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格致书院与实学教育

第十九章格致书院与实学教育

ID:17879058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8

第十九章格致书院与实学教育_第1页
第十九章格致书院与实学教育_第2页
第十九章格致书院与实学教育_第3页
第十九章格致书院与实学教育_第4页
第十九章格致书院与实学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九章格致书院与实学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九章格致书院与实学教育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背景下产生的新型教育机构,学院的中国支持者、所有者、管理者中有许多人为洋务官员、富商和学者,他们与热心中国教育事业的在华外国外交官、传教士和商人共同创办学院,其宗旨就是为洋务运动提供急需人才。洋务运动作为在中国遭受外国侵略、列强剥削的历史背景中兴起的求强求富运动,自始至终面临着如何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与冲突的抉择,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们既没有采取保守的国粹主义态度,又没有采取急进的全盘西化政策,而是选择了一条平等交流、渐进吸收的文化路线。格致书院的办学思想和方法反映了急迫的现实需要和深刻的时代特征。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当时特

2、殊的现实国情和历史处境决定了洋务运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既不能闭关锁国、又不能全面开放,只能适度接受、逐渐学习:另一方面洋务运动背后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正是明清以来的中国实学思想,虽然,实学思想未必为洋务人员所意识,但他们的文化态度,特别是在《格致书院课艺》中反映出来的格致书院数千名学员的思想观点和教育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体现了中国实学思想和教育理论在近代的发展面貌,尤其是从普通青年心态的角度比从少数几位上层人物的角度认识中国近代的思想文化和教育观点要宽广的多、深刻的多。因此,从格致书院学生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实学教育思想,应该说,无论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是全新的。格致书院的实学

3、教育思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实用目的的人才观、实效方式的教育观、实理理论的学术观,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构成一个有机的实学教育思想整体。一、格致书院(一)创办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教育的新鲜事物。它创建于1873年的上海公共租界北海路,由麦华佗(1823——1895,英国驻沪领事)发起,唐廷枢(上海买办)、傅兰雅(1839——1928,英国著名传教士)、徐寿(著名数学家)等人共同发起创办。书院最初的名称为“宏文书院”,其办学宗旨是为华人了解西方科学技术,中西更敦和好之目的,书院的学习内容是讲授西方各门科学技术及中西历史文化与社会民情之比较,学习方式是专家讲座、参观实验,其创办经费

4、由中外商官捐助。书院实行董事会管理,董事会由麦华佗和唐廷枢等四人组成,麦华佗、唐廷枢负责筹款,傅兰雅负责征集购置西方图书仪器,徐寿负责择地建屋。1876年6月22日(光绪二年闰三月初一日),格致书院正式开学,书院内设书房、知新堂、博物馆等场所,置备中西文格致书籍和格致器具,诸如地球仪、风雨表、各种化学实验等器具,书院名称横匾由李鸿章题写。格致书院四十年历程中历任西人懂事有麦华佗、傅兰雅、伟力亚烈(1815—1887,英国著名传教十)、福弼士(1840——1908,美国商人)、敬妥玛(英国人)、担文(上海西人中著名律师)、玛高温(1814—1893,美国传教士);历任华人懂事有唐廷

5、枢、徐寿、华蘅芳、王荣和、徐建寅、李凤苞、徐华封、张焕纶、王韬、赵元益、李平书等。书院开学以后,日常事务多由徐寿负责,1884年徐寿逝世后,王韬从1884——1897年为监院。书院从1877年开始举办讲座,1879年开始招收学生,1886年开始举行一年四季的考课,其方式与一般书院无异,其内容则为科学与时事,与一般书院不同。1889年书院增加春秋两季的特课,专请南北洋大臣命题阅卷,这种考课、特课一直到1894年没有间断,在考课中获得超等、特等、一等的共有1878人次,考生遍布十多个省区,王韬将历次课艺题目、命题人姓名、部分优秀考卷、以及评阅人的评语、眉批,逐年汇集成册,印行15册为

6、《格致书院课艺》,1897年王韬逝世,院务由赵元益接管,1913年停办。(二)性质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教育的新型学校。在格致书院兴办前后,中国各地的新旧书院层出不穷,有传统的、有西式的、有教会的、有外侨的,它们都是单一的,而格致书院则是混合的,由外国人倡议,又有中国人参与;虽有中国官员的支持,担又不受中国政府管辖:教学内容虽以西学为主,但又由中国考课完成:主要经费由中国官商捐助,图书器具由外国人筹集:管理则由中外人士共同商定。格致书院这种中西兼容、官民合办的性质完全是由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特殊社会性质所决定。它出现在上海——观察外部世界的窗口、接受西方文化的商埠,其洋人外侨熙来攘

7、往、富商大贾车水马龙,洋务运动方兴未艾的地方绝非偶然。洋务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在中华民族经历了屈辱——抵抗、排斥——9追赶的历史转折,社会思想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工业经济,进而学习西方近代教育的转变过程的产物。从十九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在三十年相对平静的时期中,中国工商业与政府密切合作,掀起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为了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慷慨解囊投资教育,为热心教育的中外人士提供了活动舞台,他们利用这一机遇,创办新式学校,积极改革中国的传统教育,努力学习西方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