,反复修改,形成《龙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58 第四章规划修编基础数据第一节基础数据来源说明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现状基础数据采用2008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其它资料采用县、镇统计局提供的经济发展数据或各主管部门的最新调查资料,数据真实可靠。其中经济数据(GDP、第二三产业产值、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作物播种面积等)来源于1996-2005年《定安县统计年鉴》和各年农业统计年报;1996-2005年各地类土地数据来源于定安县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根据“二调”数据,全镇土地面积10358.92公顷。其他主要数据及来源如下:1.人口数据:规划采用的人口数据来源于县公安局和各国营农场统计数据,2005年龙门镇农村人口为19014人,建制镇城镇人口4895人。2。其他社会经济数据:本规划采用的社会经济数据均来自定安县和龙门镇统计局及其他相关部门。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53万元,同比增长16%,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0万元和1563万元,分别增长12%和10%。全镇财政总收入469万元,完成预算105%.其中本级组织收入234万元,完成预算113%。去年农村人均收入2252元,增加184元,现状三产业之比为78:4:18。58 第二节土地基础数据说明本次规划修编,主要以两套土地调查数据作为修编的基础参考数据。一套是2005年定安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这套数据是以定安县2004年开展的全县范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获得的数据为基础,经过土地利用变更得到全县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另一套是2008年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即“二调”数据。本次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的基数,则是以“二调”数据为主。由于统计口径、政策制度及误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定安县龙门镇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数与“二调”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但经过调查取证做适当的调整之后对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的精度有了较大的提高。58 第五章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目标的确定第一节各项指标确定的依据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文);2.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龙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完全落实了定安县分配的各项主要土地利用调控指标,与上一级规划进行了充分的衔接。同时,龙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还与《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定安县龙门镇总体规划(2009—2020)》、《龙门镇南丽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9-2020)》、城市总体规划、龙门镇“十一五”规划等各项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和协调以保证各项规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广泛征求发改委、计生58 、统计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意见,并对部门提出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论证,结合定安县分配的用地指标,对各部门所需用地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龙门镇各项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的目标。第二节社会经济指标的确定1.人口指标人口预测是指根据规划区域现有人口状况和可以预计到的未来发展趋势,在龙门人口现状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GM(1,1)系列模型、回归分析预测法、综合增长法对规划期内龙门镇镇区人口进行预测,并结合定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定安县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人口发展目标,最后确定规划年的龙门总城镇人口数。①人口预测模型灰色系统GM(1,1)系列模型法灰色系统GM(1,1)系列模型:给定单序列原始数据:,对作一次累加生成,由公式得累加生成系列的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为:按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向量:将参数向量代入微分方程,即可解得GM(1,1)模型方程58 ②回归模型法回归模型的一元线性方程式为:,式中——人口数量;、——系数;——年份。系数a、b通常由统计资料的人口数据和时间拟合而得。用线性相关回归方程预测人口数时,要注意模型的相关系数R(表示和之间相关密切与否的指标)的大小,R的值愈趋近于1,则说明人口和时间相关程度愈紧密,预测的人口规模愈准确。③平均增长法(又称指数增长法或递增法)平均增长模型的方程式为:,式中——为预测末期(规划年)总人口数;——为预测基期年总人口数;——为预测期内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预测年限(即规划年和基期年的相隔年数)。④人口指标的最终确定根据定安县龙门镇相关的人口统计资料,运用上述三种人口预测模型对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2006-2020年)进行人口总量预测。以上方法预测得到的人口数各不同,同时考虑龙门镇人口数据的波动性和经济发展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对三种方法所得结果赋予一定权重,对预测结果进行调整,确定本轮规划采用2010年镇区人口0.69万人,2020年1.04万人作为规划依据。2.城镇化水平龙门镇内不存在农场场部,2005年末龙门镇总人口23909人,城镇人口4895人,城镇化水平为20.47%,处于城镇化的初期阶段。本规划借助联合国法(URGD法)、自然增长法等方法综合预测58 龙门镇规划期末的城镇化率,最后通过修正预测结果,城镇化过程和经济发展过程连结在一起,以期对城镇化水平作出准确的预测。因此,采用这两种方法的平均值并参考定安县及龙门镇城镇发展现状,及其历年城镇化发展水平、龙门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城镇化发展速度,综合考虑龙门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发展趋势,确定龙门镇在规划期间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县级规划保持一致,为年均增长1.3个百分点,则龙门镇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40%左右。第三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采用科学方法预测未来龙门镇各类建设用地规模,为规划修编制定科学的建设用地供给指标,同时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做到既保证经济发展又切实保护耕地。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是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一部分,本预测主要根据国家规定的各部门人均用地指标,按照城乡用地结构优化的原则,结合龙门镇的实际情况,按照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要求,确定合理的人均用地指标,运用定额指标预测法对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和旅游建设用地、独立基础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进行分类预测,最后对各类用地进行累加,得出建设用地总规模预测结果。本预测采用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58 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并采用《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中的土地规划分类体系。(1)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受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促进城镇工矿用地的内涵挖潜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规划中结合国家对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限制及龙门镇预期经济发展情况,对规划目标年的城镇工矿用地规模进行预测。结合以上的人口、城镇化率等的预测结果,在对龙门镇城市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确定2010年龙门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到2010年为157.47公顷;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214.03公顷。(2)农村居民点规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居住或转变为城镇人口。规划期内的城镇建设扩大,将使得部分农村居民点划入城镇建设圈内。同时,规划期内龙门镇还将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根据龙门镇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龙门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451.82公顷,农村人口为19014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237.62m2/人。对国家相关规定和龙门镇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后,参考《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规定的上限(150平方米/人),本轮规划中龙门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到2010年调整为437.73公顷,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403.63公顷。(3)交通水利用地近年来,由于加大农用地的保护,龙门镇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显加大,中线高速公路、停车站场建设58 和水利枢纽的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灌区工程、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为未来龙门镇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龙门镇目前的道路交通状况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定安县龙门镇总体规划(2009—2020)》、《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龙门镇南丽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9-2020)》等其他相关规划确定2006~2020年龙门镇交通水利用地规模为57.04公顷,减少了127.72公顷。(4)独立基础设施用地独立基础设施用地是指独立于城镇、居民点之外的供水、供电、供气、邮政、电信等呈点状分布的其他基础设施用地。主要用于生活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农村沼气工程、农村抽水蓄能和电网建设等项目的建设。独立基础设施用地全部为新增建设用地,按照各村委会实际需求分配到各个村,以保证经济发展对于独立基础设施用地是需求。(5)旅游建设用地规模加快旅游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在本轮规划期间,一方面借助国际旅游岛契机抓紧完成南丽湖旅游度假区和火山岩“冷泉”的建设,积极引进客商,上马一批旅游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重点保障南丽湖旅游发展区的建设用地,把旅游业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规划期内参照《龙门镇南丽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9-2020)》及龙门镇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旅游建设用地规模为70.83公顷。58 综合以上分析,使用项目累加方法,加上特殊用地的23.99公顷,可以得到规划末2020年年龙门镇建设用地规模为770.50公顷。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10年、2020年龙门镇建设用地需求总的来说仍呈增加趋势。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需要进行空心村的改造和农村住宅用地的整理,未来呈递减趋势。龙门镇正处于发展的加速阶段,如何协调好吃饭和建设的矛盾,综合平衡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面临的重大问题。58 第六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一节龙门镇区域概况一、行政区划龙门镇处于定安县中部,东靠黄竹镇,西以龙州河为界与坡寨乡相望,北与雷鸣镇接壤,南和领口.龙塘两镇相邻,位于以海口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发展圈内,距离县城定城镇28公里,距离海口64公里。东线高速公路从镇界旁边穿过,位于以海口为中心的小城镇发展优势带内,同时镇域内有塔龙线、黄屯线、龙岭线、龙坡线等多条省道县道经过,交通方便。同时对镇内农产品的销售,资金、技术、人才的引进,信息的获得以及发展旅游经济、贸易等都十分有利。二、建制沿革及区位条件据《定安县志》记载,龙门市(墟)旧名那危,在隆门南二图交界。清康熙年间,王弘海后裔王忠铭之孙王昌言在那危岭下开店,屡遭不幸。至王昌言之子王懋曾便把店迁到今址,由此渐聚而成市。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巡司蒋期贵下令拔市归官,豁免地税,更名为隆门。因“隆”与“龙”同音(海南方言),后来习惯写成“龙门”沿用至今请代属中乡,民国时期设立龙门乡,隶属定区。1949年辖10保59甲。1950年5月成立龙门乡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成立龙门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改称龙门区公所。1987捻月撤区建乡镇,成立龙门镇人民政府至今。58 三、自然条件1、气候全镇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温度23.1摄食度.2、水文年降水量2200毫米。3、地形地貌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拨高度70米。四、旅游资源本镇有2处旅游资源,为南丽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和火山岩“冷泉”建设。南丽湖风景旅游度假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定安县南丽湖开发区,距省会海口市55公里,东线高速公路可直达。南丽湖大小岛屿16座,如弯月、似清眉、像螺壳、各具特色,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半岛纵横间,湖湾环绕,大小70余个,湖岸绵延138公里。58 南丽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日益完善的投资环境及优质的投资跟踪服务,赢得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他们纷至沓来,在南丽湖畔建成丽湖银湾大酒店、台健高尔夫俱乐部、鸿扬钓鱼台宾馆、丽湖水庄、万昌隆百果观光园、海格庄园、欣乐园。在建的旅游项目有:南丽湖岸芷汀兰度假群岛、丽波庄园、南丽湖国家水上训练基地。 火山岩“冷泉”位于海南省定安县龙门镇久温塘村委会,这也是即台湾岛苏澳冷泉、黑龙江五大连池冷泉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生态冷泉”旅游项目。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与布局一、土地利用总体结构根据“二调”数据,龙门镇土地总面积为10358.92公顷,其中农用地为9344.72公顷,建设用地为811.10公顷,未利用地为203.10公顷,分别占镇土地总面积的89.45%、9.02%、1.53%。58 表2-1龙门镇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单位:公顷面积(公顷)比重(%)一级类二级类10358.92100.00农用地耕地5753.6255.54园地2149.8820.75林地1099.5110.61草地29.040.28设施农用地0.840.01其他农用地311.833.01农用地合计9344.7290.21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合计552.735.34城镇用地99.310.96农村居民点451.824.36独立工矿1.600.02旅游用地00.00交通运输用地45.820.44水利设施用地138.941.34独立基础设施用地00.00特殊用地73.610.71建设用地合计811.107.83其他土地自然保留地104.701.01水域用地98.400.95小计203.101.96二、农用地结构及其布局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1)耕地。耕地面积为5861.13公顷,占农用地的61.57%,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55.54%。耕地主要种植稻谷、玉米、薯类、豆类、糖料、瓜菜及其他经济作物。58 耕地地域性分布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英湖村委会、红丰村委会、大效村委会、先锋村委会等地,以水田和旱地为主,其中灌溉水田占30.59%,旱地占59.41%。(2)园地。园地面积为2149.8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3.01%,占全镇总面积的20.75%。园地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英湖村委会、先锋村委会、大效村委会、龙门镇农场等地,包括果园和一些其他的园地。其中果园面积272.85公顷,占12.69%;其他园地1877.03公顷,占87.31%。(3)林地。林地面积为1099.51公顷,占农用地的11.77%。林地面积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10.61%。林地主要分布在镇域的英湖村委会、龙门村委会、里沙塘村委会石坡村委会等地,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两者占林地总面积的97.31%。(4)设施农用地。设施农用地面积为0.84公顷,占农用地的0.01%。设施农用地面积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0.01%。(5)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主要包括畜禽饲养地、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农村道路和田坎等。其他农用地面积为311.83公顷,占农用地的3.34%。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3.01%。其他农用地中的坑塘水面等地类因规模小,多呈点、线状分散分布于镇域内。农村道路用地主要为连接各居民点之间的用地。2005年农村道路用地面积为191.42公顷。三、建设用地结构及其布局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2005年建设用地总面积为811.10公顷。58 (1)城乡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总面积为522.7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8.15%。其中:①城镇建设用地为99.31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7.97%。②农村居民点用地为451.82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81.74%,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且用地布局比较分散。③独立工矿用地为1.60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0.29%,独立工矿主要分布在城镇边缘地带用地较为较为集中。(2)交通运输用地。主要为公路用地,总面积为45.82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65%,公路用地重点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对与龙门镇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好的拉动作用。(3)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包括水库水面和水工建筑用地,总面积为138.9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7.13%。水库水面为132.85公顷,占水利设施用地的95.61%;水工建筑用地和其他水利设施用地为6.09公顷,占水利设施用地的4.39%。水库水面主要分布在河流周围等。水工建筑用地主要分布在各水库周围。(4)特殊用地。总面积为73.6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9.08%。四、未利用地结构及其布局未利用地主要包括自然保留地、滩涂、河流水面、沙地、裸岩石砾地。总面积为203.10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1.96%。其中自然保留地104.70公顷,河流水面95.52公顷,内陆滩涂2.88公顷58 。自然保留地主要为荒草地,其分布主要零星分布于镇域各个地区;滩涂主要分布在沿河流一带周围;河流水面主要分布于镇的周围。第三节土地利用特点与存在主要问题一、土地利用主要特点(1)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本镇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90.21%,其中耕地面积比重最大,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1.57%。其次是园地和林地,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3.01%和11.77%。园地主要用于种植橡胶,本镇是定安县主要橡胶生产基地之一。(2)土地利用率较高,农用地后备资源不足本镇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已开发利用各类土地10155.82公顷,土地利用率高达98.04%。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03.10公顷,其中自然保留地104.70公顷,且龙门镇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开发利用的荒草地等很少,且大部分位于山区丘陵地带,分布比较零散,地块小,水源不足,适合植树造林的多,宜于耕作的少,且河流水面用地也不适宜开发,因此,本镇后备农用地资源比较缺乏。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居民点利用率不高,利用效益未能有效发挥根据定安县公安局人口和各国营农场人口统计数据,2005年龙门镇农村人口为19014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451.82公顷,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237.62平方米58 ,远远超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规定的上限(150平方米/人)。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点建设缺少系统规划,表现为居民点内部空间结构分散、布局混乱、闲置土地比重较高,土地利用效益尚未得到应有发挥。(2)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定安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加快,需要增加建设用地,不可避免地占用一定面积耕地,未来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矛盾将日益突出。(3)土地利用集约度和规模效益较低。主要体现为农用地利用的市场化程度低和双重用地现象较突出。1.农用地利用市场化程度低。由于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仍然较强,经营理念和素质较低,土地利用仍处于粗放型阶段;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单位土地投入少,产出少,农业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针对此问题,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农用地结构和布局,因地制宜地生产发展,提高农用地的综合利用和集约利用;抑制农用地置荒或作其他用途,保证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连片性,提供农业规模经营的土地基础;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和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同时建立相应的农村人口、劳动力流动机制,为实现规模经营创造软件和硬件条件。58 2.双重用地现象日益突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减少,理论上农村居民点占全镇居民点用地的比重应逐年减少,但龙门镇农村居民点比重仍呈逐年增加之势。主要的原因是移居城镇的农村居民在城镇和农村均占有用地,双重用地现象的存在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58 第七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定位1.休闲度假旅游功能经济全球化与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立要求,作为定安的十个乡镇之一,龙门镇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极具比较优势,土地资源是龙门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资源辅助设施建设的保障。土地的休闲旅游度假功能对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市场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紧缺资源,既要保障旅游建设合理的项目用地,又要维护景观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使经济生态效益双赢。2.热带高效农业功能龙门镇农用地利用独具特色与优势,优势产业包括热带水果、热带花卉、冬季瓜菜、热带林木等众多热带高效农业。规划期内将按照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和产业孵化基地,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突出热带地区、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的区域土地利用特色。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载体,应在规划期内得到重点考虑,成为促使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3.宜业宜居功能根据定安县“十一五”规划,规划期内将高水平制定龙门镇58 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统筹考虑一、二、三线土地的有效利用,稳步推进龙门镇开发建设,龙门镇将依托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提升城镇集聚功能,实现城乡统筹、产业发展。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根据龙门镇土地利用主要的承载功能,以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形势,将龙门镇土地利用目标概括为:在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先满足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确保旅游项目的合理用地,加快村镇建设用地区域整合,通过统筹协调城乡、不同行业之间的土地资源配置,为推进龙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保障。在巩固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的同时,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逐步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同时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依托丰富的热带农业作物资源及南丽湖和火山岩“冷泉”旅游资源,将使龙门镇与定安县以及海南的其它地区联系更为紧密,不断加快城镇化步伐,以保证和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58 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综合协调耕地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三者的土地利用关系,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统筹各类各区域用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土地利用保障,以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龙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龙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其功能定位对土地利用的要求,结合龙门镇土地利用的特点与问题,在龙门镇土地利用战略的引导下,确定规划期内龙门镇土地利用的总目标为:(1)、落实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加强用地的空间整合,优化城乡用地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加快定安县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用地保障。(2)、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实现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占补平衡。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生态环境安全的土地利用新格局。(3)、围绕龙门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优化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统筹区域与城乡土地利用配置,优先保障城镇建设、重点区域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4)、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体系,促进土地功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有序发展。2.发展重点在本轮规划期间,一方面借助国际旅游岛契机抓紧完成南丽湖旅游度假区和火山岩“冷泉”建设,积极引进客商,上马一批旅游项目。58 加快旅游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是提高城镇综合实力、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另一方面要把发展乡镇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方针,促进乡镇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充分发挥它们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推进城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要深化小城镇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和投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聚集,务工经商,促进城镇化发展。通过工业发展加强对周边村镇经济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提高工业对当地居民发展的带动效率,促进城镇化的发展。热带农业要进一步企业化、市场化,充分体现其科技特征。热带农业应拓展内涵,把企业化和科技化作为现代热带农业发展的方向,通过科技服务,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旅游业要利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进一步丰富其文化内涵,体现本镇的地方文化特色,发挥旅游资源禀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重点保障南丽湖旅游发展区和火山岩“冷泉”用地建设,把旅游业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并将其发展为以山水风光为核心主体,以休闲度假、康体运动为主题形象,集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和游览观光功能为一体生态型旅游度假区。58 第八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依据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必要性经过长期开发,龙门镇已逐步形成了以园地、林地和耕地为主、各业用地布局基本合理的格局,土地利用正朝着结构优化与合理布局的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率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稳步提高。但是,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不可持续的因素或有待化解的矛盾,制约着龙门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供需矛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因此迫切需要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之中,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据此,如何通过更为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形成,是当前以及今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作为定安县的重要乡镇,龙门镇亟待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支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2.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农用地占绝大比重根据“二调”数据,龙门镇农用地为9344.72公顷,建设用地为811.10公顷,未利用地为203.10公顷58 ,分别占镇土地总面积的89.45%、9.02%、1.53%,农用地占绝大比重,第二、三产业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今后必须对土地利用的方向和布局加以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3.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发展对土地利用提出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转变土地粗放利用方式,严格保护耕地等战略资源,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用地,统筹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通过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化解土地利用供求矛盾,进而实现龙门镇持续快速发展,意义显得更为明显。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方向1.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原则(1)统筹区域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基本前提,作为定安县的十个乡镇之一,龙门镇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理应严格遵守《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相关规定,遵循定安全县土地用途分区方案,保证不突破上级分配的用地控制指标。(2)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参照《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分配给龙门镇的相关指标,保障约束性指标不突破。根据龙门镇实际情况,可微调相关预期性指标,确保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58 (3)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是指导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优化开发城镇用地、合理安排旅游用地、满足必要的基础设施用地、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优化农用地结构,将是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主要的方向。(4)土地利用布局调整主要对象为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主要遵循三点要求:即有利于生产、运输,方便生活;以经济联系半径为主要依据,进行整体布局;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方法规划末期土地利用结构参照《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分配给龙门镇的相关指标。土地利用布局调整方法则是:把各部分用地转绘到同一张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然后从各部门要求的用地位置、范围上看是否存在矛盾,如图上发生重叠,再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用地分区的结果协调处理,最终确定用地布局。三、定安县分配的主要调控指标《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分配龙门镇的调控指标包括约束性指标与预期性指标两类(表4-1)。表4-1定安县分配龙门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规划年县级分配指标指标属性年份20052010202020102020耕地保有量5753.625861.135968.655403.485398.48约束性基本农田面积4511.714657.284802.861522.704614.23约束性建设用地总规模811.10934.01770.50785.11817.19约束性城乡建设规模552.73595.20617.67568.52569.52约束性城镇工矿规模100.91157.47214.03159.46161.46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23.7371.9123.7371.91约束性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94.69286.9494.69286.94约束性园地面积2149.882113.802077.721798.861881.75预期性林地面积1099.511047.59995.671683.641792.12预期性58 农用地中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是约束性指标,林地和园地用地面积属于预期性指标;建设用地中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等是约束性指标;城镇工矿规模属于预期性指标。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一、农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在对全镇各类用地供给量、需求量和布局进行综合平衡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制定龙门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完全落实县级规划分解分配的指标。2005年龙门镇由耕地、园地、林地、农村道路和其他农用地构成的农用地面积共计9344.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21%。通过调整,到规划期末,耕地面积为5968.65公顷,比2005年增加215.03公顷,耕地占全镇总面积的57.62%,比2005年增加了2.08个百分点;园地面积为2077.72公顷,比2005年减少72.16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0.06%,比2005年降低了0.70个百分点;林地面积995.67公顷,比2005年减少了103.84公顷,林地面积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9.61%,比2005年减少了1.00个百分点;根据数据显示,耕地面积有所上升,园地、林地面积呈递减之势,规划期内将部分园地、林地调整为耕地,使得规划期内各项用地均符合县级分配的指标。规划期末农用地总面积减少了157.34公顷,农用地的总体面积的减少主要是为了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促进经济不断发展。58 二、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1.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617.67公顷,比2005年增加64.94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5.96%,比2005年上升0.53个百分点;交通用地面积为50.82公顷,比2005年增加5.00公顷,交通用地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0.49%,比2005年上升0.05个百分点;旅游建设用地面积为70.83公顷,为南丽湖旅游项目和火山岩“冷泉”项目用地,比2005年上升0.68个百分点;水利设施用地调整为6.22公顷,比2005年下降1.334个百分点,水利设施用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将水库水面调整为湖泊水面或者养殖水面等。独立基础设施用地全部为新增建设用地,分配到各个村委会,以保证城镇、居民点之外的供水、供电等其他基础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主要为特殊用地,面积为23.99公顷。根据数据显示,建设用地总面积减少40.60公顷,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区功能的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口必然向镇区集聚,作为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镇区必须要承载更多的人口,城镇用地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比例不断减少,农村居民点占全镇建设用地面积比也逐年减少。但龙门镇移居城镇的农村居民在城镇和农村均占有用地,双重用地现象的存在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规划期内建制镇用地将进一步提高集约度,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将无人居住的农村居民点整理为农用地,有效地补充农用地需求,切实增加农民收入。58 2.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方向城镇用地布局:重点建设龙门镇区,以现状为基础向周围扩展。村庄用地布局:村镇建设规划从村民角度出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居住条件,重视绿化建设,同时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保护。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促进村庄有序建设,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城乡管理体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城乡与乡村的发展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村庄总体布局是,村民住宅以组团式布局适当进行空间的聚合,之间由林带和田野隔离,保护田园生态景观。每村设置一处独立的公共中心。公共中心由文化活动室(包括公厕、卫生站)、宣传栏、休闲广场、球场组成,成为村民休闲、交往的场所。工矿用地布局: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龙门镇镇区周围,考虑到规划期内龙门镇产业发展是以旅游业为主导,因此工业项目安排较少。旅游用地布局:旅游业是规划期龙门镇的主导产业之一,规划期内将重点保障南丽湖旅游发展区和火山岩“冷泉”的建设用地,把旅游业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并将其发展为以山水风光为核心主体,以休闲度假、康体运动为主题形象,集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和游览观光功能为一体生态型旅游度假区。三、未利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未利用地调整,即如荒地、滩涂苇地等其他未利用地开发,为满足耕地、林地等农用地需求,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开发部分未利用地补充耕地、林地的数量。58 规划期末,未利用土地面积为401.03公顷,比2005年末增加197.93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3.87%。58 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措施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原则与方法一、土地用途分区原则土地利用用途分区是按照土地基本用途的不同来划分土地利用区,目的是为了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成果,土地利用现状、社会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对土地用途进行分区规划。土地利用管制分区应该以反映区域实际、显示区域特征、抓住主导用途、服务于用途管制为基本指导思想,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原则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核心。龙门镇所在的定安县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地区,具备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耕地资源在全国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在划定过程中,应把质量最好的高效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予以严格管制。2.保护生态环境原则58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粮食稳产高产、产业兴旺发展的保证,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视。土地是引起生态变化环境变化的最重要因子,其利用结构和水平的变化可以引起各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布局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种类和强度。在实施整理工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采科学的工程和生物措施,发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加大对部分25度以下低效园地山坡地的改造整理力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缓解耕地保护压力,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3.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原则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土地利用的基本目标之一,龙门镇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土地资源的供给,同时,鉴于土地资源开发存在无序与浪费现象,应发挥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在规范土地开发利用时序中的重要作用。4.因地制宜原则区域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是确定土地用途分区的重要依据。土地用途分区在考虑行政和图斑界线完整性的同时,应综合考虑自然地理特征、交通干线、资源禀赋优势、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现状土地利用特征等因子,力求使土地用途分区做到定量合理、定位准确、定序科学,土地用途区内主导的土地用途集中连片,管制区域重点突出,土地的基本用途、允许的用途和禁止的用途明确。二、土地用途分区依据与方法基于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原则,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现状特点(土地利用现状用途、数量结构、适宜性特征、区位条件等)、各区发展功能定位(生态保育、热带高效农业等)、已批准的土地相关专题规划(《定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定安县5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定安县龙门镇总体规划(2009—2020)和《龙门镇南丽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9-2020)》等),确定龙门镇土地用途分区的方案,收集、整理分区所需图件和其它资料。将龙门镇土地利用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耕地区、林业用地区、园地用地区、其他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工矿用地区、旅游建设用地区等9个一级土地用途(空间)管制区。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管制一、基本农田保护区1.分布及用途主要位于蕴沃村委会、南歧村委会、百家村委会、博文村委会和百家溪、海棠溪周围。百家溪两边的基本农田较为集中,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2.管制措施(1)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海南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规定》,依法保护基本农田,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列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之一。(2)结合国家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田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激发农民自觉保护基本农田的积极性,稳定提高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58 (4)禁止改变基本农田用途或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擅自挖沙、取土、采石和堆放固体废物。(5)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监督管理,实现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动态监测。二、一般耕地区1.分布及用途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区,主要分布在新北村委会、国有林、龙门社区居委会和下屯村委会内。区内土地主要用作耕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2.管制措施(1)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未利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开发为耕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能扩大面积。(2)不得破坏、污染或荒芜区内土地,禁止占用耕地进行除农田防护林之外的各类造林、绿化带建设活动。(3)禁止占用一般耕地区内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确保规划期内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三、林业用地区1.分布及用途58 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现有成片的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和苗圃,其中已划入其它土地用途区的林地除外;已列入生态保护和建设实施项目的造林地,如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增加的集中连片林地;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运输、营林看护、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等设施用地,及其它零星土地。主要分布在国营广青农场、土锡村委会和洁坡村委会范围内。2.管制措施(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严禁擅自改变本区的林地用途。(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类型的农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禁止占用林地进行非农建设;(4)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林地的抚育管理,改善林相,实行有计划更新,不得随意毁林。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缺株,必须及时补种。防止各类非农建设占用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加强造林和护林,稳定提高林业用地的综合效益。四、园地用地区1.分布及用途主要分布于丘陵台地区,包括橡胶园、水果园、热作种植园及其他园地,其中,土锡村委会、国营广青农场、南歧村委会和龙门58 社区居委会等最为集中。区内土地主要用于种植热带作物及其种植园服务设施,不得擅自转变用途。2.管制措施(1)鼓励发展热带现代特色农业园区,严禁各类项目建设占用名、特、优、新种植园地。(2)控制园地用地区内耕地改变用途,确需改变的,必须按有关规定严格审批。(3)优化园地利用结构,间套种耐阴作物,提高园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效益。(4)严禁擅自改变园地用途,禁止将坡度大于25度的本区用地改种草本作物园地。五、其他农地区1.分布及用途其他农地区主要用作草本作物和牧草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和为其他农业生产服务,用地比较分散。2.管制措施(1)区内现有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复垦或调整为一般农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2)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3)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58 (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工矿区内配置的国家与省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外)。六、城镇建设用地区1.分布及用途分布于龙门镇建成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城镇人口居住用地、城镇公共设施用地、工商业用地、公共绿地等城镇工矿发展用地。2.管制措施(1)城镇规划未经批准或未规划的建制镇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建设用地和空闲地,确需扩大建制镇规模的,应当首先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本区的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及时复耕丢荒的耕地。(2)优先保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3)工矿用地应满足建筑、交通、水源、排水、能源和环境保护等建设条件,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迁移与集中。(4)注意近期与远期的协调,注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七、村镇建设用地区1.分布及用途58 包括镇域内各农村居民点分布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农村人口居住生活用地。利用方向是优化农村建设区内用地布局,保障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根据未来农村人口减少的趋势,逐步压缩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2.管制措施(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农村居民住宅、乡镇企业、乡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村镇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确需扩大建设规模,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2)鼓励通过土地整理,将原来零星分散、交通不便的村庄和乡镇企业向本区集中,严禁在本用地区以外建设农村居民点和乡村企业。(3)因地制宜划定农村建设整合区及其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鼓励盘活村镇存量土地,提高村镇建设用地容积率。八、工矿用地区指独立于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以外,为工矿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1)工矿允许建设区工矿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确定的工矿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包括规划期内将保留的现状建设用地和规划新增的建设用地。管制规则:①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工业用地;②制定各类工矿用地审批标准和用地效率考核体系,鼓励盘活工业存量用地;58 ③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2)工矿有条件建设区工矿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管制规则:①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②区内土地使用符合工矿建设规划,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③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九、旅游建设用地区1.分布及用途主要位于龙门镇南丽湖风景区和火山岩“冷泉”周围,区内土地主要用作旅游业发展用地,用于旅游、休憩及相关文化活动,重点保障交通和旅游设施用地,限制污染型工业用地,保护防护林和生态环境。2.管制措施(1)土地利用必须符合旅游区发展规划,围绕建设海南省“百强镇”的目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合理布局区内旅游建设用地,禁止旅游设施用地占用基本农田。(2)区分旅游景观用地与旅游设施用地,重点保护景观生态用地,保障旅游项目真实用地需求。58 (3)合理、有序开发旅游用地,优先建设核心区,防止旅游项目的功能雷同与无序开发。(4)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58 第十章龙门镇指标分解说明第一节农用地相关指标分解1.耕地和基本农田定安县分配给龙门镇耕地保有量为5968.6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802.86公顷,分别较2005年增加了215.03公顷和291.15公顷。规划期内各村委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指标以2005年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为基数,参照二调最终成果,按照规划期间各村委会发展方向做相应的核减或增加,最终形成所定的分解方案。2.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龙门镇规划内,园地面积、林地面积和其他农用地面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规划期内也有所减少,他们分别调整为2077.72公顷、995.67公顷、144.73公顷。根据二调数据及其规划期内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做相应的核减或增加,最终形成所定的分解方案。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定安县分配给龙门镇补充耕地指标286.94公顷。考虑到规划期内重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较多,不能实现完全占补平衡,因此,拟由其他村委会来承担。第二节建设用地相关指标分解1.城镇工矿用地城镇用地方面,龙门镇首先满足中心镇区58 用地需求,新增城镇用地43.30公顷;工矿用地,龙门镇规划期内安排工矿用场规模为71.43公顷。2.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考虑城镇建设用地需求较多,占用耕地的指标也大得多,重大项目用地依据定安县的单列指标项目明细表中数据分解。根据以上思路,龙门镇城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为71.91公顷;旅游区建设占用耕地17.82公顷。独立基础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其他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为54.09公顷。58 第十一章重点建设项目安排与土地开发整理第一节重点建设项目安排重点项目是引领龙门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规划期内龙门镇主要包括5类重点建设项目(城镇建设项目、旅游项目、公路交通项目、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和独立设施项目),其用地需求宜在规划期内得到优先满足。主要的用地项目如下:1.村镇建设项目共1处,主要是龙门镇工业区,建设性质为扩建,建设年限是2006-2020年,项目总规模为84.93公顷,占用耕地24.93公顷。2.旅游项目2处,为南丽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和火山岩“冷泉”建设。南丽湖风景旅游度假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定安县南丽湖开发区,距省会海口市55公里,东线高速公路可直达。南丽湖大小岛屿16座,如弯月、似清眉、像螺壳、各具特色,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半岛纵横间,湖湾环绕,大小70余个,湖岸绵延138公里。58 南丽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日益完善的投资环境及优质的投资跟踪服务,赢得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他们纷至沓来,在南丽湖畔建成丽湖银湾大酒店、台健高尔夫俱乐部、鸿扬钓鱼台宾馆、丽湖水庄、万昌隆百果观光园、海格庄园、欣乐园。在建的旅游项目有:南丽湖岸芷汀兰度假群岛、丽波庄园、南丽湖国家水上训练基地。 火山岩“冷泉”位于海南省定安县龙门镇久温塘村委会,这也是即台湾岛苏澳冷泉、黑龙江五大连池冷泉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生态冷泉”旅游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建设年限为2010-2020,占地规模为47.92公顷,占用耕地4.50公顷。3.龙门镇交通运输项目为有2项,主要是农村道路建设和农村客运站建设。4.水利设施项目有1项,主要是灌区工程。5.规划期内新增独立基础设施用地主要用于生活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农村沼气工程、农村抽水蓄能和电网建设等项目的建设。第二节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1.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目标规划期重点开展农村居民用地与耕地的整理,以及对未利用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至2020年开发整理补充耕地286.94公顷,其中复垦补充耕地115.94公顷,项目区位于红丰村委会、双塘村委会。土地整理补充耕地171.00公顷,土地整理项目区主要分布在英湖村委会。2.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安排土地整理主要包括农用地整理和复垦。规划期内共有3个土地整理项目,分别分布在英湖村委会、红丰村委会、双塘村委会58 ,有效补充耕地资源,扩大耕地范围,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耕地。58 第十二章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鼓励利用未利用地,鼓励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鼓励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积极探索改革农民建房节约集约用地的新办法,通过旧村改造、集中连片建房、节地挖潜等有效途径切实解决“空心村”、一户多宅等土地浪费问题;统筹城乡用地,积极实施农村居民点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政策,推动农村居民点整理。二、推进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规划的动态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58 及其实施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处理的信息量大、数据关联复杂,从基本图件的制作、各类数据的提取、资料的使用与归档到日常的管理等工作都相当繁琐。没有现代技术体系的支持,该项工作的开展就存在困难。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落实各项监督措施,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使规划落到实处。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包括浸潭镇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公众、土地需求方或使用方、新闻媒体等在内的各方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监督、监管、沟通和参与的平台;使土地管理部门能够实时跟踪、掌控各区域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管理和调控,从根本上改进土地利用监管的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三、建立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强化公众监督职能建立规划公众参与制度。让公众真正成为规划的主体,政府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功能,为规划提供信息和资料,以此作为政府和公众沟通的渠道,提供他们发表意见的途径和空间。让政府理解公众的意图,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务求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沟通。公众参与主要起着弥补政府、规划专家考虑不周的作用,使得规划方案更完善。建立规划管理公开制度。将规划的内容、规划的政策和有关要求,以及工作制度和办事程序、规划审批和审查用地的结构等向公众公开,同时,要建立专门的途径接受与处理公众的反馈意见,并将这些意见及时传递到决策者手中,实现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四、加大规划执法力度1.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按照规划划定的土地用途分区及相应的分区用途管制规则,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扩大用地范围和改变土地用途。2.建立土地利用监督和巡查机制,及时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加强乡镇级土地管理部门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58 及车辆等办公设备,定期对乡镇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巡查,严肃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坏耕地、滥砍乱伐森林的违法行为,对构成犯罪的,要依《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切实将与土地规划冲突的土地利用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3.完善规划监督管理体系。在各村聘任土地管理联络员,加强业务培训,实行责权并重的统一管理。联络员由村委会指派,由乡镇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负责全村行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督查工作,在村级尺度上行使土地利用督查的权力,发现土地违法问题,及时上报。对于由于上报不及时造成土地违法利用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和村委会相关干部的责任。五、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综合整治围绕发展旅游产业和热带高效农业的需求,协调土地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培肥地力,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土地质量;加大土地复垦力度,同时适度开发镇域内的未利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要建立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制定防止污染和治理污染的具体对策和措施;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强绿化造林,建立一个优良的生态循环体系。5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