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35600
大小:17.6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3
《浅谈艺术专业的创新素质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艺术专业的创新素质教育【摘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其中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艺术专业的创新素质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艺术创新素质教育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其中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人们在按照创新能力来衡量教育现状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创新能力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创新教育不仅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
2、发展和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教育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有利于艺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院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的艺术教育体系。首先,确定明确的培养方向,把立足点放在面向市场、面向学术、面向科研的基点上,将技能型教育转换成创新型教育。艺术教育应该在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实际应用的同时,特别注重艺术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人文知识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当代教育与艺术实践,建构科学可行的我国艺术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
3、人才培养机制。这些有关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教学改革。高等院校坚持创新教育的策略,不仅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也顺应了世界各高等艺术院校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我国的艺术教育和国际接轨。 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既具有社会关联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一种教育范式的转换,就不仅仅是一项方方面面,细致入微的深切体察和建构。 一、在社会和高等院校中,努力形成创新素质教育的公共话语 创新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
4、更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命。创新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目前,在高校教师当中还没有对创新素质教育有一个较为系统明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还没有充分的准备和重视。因此,在社会和高等院校中加强创新素质教育系统理论的宣传与普及,使其成为中心话语,形成理论气候和一定程度的外在强化因素,是我们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大力加强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职业化进程,强化教师的导向功能 社会分工的加剧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伴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职
5、业化趋势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对高校教师艺术专业设定职业资格,赋予高条件的限制,意义非常重大。适应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职业化进程,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强化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示范导向功能,就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三、在高等院校建立创新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系 1.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转变 学分制是和创新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使我们目前的教学制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重塑 传统的依附式的师生关系,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平等与民主的社会价值观,因而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人格的自
6、由发展,也妨碍了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活跃与发展,堵塞了大学生创新潜质的迸发。在这种时空背景下,重塑高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弘扬平等互助、民主自由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价值观念,是实现创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具体而言,是指在高等院校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上,实现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协调一致。这就首先要求艺术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技能水平和思想品德、人格力量等,不断增强有效的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协调与学生之间的行为能力,在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上,实现情感上的沟通与融洽。 3.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
7、中,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要求有不同的教学方式:(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2)讲授教学内容,点明基本原理;(3)设立研究问题,指导学生讨论;(4)组织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 4.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并非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而是直觉思维与辩证思维,分散思维与辐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创新性想象综合运用而呈现的一种思维状态。所谓
8、发散思维,就是以某些已知信息为思维起点,采取推测、想象等方式,让思维沿着不同的路径任意发展,重组记忆中和眼前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信息。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应特别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宽容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向学生表明他们的观念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