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论的重生--观点--人民网

意境论的重生--观点--人民网

ID:17917903

大小:187.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9

意境论的重生--观点--人民网_第1页
意境论的重生--观点--人民网_第2页
意境论的重生--观点--人民网_第3页
资源描述:

《意境论的重生--观点--人民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意境论的重生彭锋2015年05月12日08:5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世纪上半期活跃的美学家王国维、邓以蛰、宗白华等人发现,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能不是美,而是意象、意境、气韵等独特概念●对意境的欣赏能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恢复使用诸如气韵、意境、风骨等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不仅可以改善当代艺术批评话语的贫乏现状,而且可以发现不同的审美特质,创造不同的艺术作品,乃至实践不同的生活方式意境是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从历史上看,西方美学长期

2、专注于对美的研究。尽管18世纪后,一些西方美学家开始将研究对象调整为趣味或感性认识,19世纪后有用审美经验研究来取代美的研究的趋势,20世纪后关于艺术定义的争论占据了美学的大部分内容,但是,从总体来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美可以说是西方美学的核心范畴。什么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有些研究者认为,美既然是西方美学的核心范畴,它也应该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就像其他科学或学科的情形一样。于是,他们以美为线索到卷帙浩繁的文本中去寻找美的思想。结果令人失望,他们期待的深刻且丰富的美的思想并没有被发现。这与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丰富的艺术

3、宝库很不相称。按理,不应该出现这种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不相匹配的情况。20世纪上半期活跃的美学家王国维、邓以蛰、宗白华等人发现,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能不是美,而是意象、意境、气韵等独特概念。通过这些概念,他们发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国美学宝库。等到上世纪80年代叶朗撰写《中国美学史大纲》时,他已经非常自觉地通过这些概念来发掘这座宝库,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第一部中国美学通史的写作,并且产生了国际影响。德国汉学家顾彬认为,他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受到叶朗美学研究的影响。他回忆说:「1994年我有机会到北京大学进行三个月的访学,跟叶教授见面,

4、他告诉我不应该从美来看中国文学,应该从意象、境界来看,这完全有道理。这不是说我不能用西方的方法来分析中国文学,但是如果我们也能够同时从中国美学来做研究工作的话,那显然能够增加对中国文学作品理解的深度。所以我们需要中国的学者发现并指出我们的问题所在。叶朗丰富了我对中国文学的印象,我从1994年开始在他的影响之下写了《中国文学史》。」意境使人超越有形的局限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那么,什么是意境?它与美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对于这个问题,既可以通过追溯中国美学史来回答,也可以通过与西方美学

5、的比较来回答。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和象等概念相关。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

6、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有

7、「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世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正因为如此,叶朗认为,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种类型。对意境的欣赏,能够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8、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意境不仅往广大的方面蔓延,而且往高深的方面伸展,由此意境类似于古人心目中的宇宙,即「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意境是宇宙,但它不是物理学上的宇宙,而是心灵的宇宙,是精神生活的宇宙。中国艺术家创造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目的是安顿我们的心灵,安顿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