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入世后各行业与区域外贸数据

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入世后各行业与区域外贸数据

ID:17620878

大小:713.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9-03

上传者:U-960
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入世后各行业与区域外贸数据_第1页
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入世后各行业与区域外贸数据_第2页
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入世后各行业与区域外贸数据_第3页
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入世后各行业与区域外贸数据_第4页
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入世后各行业与区域外贸数据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入世后各行业与区域外贸数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摘要全球化经济日趋猛烈,各国外贸经济已逐渐占据重要地位。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WTO,对外贸易在我国总体经济中重要性更加明显。到目前为止,不同学者对外贸竞争力的考察角度各不相同,大多是从一国外贸竞争力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是我国内部各区域的外贸竞争力现状,以及2002-2008年各区域外贸竞争力的变动趋势,也对个别区域的行业外贸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并以研究结论为前提来提出我国该如何提高区域外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文章主要利用了两种研究方法,首先利用指标分析方法将我国各个区域以及各类产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进行定量,然后利用对比分析方法将计算结果比较,并联系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得出结论。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本文首先对外贸竞争力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将研究现状总结与概括。这一工作主要由三节构成:关于对外贸竞争力概念上各位学者的界定;关于外贸竞争力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综述;关于外贸竞争力如何测定与评价方面的文献,其中包括一国外贸竞争力的评价,也有对城市外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文章目的是想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追踪以寻找新的突破。第二部分首先对支撑整篇研究的理论部分进行简要的概述,主要包括贸易理论与区域竞争相关理论。通过前面的铺垫,文章对本次研究所要用到的概念以及模型进行界定和选择。在做定量分析前,首先文章对入世后我国外贸发展现状进行简单描述以便于我们把握研究的宏观背景,其次,根据文章对综合外贸竞争力的测定方法利用一系列指标计算出2002-2008年各省(市)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其中包括横向变化趋势的分析以及纵向各个区域的比较研究。同时,从区域综合外贸竞争力呈增长趋势的各个增长类型中选取一个省,对其各类外贸产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也从横向与纵向进行定量比较分析。文章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的相关政策与建议。关键词:综合外贸竞争力;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区域综合外贸竞争力;I ABSTRACTThetrendofglobalizationbecomemoreandmoreviolent,andforeigntradeimportanceisincreasingineverycountry.AsChinajoiningintoWTOin2001,theimportanceisbecomingmoreandmoreobvious.Sofar,differentscholarshavestudyedthecompetitivenessofforeigntradecompetitivenessfromdifferentangles.ThepriorityobjectofthisarticleisChina'sregionalforeigntradestructureandtheregionalexportcommoditystructure.Thearticlefirstlycalculatedthecomprehensivetradecompetitivenessofallregionsandthatofvarietyproductsusingindicatorsmethod,thencomparatedtheresultsusingcomparativemethod,andproposedpolicyrecommendationstoenhancethecompetitivenessofChina'sforeigntradeinthispremise.Itspecificallyincludesthefollowingthreeparts:Firstly,thisarticlereviewedandsummarizedtherelevantdocumentstoexportcompetitiveness.Relevantdocumentismainlycomposedofthreelargepieces:thefirstpieceissynthesizingvariousscholarsintheconceptsof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whichchieflyofforeignscholars;thesecondisthecustomaryabouttheinfluencingfactorsof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thethirdisabouthowtoassessandevaluateforeigntradecompetitiveness,includingthestudyofcountry'scompetitivenessandthecity'scompetitiveness.Thisarticleishuntingfornewbreakthroughsonthebasisofrelevantresearches.Thesecondpartissomeempiricalstudy.Inordertograsptheoverallsituationofourforeigntrade,inthispartthearticlefirstlymadeabriefoverviewonChina'sforeigntradeafterWTOentry.Then,calculatedthecomprehensiveforeigntradecompetitivenessofallregionsaccordingtothepassageofdefinitionusingaseriesofindicatorasNTB,TB,RCAandetcfrom2002to2008,andanalyzedtheresult.Meanwhile,selectedaprovincefromalltypesofregionalgrowingtrendandcalculateditsproductcomprehensiveforeigntradecompetitiveness,thenanalyzedtheresultfromthehorizontalandverticalcomparative.Finally,summedupthethesisandproposedrelevantproposalsofagovernmentpolicyandregionalpolicyagainsthowtoraiseourlevelofcompetitivenessininternationaltrade.KEYWORDS:Comprehensiveexportcompetitiveness;Productcomprehensivecompetitiveness;RegionalcomprehensivecompetitivenessI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导论1.1.1研究背景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外汇贮备每年都在大副增加,这也增大了我国进口支付的能力与短债偿还的能力。但是,由于外汇储备规模大大超过国际警戒标准,我国外贸也常遭人指责。中国入世后,每年能够创造大约1200万个就业机会。但是,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人员的下岗方面来说,在我国加入WTO的头5年里,超过半数的国企将面临淘汰,同时带来约有上千万国企员工下岗。入世之初,据很多学者预测很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随着我国的入世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食品、服装、纺织、建筑与金融及其它服务业就业机会将增加。这也给我国停留在“小农经济”的农业带来巨大压力,在加入WTO后的10年,我国也只有沿海省市五谷类食物受进口产品的侵占,而内陆地区因运输成本的原因,导致进口货的竞争力仍然不是那么强。就一个国家(地区)来说,对外贸易与一国(地区)的经济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对外贸易竞争力也象征着一国(地区)在全球经济化的过程中参与能力的大小。到目前为止,不同学者对外贸竞争力的定义各不相同。综合很多学者的认识,外贸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产品输出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能力,它体现了一定时期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对于衡量和评价一国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到目前为止,不同学者对外贸竞争力的考察角度各不相同,大多是从一国外贸竞争力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包括对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如何评价竞争力强弱。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是我国内部各区域的外贸竞争力现状,以及2002-2008年各区域外贸竞争力的变动趋势,也对个别区域的行业外贸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并以研究结论为前提来提出我国该如何提高区域外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1.1.2研究现状目前,中外学者们对外贸竞争力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不过大多数研究还主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要停留在对一国外贸竞争力的研究。总结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1、对外贸竞争力概念的相关研究很多学者都认为外贸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构成。从经济学的词源上看,外贸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确实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马丁·杜兰德与弗拉维·特瑞布以及克里斯托弗·曼德萨(MartineDurand,laviaTerribleandChristopheMadaschi),他们三个人都认为国际竞争力其实就是围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而展开的,所以国际竞争力可以完全由进口与出口竞争力来表示,而一国(区域)的外贸竞争力则主要是以出口竞争力来衡量。也就是说,从另一种角度看,外贸竞争力就相当于出口竞争力。乔·麦克格瑞汉(JoyM.McGreehan,1968)在1968年对竞争力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时提到“重复出现的收支平衡危机使英国产业在海外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受到了怀疑……普遍的观点认为,英国出口太少而进口太多”。①因此,他认为竞争力问题最初主要还是由外贸进出口所引发。阿基米(RiadAjami)则直接把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及其出口增长。但是皮特·伯克利(PeterJ.Buckley,1998)他不同意阿基米的看法,认为直接简单的将贸易业绩定义为竞争力太片面,是没有说服力的,原因是因为这种净出口有可能忽视了技术和投资的流量,也同时忽视了潜在的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竞争力。马库森(Markusen,1992)则指出在一个自由贸易中,如果一个国家通过贸易使它的实际收入增长速度比其贸易伙伴高,则说明这个国家竞争力比其他国家强。②丹尼尔·博顿(DanielF.Burton,1994)却认为就凭国家竞争力并不能简单的一句话定义,确切的说,它包括四个层次的概念,从上到下分别是生活水平、贸易和生产率以及投资。③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反对将外贸竞争力当做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奥波瑞(O’brien)就认为一个国家根本不可能在所有产品或服务领域拥有效率,所以一个国家一定会在某些领域相对的与其他国家来比是缺乏竞争力的,因而市场份额的变化是贸易结构的变化或产业竞争力变化的结果。2、对外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有关外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既有从理论角度来分析哪些因素会对外贸竞争力产生影响,也有从实证角度分析具体的影响程度如何。毛瑞恩(Lankhuizen①JoyM.McGreenhan.Competitiveness:ASurveyofRecentLiterature[J].TheEconomicJournal,1968,78(310):243-262.②MarkusenJ.Productivity,Competitiveness,TradePerformanceandRealIncome:TheNexusAmongFourConcepts[M].Ottwa:SupplyandServicesCanada,1992.③DanielFBurtonJr.Competitiveness:HeretoStay[J].TheWashingtonQuarterly,1994:17-21.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aureen)则指出技术进步、较低的工资水平以及汇率贬值都会使一国的竞争力提升。而我们知道在国际竞争中所要考虑的首要条件就是商品的价格,所以只要变动价格,那么各国产品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都会随着变动。李普赛和克拉维斯(RobertE.LipseyandInvingB.Kravis,1971)两位学者就对价格和竞争力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主要是以20世纪50—60年代欧共体成员国的9类重要出口商品的实际价格作为基础而编制了普遍价格指数与价格竞争力指数来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商品在价格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行比较。帕金逊(J.R.Parkinson,1966)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是对1953—1963年英国24种制成品的出口商品单位价值与他们出口量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这种关系在不同的商品之间完全相同。而乔·麦克格瑞汉则是分别对成本因素、价格以及非价格因素对一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价格与出口之间具有联系并且很清晰,但是非价格因素也会影响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能力,虽然不能将其量化,但是他们之间的影响是显著的。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以价格作为研究竞争力的唯一要素是非常不全面的。譬如,豪森克尔(Houthakker)就认为可以从汇率的角度将不同国家之间的总体价格水平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够更充分地理解产品之间的竞争位势。他通过计算得出在国际市场上某个国家的商品竞争不利其原因是由于本国货币价格太高。也有其他的一些研究结果,比如,荷兰学者D·范·登·沃尔夫和C·A·范·登·贝尔德(D·VanderWerfandC·A·Vandeneld,1965)在他们的研究中应用了剔除服务贸易的GNP购买力,这个指数是巴拉萨(Balassa,1965)计算出的,他们用这个指标来分析价格竞争力,并将出口份额作为相关商品的出口价格与初始价格位置的一个函数,主要是将1958年美国、英国和西德制造业的单位产出价格进行了比较分析。除价格外有些学者认为其他一些非价格因素对外贸竞争力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巴拉萨Balassa就是将成本和出口联系在一起,他是建立了批发价格与出口价格之间的关系。而D·A·图凯(D.A.Tookey,1964)则是通过对英国针织品与毛织物的出口进行研究后,得出针织品与毛织物出口份额下降主要是由于欧洲国家进行了技术革新的结论,而英国制造商并未将此类技术充分采用。但是,乔·麦克格瑞汉(JoyM.McGreenhan)不走其他人的路,另辟蹊径,他说一国的竞争力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不仅要看其能够在本国与其他同类产品中销售出去的能力和愿望,还要看其是否具备了适应地理与商品贸易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方式变化的能力。①3、对外贸竞争力测定与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在外贸竞争力在测定与评价中,中国有不少学者对其研究。喻志军(2009)首先就与中国外贸竞争力评价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具体地追根索源,他这么研究其目的在于如何能够建立一个分析框架来对中国外贸竞争力客观准确地评价。他通过相关理论的推断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国际分工日益的深化,一国贸易竞争力水平也必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进而通过计算和比较外贸竞争力的不同测定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对不同方法具有的不同适用条件,以及对中国贸易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思路于原则进行了归纳。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刻反映了实体经济特别是产业经济中所存在的深刻机制缺陷,金碚(2009)主要就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是如何演变的,对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产业一方面表现出了历经30年改革开放而具有了显著增强的竞争力与抗风险的能力,因而才能够在2009年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时候还能保持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另一方面,他认为,我国产业发展长期存在的深层问题也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来了。所以,我国产业发展与产业竞争力的演变将会呈现出显著的新态势。②与他们不同的是,吴侃(2009)选择在工资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之间建立关系,他基于工资成本角度来对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并详细的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工人工资水平及其竞争力现状与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同时,从工资水平的角度提出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关政策建议。张宁(2008)则主要是对如何提升我国外贸产业竞争力做出贡献,他认为我国应该主要从三方面根本上提升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首先,对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与行政性管理手段进行强化,能够使我国对外经贸的机制进一步市场化,运行过程进一步自由化以及管理也可以进一步的法制化;其次,积极引导产业的技术创新由技术的引进与改造而向原创型的技术创新升级,进而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积极引导我国制造企业由传统的粗加工向现代的高加工度化升级,从加工组装型转向精密制造型的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与先进技术来改造和提升我国的传统产业,同时鼓励发展我国的优势产业集群;最后,要抓住目前全球服务外包快速发展给我国带来的新机遇,鼓励企业积极承①JoyM.McGreenhan.Competitiveness:ASurveyofRecentLiterature[J].TheEconomicJournal,1968,78(310):243-262.②金碚,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演变趋势,科学发展,2009.114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接国际服务外包。①王传荣、周晓燕(2008)针对FDI对东道国或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他们通过格兰杰检验得出,FDI和我国的产业演进、生产率以及产业升级之间都互为因果关系,而且经验证指出FDI对于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是积极的。他们指出我国必须在重视国家产业政策与劳工标准的基础上大力采取措施从而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以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②朱德贵、李桂香(2007)是单就黑龙江省的外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途径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黑龙江省的外贸产业竞争力要提升,必须经过以下两条途径,其一,一定要强调贸易企业的多元化从而提升外贸主体核心竞争力;其二,一定要加强外贸商品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强外贸品牌竞争力,黑龙江要逐步完善其外贸政策,并且加强进出口的管理。同时,要提升外贸企业竞争力,还必须注重贸易企业中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为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创造良性软环境;另外,支持与鼓励省内外经贸企业到国外的市场进行考察,为开辟中国商品市场探寻合作途径。③李杏(2004)与耿莉萍(2009)都对如何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进行分析,不过她们的研究角度并不相同。李杏是从如何提升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即单个产品的提升对策进行分析,整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其经济意义来对中国工业制成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且同时在时间序列上通过与其它国家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水平在国际竞争中进行定位,最后,初步探讨了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耿丽萍则是对如何提升中国的产业竞争力进行深入探讨。她认为自从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出口商品规模从表面看在不断的扩大,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一直在快速的提升,但是,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经分析得出主要是体现在大众消费品的中低档次领域,并且大多竞争手段主要是低价格,很多企业都是以代工或者贴牌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路径,以生产者微利和劳动者低工资以及低福利为代价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所以她认为如何增强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和我国提升在国际分工中所处地位的关键问题。④丁红朝、赵延勤(2008)是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对提高中国外贸竞争力做了首次尝试。他们认为如果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相互依存与相互影响①张宁,如何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中国经贸2008.7.1:42-43②王传荣、周晓燕,FDI影响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③朱德贵、李桂香,黑龙江省外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④耿莉萍,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思考,经济地理,2009.75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关系,那么外贸企业的价值链同样也不例外。所以文章主要以产业价值链的竞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外贸产业价值链的系统分析与整理,再结合目前中国外贸企业特点和所处的市场环境,一方面从优化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建立竞争优势的对策,另一方面从外贸产业价值链的路径来探讨外贸企业所存在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其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优势。朱丽萍、周颖、谢红(2003)在2003年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上发表这么一篇文章,主要是详细的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现状进行分析,他们认为对外贸易作为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竞争力必定是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大小。所以,在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目前状况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这些学者指出了目前我国外贸竞争力与世界其他国家所存在的现实差距,并且就我国对外贸易在面临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与对外贸易的自由化两者严峻挑战下我国应该如何提升外贸竞争力提出了一些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途径。①赵景峰(2008)在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研究中,将我国外贸发展状况包括外贸总量规模的发展状况、外贸商品结构的发展状况、外贸市场结构的变动以及外贸竞争力变化趋势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他的研究主要是经过数据对我国不断提升的外贸依存度进行论证,这样是文章更具说服力,而且由此反映出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与我国所存在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等现实情况,我国对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在外贸商品结构方面,赵景峰总结出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特点为:商品结构存在着不断的改善,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同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市场仍然集中在欧盟、日本以及美国这三个地区和国家。最后,研究结论总体说明了我国外贸竞争力现状主要表现为初级产品竞争力逐渐在减小,而工业制成品的外贸竞争力逐渐增大,说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在不断的优化。②1.2研究目标与方法1.2.1研究目标作者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对外贸竞争力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这一工作主要从外贸竞争力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测定与评价这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与概括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做引导。①朱丽萍、周颖、谢红,中国外贸竞争力的状况分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3:44-47②赵景峰、中国外贸发展:总量、结构与竞争力的分析,国际贸易,20086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对外贸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进行简要回顾,其中包括国际贸易竞争相关理论与区域竞争力相关理论。并且在相关理论与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对综合外贸竞争力进行定义,对其测算方法进行规定。3、对各省(市)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入世以来,我国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一定地位,为了鼓励、扶持一些地区外贸经济的发展而采取了很多贸易政策。所以作者首先对2002-2009年我国外贸发展现状进行总体把握,进而计算2002-2008年我国各省(市)的外贸竞争水平排名,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对2002-2008年各省(市)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后得出不同区域其外贸竞争力变化规律不同。所以作者对各个具有增长趋势特点的区域其行业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三、四两部分内容是本文所研究的重点。5、通过指标分析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概括,提出对应政策可以供我国制定区域政策借鉴。1.2.2研究方法目前产业经济学理论方面的研究都是将理论与实践、规范与实证有机结合,所以本文在对基于入世后各行业与各省(市)外贸数据之上对我国外贸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过程中试图采取理论与实证综合的研究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指标分析方法本文在对国内各省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时,首先将体现各省各类产品外贸竞争力的五项指标即一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分工指数、净出口等全部计算,然后经过SPSS软件将这些指标标准化,消除它们之间的影响因素,使其具有关联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通过加权加总逐步降低指标个数得到目标值即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从而实现了较为客观、全面的反映一区域综合外贸竞争力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对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水平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2、对比分析方法这也是本文使用最为主要的方法,不仅有国内各省市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之间的比较,也有各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之间的比较。同时,不仅有每年截面上的数据比较,也有从2002-2008年,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比较。例如在第四章各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的定量分析中,在各行业纵向综合外贸竞争力比较的基础上,也对一些变化特点明显的行业进行时间阶段性的考察。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1.3.1研究思路本文全文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为绪论,内容包括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目标与方法、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等等。其中本文研究现状为目前对于外贸竞争力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外贸竞争力概念上的界定,其中主要是一些国外学者的看法;第二部分是关于外贸竞争力影响因素方面的的研究综述;第三部分是关于外贸竞争力如何测定与评价方面的文献,其中包括一国外贸竞争力的评价,也有对城市外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本文是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追踪,力图寻找新的突破。第二章首先对综合外贸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进行简单回顾,在理论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综合外贸竞争力的概念,这一章主要是为下面的实证研究做充分的准备。在这一章,因为目前对区域外贸竞争力的研究很少,相关理论尚未成熟,所以本文就区域对外贸易与区域竞争力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其次,结合外贸竞争力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综合外贸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根据选择测量外贸竞争力指标所需要遵循的原则,提出本文所采用的五项外贸竞争力测量指标即产品出口出口结构、净出口、贸易分工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分析区域外贸竞争力时用到的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最后,本文在对综合外贸竞争力定义的基础上得出测定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的模型。第三章是关于各省市综合外贸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本章首先将各个区域外贸发展的大背景即我国外贸发展现状进行回顾,然后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上的原始数据与第二章对综合外贸竞争力设定的模型计算得到2002-2008年我国31个省(市)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为了更有说服力,本文将各省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与京津沪三市竞争力分别讨论分析。第四章是在第三章的分析结果上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即对一些综合外贸竞争力变化具有典型特点的地区综合外贸竞争力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本章是作者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上的原始数据与第二章对综合外贸竞争力设定的模型计算得到江苏省、山西省以及新疆各行业的综合外贸竞争力,并对其比较分析。8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主要是对论文第三、四章的实证结论进行概括与总结,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水平的相关建议。1.3.2结构框架对本文研究思路进行总结归纳,得到文章的逻辑结构图如下: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入世以来各行业与区域外贸数据相关文献综述相关理论分析综合外贸竞争力概念界定、指标选取与模型建立一国产品出口贸易净出口TB贸易竞争力指数NTB显示性优势指数RCA区域内产品出口贸易结结构2002-20江苏、构08年我国各省(市)综合外贸竞争力比较分析U型增长W型增长递增型增长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图1.1文章结构安排9山西、新疆各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比较分析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4.1可能的创新作者认为本文最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三个方面:首先,本文在理论方面将外贸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将国际贸易理论和区域竞争理论相联系。其次,本文首次通过计算RCA、TB、NTB等五个经济指标并利用SASS计量软件计算得出2002-2008年各省(市)综合外贸竞争力以及各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更加清晰地看出我国目前各个区域的外贸竞争力强弱以及各个区域内的外贸产品结构。最后,通过本文对我国区域综合外贸竞争力的定量分析结论得出提高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使研究结论更具全面性和合理性。1.4.2不足之处由于作者所研究的问题理论基础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研究方法也是从未有过,使得文章在理论铺垫、实证分析乃至结构框架上都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外贸竞争力包括产业外贸竞争力、产品外贸竞争力以及企业外贸竞争力。本文对于外贸竞争力的测定还只局限于产品外贸竞争力,因此就此测定中国区域外贸竞争力还是不够全面。同时,影响外贸竞争力的因素有许多个,单凭本文所列指标对外贸竞争力描述还是不够精准。2、在数据的选择和处理上存在一些缺陷。本文的数据资料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以及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因为考虑到本文重点研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区域的外贸情况,所选数据时间跨度为2002~2008年,但是作为样本数据时间跨度较短,这样的样本可能会影响本文结论的说服力。10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综合外贸竞争力的相关理论2.1外贸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区域外贸竞争力水平,经济学上目前对于区域外贸竞争力并未有明确的定义,而与其相关的理论也尚未成熟。所以,笔者从传统贸易理论及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出发为研究区域综合外贸竞争力做理论支撑。2.1.1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它从各国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禀赋差异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因而这两种差异也正是贸易竞争力的直接来源。1、区域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源于亚当·斯密的地区分工学说,即每个国家(地区)都具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种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如果在国际市场上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按他“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的生产,并参与贸易,这样各国的劳动力和资本将会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财富。所谓“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就是指一国或地区能以国际市场上最低成本来生产某一产品。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针对国际贸易产生条件展开的研究,为之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区域相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则是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更具有普遍意义。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区域分工与地区间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地区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地区在不同的产品生产商具有比较优势,使得区域分工和地区间的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收益。地区的比较优势是如何决定的呢?在现实世界中,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认为比较优势的存在有四个基础:(1)自然禀赋,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和气候等地理因素;(2)后天的禀赋,即资本和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出的人才、技术;(3)优越的知识、包括技术优势,可能因历史的偶然因素造成,也可能由有意的政策导致;(4)专业化,它可以使其他方面都相似的各地区产生各自的相对优势。1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区域经济下的要素禀赋论绝对优势理论与相对优势理论都强调的是不同地区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生产技术的差异引起的。但是,如果科技进步会导致地区间的劳动生产率趋同,那么国际贸易还会不会发生?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明确的回答。赫克歇尔与俄林在相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认为两区域间比较成本的差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两区域之间存在不同的要素禀赋;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俄林在赫克歇尔成本差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俄林认为,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都是区际之间的贸易,作为贸易的基本单元,地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个是本地区的生产要素分布和流动情况与其它地区不同;二是本地区内各小地区之间生产要素分布和流动情况比本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差异要小。2.1.2战后贸易新理论1、新贸易理论战略贸易理论,也被称为新贸易理论。其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两个角度将产业组织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与贸易理论相融合。一方面认为使市场运行处于一种次优状态的原因是完全竞争市场与常数规模经济相背离,所以为了改变市场运行结果从而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政府需要适度的干预即执行战略贸易政策;另一方面该理论主张基于比较优势差异的产业间自由贸易将会有利于所有参与方的国民福利增加,基于对外开放中产品差异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会强化传统的观点即自由贸易最优化,并且为贸易利益的取得提供了新的解释。2、竞争优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决定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六个因素:要素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结构与竞争、机遇以及政府行为、企业策略,这就是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菱图”。波特还认为,国家竞争优势如何并不是由本国的比较优势状况决定,而是通过创造得来的。在竞争优势理论中波特还特别指出,激烈的国内竞争是与国家竞争优势取得密切相关的因素,因为国内竞争使企业产生压力,这样的话就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这样,如果在国内竞争中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那它就能获得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随之一国的竞争优势就会从单个产业扩大到整个民族产业。波特的总体思想就是一国如何通过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优势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1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世贸组织新规则我国是在2001年的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成员国。尽管世贸组织本质上是以自由贸易为宗旨,但实际上从世贸组织的基本运行规则与运行机制不难看出,世界贸易组织只不过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各成员国之间贸易的组织,这个组织允许其成员国可以在基本规则下,对立于国际市场上自身国际贸易和国内产业的成长适当实施有限但是有效的扶植政策与管理手段。所以,为了能够在不违反WTO规则的前提下要增强本国企业在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我们必须善于恰当的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贸易规则来规避贸易风险,也就是说,世贸组织所制定的组织框架与各种协议和规则其实就是“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却进行管理贸易”。加入了WTO就意味着我们虽然要履行义务,但是也可以行驶相应的权利,所以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就要熟练运用国际游戏规则。2.1.3区域竞争力决定因素对于区域竞争力概念的理解,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经济学界普遍比较认可的是:区域竞争力是指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争夺资源或市场的能力。①一般说来,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包含诸多方面,而决定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又有许多:境环际国市场影响力国内环境产业增资源配竞争对手长力产业创新力地区产业竞争力置力区域环境结构转换力企业战略图2.1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具体体现①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P353-354,2003年5月第一版1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特定因素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比如政府职能、当地文化、城市化、智力资源、政策法律环境、企业家资源以及产业集群等因素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某一区域竞争力。所以,很多学者针对增强我国区域竞争力的途径与对策方面还是仅局限于国内贸易市场。本文作者相信随着中国入世各个市场对外开放,在国际贸易基础上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会逐步增强。2.2综合外贸竞争力的内涵在1968年乔·麦克格瑞汉曾写了一篇对竞争力文献进行回顾的文章。此文在开头就提到了“重复出现的收支平衡危机使英国产业在海外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受到了怀疑……普遍的观点认为,英国出口太少而进口太多”。①而乔根据这点认为竞争力问题其实最初是由外贸进出口引发的。但是,阿基米则是将国际竞争力直接定义为该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及其增长。当然,并不是所有学者都赞成直接以出口竞争力作为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标准。皮特·伯克利就认为如果将贸易业绩直接定义为竞争力的说服力是很弱的,因为出口将将来的竞争力忽视了,可能只意味着进入国际市场。所以与外贸竞争力密切联系的另一个变量就是出口。②随着外贸竞争力水平各项指标的确定,本文在前人对外贸竞争力定义的不同看法基础上对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的概念、测量标准以及计算方法也要进一步界定。结合相关文献与理论根源,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传统意义里外贸竞争力主要以出口竞争力来衡量,即外贸竞争力就等同于出口竞争力,只是两者研究的角度不一样。但是本文则认为只用出口来反映一国外贸竞争力是片面的,所以应该从各个角度及外贸竞争力的水平、外贸竞争力的发展、外贸竞争力的效益以及外贸竞争力的发展潜力这些方面来对一个区域的外贸竞争力进行考察。换句话说,一个区域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是这个区域外贸竞争力水平、外贸竞争力发展、外贸竞争力效益等各项指标的综合值,它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各个地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差异。通过计算各个区域综合外贸竞争力的大小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掌握一个区域外贸竞争力状况,进而制定相应政策。①JoyM.McGreenhan.Competitiveness:ASurveyofRecentLiterature[J].TheEconomicJournal,1968,78(310):243-262.②PeterJ.Buckley.Buckley,PassandPrescott,Measureof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ACriticalSurvey[J].JournalofMarketingManagement,1998(4):175-200.14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综合外贸竞争力的测定2.3.1综合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在具体测定外贸竞争力的指标方面,产业外贸竞争力、企业外贸竞争力和产品外贸竞争力都成为体现外贸竞争力的不同层面。卡米舍尔认为外贸竞争力体现为一个国家的企业或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的能力,即一国外贸竞争力如何主要是由它的产品外贸竞争力来体现的。沙加亚则主要使用制成品的增值指数和MVA以及制成品出口指数三者来分析从1980—2000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中所占份额。而唐纳德·G·麦克菲卓基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赞成将产业竞争力直接定义为出口份额的增减这个说法。本文的研究则是基于产品外贸竞争力的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与区域综合外贸竞争力。外贸竞争力研究体系是一个具有预决性、动态性、关联性和有序性、整体性等特性的系统。所以在研究外贸竞争力体系时,切忌我们一定不要被这些庞杂的数字所纠缠,而是要面对这些复杂的数字做出一些理性的思考。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我们是为了找出主要矛盾而做一些有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提高外贸竞争力水平的一些可行性途径与策略。本文在综合外贸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遵循选择外贸竞争力指标应该遵守的四项基本原则,从各个角度及外贸竞争力的水平、外贸竞争力的发展、外贸竞争力的效益以及外贸竞争力的发展潜力这些方面来对一个区域的外贸竞争力进行考察,结合实际情况选定以下五项指标作为考察综合外贸竞争力的指标因素:1、一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这一指标,反映一国外贸市场上A产品出口在所有产品中的竞争力。用公式表示: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品出口总额/全国出口总额用公式表示:产品出口贸易结构=XwaXwt(2.1)该指标反映反映了一国某产品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作者认为利用产品的外贸市场占有率来代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恰当的。因为在一国外贸市场上要得知某一产品竞争力需要有同等国情背景,所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贸竞争力是由它所能提供的所有产品及服务来决定的,因此不同产品所具有的外贸竞争力并不相同。2、净出口(贸易收支差额)15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净出口(TB)即贸易收支差额,该指标是某国或地区(产品)出口总额(X)与进口总额(M)之差,其反映的是一国(地区)从国际贸易中取得的净收入,或者是该国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盈亏状态。用公式表示:TB=X−M(2.2)该指标的经济意义是:在国家层次,净出口额为负说明贸易赤字,其为正说明贸易盈余;在产品和产业层次,如果净出口为正则说明该产品或产业为出口创汇型,如果为负则说明该产业或产品为进口替代型。如果要用贸易收支指标来判断一国、一个地区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时,我们需要慎重的考虑和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单就某一时期或时点的数值,如果出口增加并不能带来利润,反而带来亏损,也就是说该产品出口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收入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而增加的净出口并不能表示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相反的是这种出口却恰恰削弱了其竞争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该国、地区的产业或产品处于贸易盈余状态,则说明该国或地区的产业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是较强的,因为这种盈余状态表明其具有购买国外产品实力,即表示其有国际竞争能力。不过因为受进口政策的很大影响,所以将产业或产品层次的净出口作为其比较优势还是比较片面。3、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分工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即贸易分工指数,又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TB),该指标是指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其经济意义是用来说明该产品或产业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用公式表示为:NTB=(Xit−Mit)(Xit+Mit)(2.3)上式中,X、M分别为出口额与进口额,i则表示某一国家或地区、某一产业、某一产品,t为时间。此指标与净出口指标一样,用来表示一个国家(地区)、产业或产品的外贸状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所以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的比值均只能介于-1和+1之间,因此在无论哪个时期或哪个国家之间都具有可比性。若NTB为-1,则表示该国(地区)的该产业、或产品只进口而不出口;若NTB为+1,则相反,表示只出口不进口。该指标从出口角度来看,其越近于1则表示国际竞争力越强。在国际市场中,贸易竞争力指数结果如果为正则表示该国(地区)的生产效率比国际水平高,即该地区该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如果为负则表明该国(地区)此类产品的生产效率比国际水平要低,即没有国际竞争力或国际竞争力很弱,如果为零,则说明该国(区域)此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该产业或者是产品在国际之间的贸易纯属与国际间进行产品品种的交换,所以一国(区域)的对外贸易其实都是按照其所具有的比较16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优势原则而在各个国家之间进行的分工,因而该指标也被学者们称为“贸易专业化指数”或者是“贸易分工指数”。4、显示性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标在论证国际竞争力的层次主要是指某个国家i在国际市场中,在a产业或产品的对外贸易上所呈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大小可以用a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和在世界贸易中该产品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RCAia=(Xia/Xit)(Xwa/Xwt)(2.4)上式中,Xia表示某国i在a产品上的出口,Xit则表示i国在t时期的总出口,Xwa表示a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Xwt是国际市场上在t时期的总出口。该指标主要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某一产品的出口上能够在世界平均出口水平中占有多大的相对优势,因为该指标剔除了世界总量波动与国家总量波动的影响,所以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优势,因此该指标被经济学者广泛采用。若RCAia〈1时,则说明该国在国际市场中对该产业或产品的贸易上是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若RCAia〈1时,则说明该国在国际市场中在该产业或产品的贸易上是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所以RCA的取值越大表示该国比较优势越大。但是,考虑到选取指标的可行性原则,以及本文研究对象与立足点,作者将各省的外贸数据代替国家的外贸数据,用国家的外贸数据代替世界外贸数据。即:RCAia=地区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全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因此,在剔除了全国贸易总额与全省贸易总额的波动下,若RCAia〈1,则说明在全国该省在该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若RCAia〈1,则处于比较优势,取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大。5、区域产品出口贸易结构这一指标,反映一地区A产品在外贸市场上的出口额在所有产品中的竞争力。用公式表示:产品外贸市场占有率指标=产品出口总额/全省出口总额=XiaXit(2.5)该指标反映反映了一地区某产品外贸竞争地位的变化。作者认为用产品的外贸市场占有率来表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恰当的经济指标。因为在一国外贸1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市场上要得知某地区的产品竞争力需要有同等国情背景,所以一个地区的产品外贸竞争力是由某产品的贸易额在全省外贸额中所占份额体现的,不同的产品它们所具有的地区外贸竞争力并不相同。如何将各种产品的竞争力综合成地区的竞争力,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各类产品在综合的竞争力中重要性是否相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2.3.2数据的处理与计算方法1、数据的选取与处理综合本文对外贸竞争力的概念界定以及各项指标计算所需,笔者利用国研网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得到2002-2008年中国海关统计的全国二十二类贸易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以及二十二类产品在31个省(市)的进出口贸易额。其中,31个省(市)分别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西、江苏、浙江、黑龙江、新疆、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内蒙古、海南、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二十二类产品分别如下: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第二类:植物产品;第三类: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第五类:矿产品;第六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第七类: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第八类:革、毛皮及制品、箱包、肠线制品;第九类:木及制品、木炭、软木、编结品;第十类:木浆等、废纸、纸、纸板及其制品;第十一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第十二类:鞋帽伞等、羽毛品、人造花、人发品;第十三类: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第十四类: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第十五类:贱金属及其制品;第十六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第十七类: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第十八类: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第二十类:杂项制品;第二十一类: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第二十二类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商品①。2、综合外贸竞争力的计算方法单从各个经济指标的定义来看,因为各类指标在产品综合外贸竞争力中的作用都是重要的。但是,从它们反映外贸竞争力的情况来看,又都是片面的。一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是用来表示一国某产品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区域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则是一个地区内产品国际竞争力变化地位。本文是立足于全国范围对各个区域的外贸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所以需要将两者结合考虑。①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2-2008中国对外贸易数据18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贸易竞争力指数,即贸易分工指数,它所反映的是某产品区域劳动生产率与国际生产率的高低比较。很多经济学者认为,这种表达具有片面性,某种产品贸易分工指数高并不一定说明其具有国际竞争力,还可能存在一国政策的影响,比如,贸易补贴、出口退税等。所以,必须与显示性比较优势综合,这样剔除了各个地区贸易规模对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净出口是学者们最先用来描述一国某产品外贸竞争力的指标,但是,随着国际分工逐渐深化,一国贸易绝对额的变化并不能充分反映一国各产品外贸竞争力优势。由此可知,单用其中任何一个指标来描述外贸竞争力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如何将各种产品外贸竞争力指标综合成一个外贸竞争力指标,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所以,我们采用AHP层次分析的在各类指标前面都加上一定的权重来测量每个区域的综合外贸竞争力。这样,既能全面的反应该区域的外贸竞争力,也使得数据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对原始数据整理同时利用前面选定的指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到这31个省(市)二十二类产品从2002年到2008年的出口贸易结构、贸易分工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等五项经济指标,但是,为了避免进入数据庞杂的陷阱,我们采用了AHP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将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计算思路及步骤如下:首先,将本文所选取的五项评价指标分别运算XaX1=XwaXwtX2=TB=X−MXa=X3=NTB=(Xit−Mit)(Xit+Mit)X4=RCAia=(Xia/Xit)(Xwa/Xwt)X5=XiaXit因为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与测量标准的差异导致各个指标的结果的绝对值相差很大,所以没有可比性,很不方便分析的进行。为了消除这种不便,我们先将计算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原理:Xai′=Xai−Xaió(i=1,2,……,5;a=1,2……,22)(2.6)其中,X为同一产品的同一类指标值,s为这些指标值的标准差,a为二十二类产品。经过对原始指标值的标准化处理,将影响因素全部取消,各类指标就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分析。为了得到各个省(市)及其各行业外贸竞争力的综合值,19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们要根据各项指标在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测定中的重要性给处理过的数据分别赋以权数w(0=w=1),笔者认为各个指标所代表的是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外贸竞争力的打分,所以我们给各个指标赋以同样的权数1,即将各个指标进行加总就得到了综合外贸竞争力。5i=1(2.7)由上式我们得到各个省(市)二十二类产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将其加总得到每个省(市)外贸竞争力的总得分:22a=1(2.8)接下来,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各个区域的特点比较研究,并得出研究结论。20即:Xa=∑wX′aiX=∑Xa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各省市综合外贸竞争力分析自入世以来,从世界银行统计数据看到我国外汇贮备一直在迅猛增长。但是,外贸发展现状具体是否也呈现增长趋势,以及促成这种外贸现状的我国各个省市外贸发展详情又如何,从2002-2008年各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本文这部分首先对我国外贸发展现状即研究的宏观背景进行总体把握,而后主要对2002-2008年各省市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排名,并且对入世以来各省市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3.1入世后我国外贸发展现状对外贸竞争力的研究目前已经有很多,但是不同的研究均有它研究的经济背景。比如,有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变化,也有研究近十年中国外贸竞争力发展变化。本文重点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入世以来区域的外贸竞争力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在研究之前,对我国的外贸现状进行概述如下:1、中国外贸规模的发展现状一国(地区)外贸规模主要指其一国(地区)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以及进、出口额的绝对值,从统计年鉴中可以直接查找到这些原始数据,经整理得下表:表3.1中国2002-2009对外贸易的规模(单位:亿美元)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进出口总额5096.56207.78509.911545.514219.117604.021737.325632.622075.4出口总额2661.03256.04382.35933.27619.59689.412177.814306.912016.1进口总额2435.52951.74127.65612.36599.57914.69559.511325.610059.2净出口225.5304.3254.7320.91020.01774.82618.32981.31956.9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由上表可以观察到,我国从2001至2008年短短7年时间,对外贸易总体规模从2001年的5096.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32.6亿美元,整整扩大了5倍多。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2661.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4306.9亿美元,进口总额也从2001年的2435.5亿美元增加到11325.6亿美元。贸易差额即净出口仍为盈余且2005年增加几近2001年的5倍,不过2008年相对于2007年增额相2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减少。到2009年,各项数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回缩,这可以从下面直观图3.1,直接看出,我国自入世后的贸易规模呈总体向上的发展趋势。进、出口总额也屡创新高。但是,到2009年各项指标分别下降,充分说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风暴中我国也不能幸免。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在这里有了明显的表现。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净出口图3.1我国2002-2009外贸规模2、我国外贸速度的发展现状利用表1.1的数据根据年均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年均增长率=N−1报告期/基期(N=报告期与基期间隔年限)(3.1)本文主要研究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及竞争力水平的变化,所以笔者将2001年外贸数据作为基期,我们就可以得到中国从2002-2009年的外贸发展速度,由此可以对我国入世以来外贸发展潜力有一个更具体的认识。表3.2中国2002-2009对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单位:%)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差额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021.8029.2631.3229.0327.2925.7423.0220.11022.3528.3630.6429.8728.6427.2424.2020.74021.1930.2432.0728.0925.7524.0021.6619.40034.985.9112.6745.5750.1148.7141.2031.01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原始数据计算所得由上表我们可以观察到,我国从2001至2009年对外贸易总体规模以及进、出口额均是两位数增长。为了更加直观的看出外贸速度的变化趋势,笔者根据表1.2可以得出下面直观图1.2。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入世后2002年进出口22贸易额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总额、进口总额以及出口总额增速骤增,2003年以后逐渐放缓,2004年则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净出口额的增速则变化波动较大,从2002年的激增到2003年的猛降,2005年又突然增加,此后,速度逐步趋于稳定,说明入世后我国逐步地适应并可以开始利用国际贸易新规则。60504030201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差    额图3.2我国2002-2009年外贸速度3、我国外贸结构的发展现状一国外贸交易额的绝对变化并不能具体反映出一国外贸的构成变化,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10》可以得到我国从2002-2009年两大类外贸商品即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交易额,整理得下表:表3.3中国2002-2009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单位:亿美元)年份出口进口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85.40348.12405.49490.37529.19615.09779.57631.12970.564034.165527.777129.169160.1711562.6713527.3611384.8492.71727.631172.671477.141871.292430.853623.952898.02458.993399.964439.625122.396043.327128.657701.677161.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表3.3中数据显示,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额远大于初级产品的进出口,出口差额从2002年的1685.16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2747.79亿美元,增长将近5倍。进口差额从2002年的1966.28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077.72亿美元,翻了一番。但是,2009年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均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回缩,整体变化趋势如下图3.3:2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份出口 初级产品出口 工业制成品进口  初级产品进口  工业制成品图3.3中国2002-2009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变动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02-2008年我国初级产品与进口产品的进、出口额总体发展趋势向上,但是,2009年各项指标也同时下降。另外,从图中也可以观察到,我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出口差额在逐渐拉大,他们之间的进口差额相对于出口较稳定。由此可知,我们外贸结构不断提升,工业制成品的大量出口表示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上升。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目前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较强,由此,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下降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外贸规模的缩小。4、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趋势一国的外贸依存度是表示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活动给该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程度或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一项经济分析指标。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3.2)通过公式3.4计算得我国2002-2009年外贸依存度,整理得下图3.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2002-2008年的外贸依存度总体发展水平呈倒U增长,在2006年达到最高65%后速度逐渐放缓。从图中观察到2008年之前,进出口总额仍占50%以上,说明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到2009年降到与2002年相当的水平。从2002-2009年,外贸依存度总体呈现倒U型变化。24亿美元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0%60%50%40%30%20%1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份外贸依存度图3.4我国2002-2009年外贸依存度那么,经过对我国贸易现状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规模是逐渐扩大的,但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只有提高各个区域的外贸竞争力才能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水平。所以,本文立足于我国国内各个区域外贸发展的角度来定量分析各个省市综合外贸竞争力,为制定提高全国外贸竞争力水平的政策提出建议,这就是我所研究的目的,也是我所写论文的意义所在。3.2各省综合外贸竞争力排名结果与分析本文利用中国海关2002-2008年统计数据结合第二章对综合外贸竞争力设定的计算模型得到各省市2002-2008年的综合外贸竞争力计算结果。京、津、沪三市虽然外贸经济发展比较好,但是和各个省的外贸规模相比还是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们将其与各省外贸经济分别进行对比研究。将所计算得到的各个省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情况综合整理,并将每年数据进行排名得到表3.1,其中,作者为了让结果更加清晰,每个省都用不同进行颜色标注。3.2.1各省综合外贸竞争力排名结果分析将所计算得到的各个省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情况综合整理,并将每年数据进行排名得到表3.1。通过观察,可以看出27个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排名从2002到2008年变动不一,总体变化特点如下:福建、广东、青海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排名基本稳定;广东、山东、浙江等一些沿海地区综合外贸竞争力的名次虽然调整,但还是处于相对稳定的前几名;而名次总体处于上升的省份有辽宁、江苏、山西、新疆、黑龙江等省,其中呈U25外贸依存度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型上升的有江苏省,呈W型上升的有山西省,而递增型上升的有新疆;下降趋势的省有贵州、宁夏等;也有部分省市名次变化呈现倒U型,如河北、河南、海南等,还有些省份的排名变动没有规律,如吉林省。表3.42002-2008年我国27省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排名排名1234562002广东浙江山东福建广西江西得分82.6445.8742.639.217.969.342003广东山东浙江福建广西河北得分75.0249.2645.7734.4116.6413.392004广东浙江山东福建河北广西得分69.7850.4649.1939.9914.7313.042005广东山东浙江福建河北辽宁得分64.8452.2150.5541.7317.5615.662006广东山东浙江福建辽宁河北得分62.2453.3652.8444.6213.4912.902007浙江山东广东福建辽宁新疆得分56.3354.4053.8249.0921.0610.172008广东浙江山东福建辽宁江苏得分67.2462.8151.3549.0019.6015.167河北8.43辽宁9.54辽宁6.98广西12.67河南11.81黑龙江9.74新疆13.098910111213辽宁江苏安徽湖南河南贵州7.616.814.983.421.57-1.14安徽江西江苏湖南河南云南7.616.872.661.70-0.08-1.89安徽湖南河南江苏江西西藏5.774.973.422.592.08-1.50江西河南安徽江苏新疆湖南6.996.394.353.092.151.82江西江苏吉林新疆广西安徽7.837.247.187.033.082.55江苏江西河北河南吉林广西9.428.346.595.565.485.30黑龙江广西安徽河南吉林河北8.027.736.696.345.543.4814西藏-4.31黑龙江-5.89贵州-2.16西藏-2.68黑龙江1.66安徽5.29江西3.1715四川-5.18贵州-6.01云南-2.88黑龙江-3.12湖南1.57湖南3.16湖南-0.0516陕西-6.61湖北-7.32吉林-4.83吉林-4.08西藏1.36西藏-2.84西藏-2.6317湖北-10.88宁夏-9.18黑龙江-6.40贵州-4.99湖北-2.50湖北-6.58湖北-8.5118黑龙江-11.98西藏-10.87湖北-9.44云南-7.74云南-9.73云南-11.74云南-12.02192021吉林宁夏云南-12.17-15.54-16.61海南新疆四川-11.41-12.85-15.06新疆海南宁夏-10.31-11.90-13.74海南湖北四川-9.81-12.00-12.61海南贵州四川-11.18-12.00-14.36四川山西贵州-13.08-15.62-16.24陕西山西甘肃-13.47-14.40-17.0022海南-17.21陕西-15.84甘肃-14.24宁夏-12.75内蒙古-15.64陕西-18.39贵州-19.4723青海-17.84内蒙古-17.25四川-14.92陕西-18.01山西-18.27海南-19.14四川-21.3224新疆-20.3吉林-17.26山西-18.79内蒙古-24.20宁夏-19.87甘肃-21.28海南-23.0325山西-20.79青海-18.18陕西-20.00山西-24.58陕西-20.09宁夏-21.50内蒙古-24.7126内蒙古-23.13甘肃-18.77内蒙古-22.55甘肃-27.42甘肃-30.09内蒙古-22.67宁夏-27.4227甘肃-46.74山西-22.26青海-24.55青海-30.13青海-32.20青海-31.01青海-28.48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所得区域综合外贸竞争力的变化从不同角度都有规律可循,本节主要从东、中、西部地区与全国前十名的变化两个角度来分别对前面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当前被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广泛接纳并应用的经济区域划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在我国,一直都有东、中、西部地区三大经济地带之说,经济学上的这种划分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不同发展水平上区域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具体的区域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包括沿海的12个省(市),有广西、海南、广东、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和辽宁;中部地带主要包括9个省(区),分别是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黑龙江、吉林、26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而西部地区主要包括9个省(区),有青海、新疆、宁夏、四川①、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2、在考虑到区域经济的社会发展总水平与其自然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基础上,学者们又将全国划分为6个大的综合经济区(参阅范剑勇,2004),他们分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三省和直辖市,具体划分区域内包括的省市分别为,直辖市:北京、天津和上海;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海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西藏、陕西省、甘肃省、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地区主要包括重庆、四川省、贵州和云南。②根据内容要求,我们采取第一种大家普遍认可的区域划分法将27个省分为三个经济区,并将其得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沿海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综合外贸竞争力都排名靠前,充分体现了沿海地区所具有的地理优势可以促使一个区域的外贸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江苏、河北、广西三省的排名起伏明显。2002年中国入世后国门大开,各省外贸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而江苏省由于其本来进出口基数较高,同时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致使其在2005年以前地位下降,但是很快凭借其吸引外资的优势而位居第六。其次,中部大部分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区域划分是按照各省发展水平的不同层次而划分的,这也说明省的外贸经济的发展与其总体经济是分不开的。不过数据显示,其中山西、内蒙古两省外贸综合竞争力在2002-2005年期间低于西部地区很多省份。但是,山西的综合外贸竞争力地位从2005年以后逐渐上升,到2008年勇争第二十名。最后,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偏远的地理劣势及其落后的经济基础,使得大部分地区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均处于后几名。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大力举进,以及国家对西部经济的优惠政策,使得西部一些省份的综合外贸竞争力也有所提升。例如新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外贸进出口额不断增长、边境贸易成为其经济支柱、外贸商品的结构也逐步优化、贸易多元化格局逐渐凸显,综合外贸竞争力在2008年跃居第七位。3.2.2综合外贸竞争力前十名变化分析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众所周知,通过前面计算结果可知,我国各省综合外贸竞争力也存在高低不平衡趋势。从第一节的分析得到,入世以来中国对外①重庆于1996年被列为直辖市,但为了统计比较的一致性,数据统计时将重庆市纳入四川省考虑。另外,澳门、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数据统计中并未纳入考虑。②具体请参见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41—43页,2004年第6期。2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贸易在逐步扩大,那么,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地区有哪些是我们这部分介绍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排名前十名省份有些地位稳定,有些排名波动比较大,具体总结整理得到表3.2:表3.52002-2008年国内综合外贸竞争力前十名排名123456789102002广东浙江山东福建广西江西河北辽宁江苏安徽2003广东山东浙江福建广西河北辽宁安徽江西江苏2004广东浙江山东福建河北广西辽宁安徽湖南河南2005广东山东浙江福建河北辽宁广西江西河南安徽2006广东山东浙江福建辽宁河北河南江西江苏吉林2007浙江山东广东福建辽宁新疆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北2008广东浙江山东福建辽宁江苏新疆黑龙江广西安徽数据来源: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所得;加粗为中部地区,有下划线为西部地区观察表3.5可得结论:其一,东部沿海城市的综合外贸竞争力在全国确实具有较强优势,在全国对外贸易中东部沿海城市功不可没;其二,前十名省份中也有中部地区的江西省和安徽省,虽然地位不太稳定,但是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三,从2007年后,划分在西部地区的新疆进入前十名,一方面说明新疆并没有因为总体经济较差背景而放弃发展其对外贸易,另一方面也为我国西部其他地区起了带头作用。另外,从表中可以看出,前十名中虽然有中部、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进入,但是也有些地区的地位坚不可摧,整理可得下图3.5。100806040202002200320040广东浙江山东省份广西辽宁江苏2005200620072008年份图3.52002-2008年我国沿海贸易大省综合外贸竞争力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省综合外贸竞争力虽然在全国是排名第一,但是,得28福建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情况并不是很乐观。从2002年以后,广东省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7年后开始反弹。这说明,随着我国加入WTO,其他城市的对外贸易也开始蓬勃发展对广东的霸主地位形成威胁。广西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在逐步下降,但是江苏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在经过2004年的低谷后,逐步上升。浙江、山东、福建三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3.3京、津、沪综合外贸竞争力排名与结果分析将所计算得到2002-2008年京、津、沪三市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情况进行综合整理,并把每年数据进行排名得到下表:表3.62002-2008年京、津、沪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排名排名2002得分2003得分2004得分2005得分2006得分2007得分2008得分123北京上海天津-12.65-21.35-26.69北京天津上海-14.24-25.52-32.45北京-23.13上海-23.48天津-32.08上海-20.84北京-27.18天津-32.57上海北京天津-25.74-30.39-35.92上海-25.44上海-24.29北京-31.21北京-25.31天津-37.52天津-40.10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所得从表3.6可以看出,京、津、沪三市综合外贸竞争力名次相对稳定,但是具体变化趋势我们难以直接看出,所以为了便于分析,从以上数据得到下面直观图3.6,注意,图中显示数据为负数并无特别含义,大小的比较可以从曲线中直接获知:0-5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10-15-20-25-30-35-40年份北京上海天津图3.62002-2008年京津沪综合外贸竞争力通过观察对比表3.6与图3.6,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北京、天津与上海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因为这不但有区位优势的因素,而且也有政策因素和历史因素。数据显示,北京在2002年是位于首位,但是从2004年开始名次降为第二。其实,北京也无需刻意弥补,因为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与教育基地,还是要充分利用其人才较多的优势来搞好我国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使其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9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发中心并向全国辐射,同时,加快其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这同样也可以促进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上海之所以名列前茅,是因为上海位于长三角地区,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密集的企业群、配套成本低等提高外贸竞争力所必备的条件。因此北京与天津的外贸经济要有所突破性发展,就必须联手将竞争关系转化为区域合作关系,将北京所特有的优惠政策与天津的保税区、港口联合起来,以北京的科技、人才、资本为龙头,河北的低劳动成本和配套资源为生产中心,京津的航空、港口为运输通道,组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来发展外贸经济。3.3区域外贸竞争力变化特点总结通过观察,可以看出27个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排名从2002到2008年变动不一,总体变化特点如下:福建、广东、青海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排名基本稳定;广东、山东、浙江等一些沿海地区综合外贸竞争力的名次虽然调整,但还是处于相对稳定的前几名;而名次总体处于上升的省份有辽宁、江苏、山西、新疆、黑龙江等省,其中呈U型上升的有江苏省,呈W型上升的有山西省,而递增型上升的有新疆;下降趋势的省有贵州、宁夏等;也有部分省市名次变化呈现倒U型,如河北、河南、海南等,还有些省份的排名变动没有规律,如吉林省。本文主要是从对区域外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入手,来分析总结其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从而找出提升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的有效方法,进而提升我国整体外贸竞争力。所以,接下来对区域外贸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的个别省份分别研究,分别为呈U型上升有江苏省,呈W型上升的山西省,而递增型上升的新疆,主要是对其各行业外贸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影响区域外贸竞争力的内部因素。30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各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分析通过前面对各个省市的综合竞争力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各个省市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具体到每个省内部商品的外贸结构又是如何变化的是我们这一部分重点分析的内容。通过前面对27个省份综合外贸竞争力的比较,得出各个区域外贸竞争力变化趋势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福建、广东、青海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排名基本稳定;广东、山东、浙江等一些沿海地区综合外贸竞争力的名次虽然调整,但还是处于相对稳定的前几名;而名次总体处于上升的省份有辽宁、山西、新疆、黑龙江等省;下降趋势的省有贵州、宁夏等;也有部分省市名次变化呈现倒U型,如江苏、河北、河南、海南等,还有些省份的排名变动没有规律,如吉林省。本文这一部分是在外贸竞争力增长具有U型、W型、递增型三大类特点的省份中各取一个省,对其各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进行评析。4.1U型区域各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由第三章的计算结果得知,东部沿海区域大多数城市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一直名列前茅,迅速发展的海上运输为其外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东部沿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总体水平向上的发展状态下,计算结果显示江苏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处于最低水平,并且其变化波动比较大,所以东部城市中外贸选取江苏省进行分析。由前面计算结果可以得到江苏省2002-2008年的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整体趋势为“U型”如下图4.1所示:161412108642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份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图4.12002-2008年江苏省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观察图我们可以看出,江苏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从2002年开始下降,3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2005保持稳定水平。由此说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江苏省的外贸受到国内其他参与外贸的省份竞争,而导致其外贸市场份额减少,排名下降。到2006年,江苏省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上超过2002年得分,上升趋势一致延续到2008年,说明江苏省经过2003-2005年低潮期已经意识到自身外贸经济的弊端并针对其进行了调整与改进,顺应形势得以更好发展。江苏省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的波动时有哪些产品的外贸竞争力变化引起的?对于2003-2005低潮期的江苏省外贸经济是如何调整的?外贸结构在入世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从综合外贸竞争力总体水平无法得知,所以笔者将江苏省二十二类产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并得到下表:表4.12002-2008江苏省各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海关代码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五类第六类品第七类第八类第九类第十类第十一类第十二类第十三类第十四类第十五类第十六类第十七类第十八类第二十类第二十一类第二十二类总得分2002-1.09-4.83-2.64-0.42-30.410.67-0.31-2.783.775.460.31-1.43-1.94-2.116.1910.68-0.61.780.26-1.576.812003-0.73-4.93-3.37-0.8-3.34-1.060.18-0.63-3.143.354.770.26-1.23-2.19-3.156.758.54.81.34-0.03-2.682.672004-1.18-6.31-3.21-1.8-2.77-2.30.32-0.52-1.471.544.45-0.43-1.73-2.47-2.087.597.537.431.47-0.61-0.842.612005-1.39-6.54-3.61-2.37-2.53-2.421.23-0.78-0.721.494.61-0.51-1.48-2.82-1.098.697.777.281.13-1.13-1.723.092006-1.27-6.28-2.02-1.52-2.66-2.11.44-0.620.43-0.423.93-1.14-1.52-3.730.969.097.957.421.270.07-2.047.242007-1.38-6.26-3.13-1.2-3.4-1.972.24-0.571.490.493.65-1.75-1.2-3.882.089.097.727.41.60.02-1.619.432008-0.86-6.42-4.24-0.36-3.43-1.123.05-0.131.550.454.34-1.03-1.52-4.573.819.028.926.21.680.2-0.3715.17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所得从上表可以看出,引起江苏省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变化的外贸产品中主要有:第二、三类农副产品的比重下降导致其外贸竞争力下降引起江苏省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的减少;第十类纸浆等产品的竞争力水平一直在减少也是引起江苏省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十七、十八类机电设备类产品在影响综合竞争力的各类产品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我们来关注下2002-2008江苏3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省排名前十名的外贸产品分别为哪些,能够入选的产品类别是否有变化?表4.22002-2008江苏省前十名外贸产品排名123456789102002第十七类第十六类第十一类第十类第二十类第七类第六类品第十二类第二十一类第八类2003第十七类第十六类第十八类第十一类第十类第二十类第十二类第七类第二十一类第八类2004第十六类第十七类第十八类第十一类第十类第二十类第七类第十二类第八类第二十一类2005第十六类第十七类第十八类第十一类第十类第七类第二十类第十二类第九类第八类2006第十六类第十七类第十八类第十一类第七类第二十类第十五类第九类第二十一类第十类2007第十六类第十七类第十八类第十一类第七类第十五类第二十类第九类第十类第二十一类2008第十六类第十七类第十八类第十一类第十五类第七类第二十类第九类第十类第二十一类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所得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得出,排名前十名的产品中有一直名列前茅的,如:第十七类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和十六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产品,也有后来追上的如第十八类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等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大幅上升。也有地位稳定不变的,如第十一类纺织类产品一直在江苏省外贸产品中居于重要地位,并且其地位也是不可取代的。还有名次随着市场开放度的加大而下降的,如第十类木浆等、废纸、纸、纸板及其制品的外贸竞争力水平由2002年的第四名降为2008年的第九名,说明江苏省的外贸产品开始转型,对化工类产品的重视程度低于机电类与纺织类产品,也表明江苏省注重对三高产业的控制。4.2W型区域各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分析---以山西省为例由第三章的计算结果得知,中部地区大多数省份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其中大多数省份地处中国内陆,不与外界接轨的地理位置对其外贸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山西、内蒙古虽然属于中部地区,但是计算结果显示其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却低于很多西部城市,本文只对山西进行分析。由前面计算结果可得山西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变化情况呈现“W型”,如下图:3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0-5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10-15-20-25-30年份图4.22002-2008山西省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从上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综合外贸竞争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并且这种状态保持相对稳定。为了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们计算出从2002-2008年山西省二十二类产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如下表:表4.32002-2008山西省二十二类产品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海关代码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五类第六类品第七类第八类第九类第十类第十一类第十二类第十三类第十四类第十五类第十六类第十七类第十八类第二十类第二十一类第二十二类总得分2002-1.95-0.38-1.6-1.3715.3-0.77-1.09-3.24-1.38-0.3-3.77-6.20.7-20.71-3.57-1.96-3.15-1.4-3.35-0.04-20.812003-3.5-1.34-1.77-1.7416.14-1.04-2.08-2.67-3.1-1.95-4-4.150.81-0.920.18-3.35-2.86-2.96-1.43-0.47-0.04-22.242004-3.35-1.3-1.74-2.3618.23-1.41-1.82-2.88-2.08-2.31-3.94-3.580.43-0.910.51-3.58-1.44-2.76-1.8-0.68-0.03-18.82005-3.45-2.02-1.85-2.1314.66-0.76-1.35-1.98-1.21-2.35-3.17-6.580.94-1.030.81-3.56-3.11-3.37-1.59-0.95-0.53-24.582006-2.1-0.89-2.15-1.3514.34-0.48-1.46-2.09-1.24-1.89-2.64-4.141.62-1.010.32-2.84-2.27-3.23-1.32-3.05-0.39-18.262007-1.97-0.38-1.87-0.5313.59-0.13-2.03-2.42-1.39-2.58-2.63-2.450.64-1.050.83-2.76-2.96-3.66-1.16-0.01-0.68-15.62008-1.46-0.350.72-1.0714.98-0.28-2.36-2.18-1.32-2.68-2.41-1.640.37-1.630.4-2.1-3.43-4.24-1.34-2-0.39-14.41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所得从表中具体数值我们可以观察到,山西省二十二类产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只有第五类矿产品,第十三类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和第十五类34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贱金属及其制品是正值,其余十几类产品均处于零下的水平,由此看出,山西省外贸经济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于山西省如此低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状态下,其相对最具有外贸竞争力的产品有哪些,我们根据上表对山西省2002-2008年的二十二类产品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进行排名,取每年前十名得到下表:表4.42002-2008山西省前十名外贸产品排名123456789102002第五类第十五类第十三类第二十二类第十类第二类第六类品第七类第四类第九类2003第五类第十三类第十五类第二十二类第二十一类第十四类第六类品第二类第二十类第四类2004第五类第十五类第十三类第二十二类第二十一类第十四类第二类第六类品第十七类第三类2005第五类第十三类第十五类第二十二类第六类品第二十一类第十四类第九类第七类第二十类2006第五类第十三类第十五类第二十二类第六类品第二类第十四类第九类第二十类第四类2007第五类第十五类第十三类第二十一类第六类品第二类第四类第二十二类第十四类第二十类2008第五类第三类第十五类第十三类第六类品第二类第二十二类第四类第九类第二十类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所得根据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一直处于第一名的是第五类矿产品,接下来是第十三类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与第十五类:贱金属及其制品;第二十二类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商品一直处于第四名,到2007年降为第八名。数据显示,山西外贸经济由于自然条件所限,贸易产品多为矿物类初级产品,其综合外贸竞争力高达14.5左右,远远超过其他产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但是,矿产品并非可再生能源,其带来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山西省外贸经济的转型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山西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所以山西省外贸进出口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从变化的数字可以看出山西外贸正在逐步走出卖初级产品的老套子,向高附加值产品迈进。因此,我们要抓住目前经济危机也是调整的良机这一机会,采取措施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增强竞争实力,力争保持外贸稳定健康的增长。4.3递增型区域各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分析---以新疆为例由第三章的计算排名情况得知,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排名靠后,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导致其外贸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但是,新疆虽然属于西部地区,其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发展却突飞猛进。本文在西部地区就选取外贸竞争力最强的新疆进行分析,其综合竞争力递增变化如下图:35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1050-5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10-15-20-25图4.32002-2008新疆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变化趋势图观察图我们可以看出,新疆在2002年其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得分-20左右,但是,到2008年激增到12.5左右,发展速度显著。具体到各类产品对其外贸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我们经过计算得下表:表4.52002-2008新疆二十二类产品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海关代码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五类第六类品第七类第八类第九类第十类第十一类第十二类第十三类第十四类第十五类第十六类第十七类第十八类第二十类第二十一类第二十二类总得分2002-1.54-1.460.549.720.5-3.86-3.32-2.5-3.92-2.525.280.19-2.32-4.35-4.06-1.42-3.27-2.72.27-1.27-0.27-20.282003-2.59-1.92.222.45-0.59-2.743.65-3.67-2.812.812.63.1-1.88-2.73-4.31-1.31-2.391.072.42-4.63-1.62-12.852004-2.78-0.52-1.564.28-0.67-4.075.83-4.68-4.12.575.055.380.59-0.93-5.21-2.05-2.33-1.122.97-4.03-2.91-10.292005-2.390.42-0.983.09-1.11-3.925.49-3.9-2.824.874.737.422.62-1.38-4.87-1.61-1.84-0.554.46-3.41-2.182.142006-1.77-0.340.541.4-1.58-3.465.46-2.84-2.624.436.096.623.6-1.26-4.75-2.140.05-1.34.61-3.01-0.727.012007-1.51-0.11-1.191.4-1.51-2.744.880.12-1.94.296.535.94.53-2.26-3.69-2.840.630.343.68-3.43-0.9610.162008-1.22-0.011.010.94-1.75-2.443.844.21-3.164.188.47.622.48-1.76-3.29-2.69-0.62-0.861.39-1.67-1.5213.08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所得从表中具体数值我们可以观察到,新疆二十二类产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大部分都在增长,说明政府号召的“西部大开发”政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了更加明显的效果。第八类革、毛皮及制品、箱包、肠线制品和第十一类纺织原料36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及纺织制品、第十二类鞋帽伞等、羽毛品、人造花、人发品与其他几类产品相比较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这也说明新疆具有其特色的毛皮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相对比较优势。虽然综合竞争力总体水平是向上的,但是也有部分产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有下降趋势,如: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综合竞争力得分从2002年的9.72下降到2008年的0.94,第五类矿产品则从2002年的0.5下降到2008年的-1.75,说明新疆的初级产品外贸竞争力还是处于相对比较弱势。新疆从2002-2008年二十二类产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上下波动不一,经过排名可以看出前十名的产品也有很多变化,如下表:表4.62002-2008新疆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前十名外贸产品排名123456789102002第四类第十一类第二十类第三类第五类第十二类第二十二类第二十一类第十六类第二类2003第七类第十二类第十类第十一类第四类第二十类第三类第十八类第五类第十六类2004第七类第十二类第十一类第四类第二十类第十类第十三类第二类第五类第十四类2005第十二类第七类第十类第十一类第二十类第四类第十三类第二类第十八类第三类2006第十二类第十一类第七类第二十类第十类第十三类第四类第三类第十七类第二类2007第十一类第十二类第七类第十三类第十类第二十类第四类第十七类第十八类第八类2008第十一类第十二类第八类第十类第七类第十三类第二十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二类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所得观察上表得出,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的排名从2002年的第一名降到2008年的第九名,第三类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也从2002年的第四名降到2008年的第八名,第二十类杂项制品名次也有所下降。由此可知,食品类制成品在新疆的外贸产品中所占优势在日趋下降,由于各个国家海关对食品的检验要求严格,并且国际市场上一再出现对人体有害的含化学物质过量的食品,对我国食品贸易的绿色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类产品的对外贸易。这也说明,一方面我国要加强自身食品类产品加工过程的严格检验,另一方面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还存在威胁。3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5.1研究结论通过前两章对我国区域外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及区域内各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的定量分析,总结其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区位因素对区域外贸竞争力有严重影响数据显示,我国中部大部分地区如山西、内蒙古等,其地区外贸经济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地处中部,与外界联系并不紧密,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居于很多西部地区之后。而江苏、广东、山东等地位于沿海地区,再加上我国对外贸易主要以海上运输为主,所以其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居于前列。而西部地区虽然总体经济发展不具有优势,但是新疆、云南这些地方地处中国边境,对外贸易竞争力得分相对较高。另外,由第三章可知,我国目前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远远大于初级产品。而第四章对各行业的综合外贸竞争力分析可以得到,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等组装类产品、纺织类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具有重要地位,由此可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依然是各个地区外贸竞争力的优势所在。2、区域联盟影响其外贸竞争力从综合外贸竞争力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北京、天津与上海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因为这不但有区位优势的因素,而且也有政策因素和历史因素。我们知道上海之所以名列前茅是因为上海位于长三角地区,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密集的企业群、配套成本低等提高外贸竞争力所必备的条件。因此如果要让北京和天津的区域外贸经济有突破性的发展,两个区域就必须联手将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转化成为区域合作的关系,比如,把北京所特有的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优惠政策和天津所具有的的保税区与港口联合起来,再以北京的科技、人才和资本为龙头,而具有低劳动成本和配套资源的河北作为生产中心,将京津的航空和港口作为三地运输通道,这样组成一个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发展外贸经济就能具有相对优势。3、区域的资源禀赋决定外贸产品类别从计算结果可以得出,江苏省纺织类产品名列前茅且地位稳固,山西省外贸产品多为矿物材料类产品,其中综合外贸竞争力最大的是矿物类产品,其得分远远超过其他产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水平。新疆的外贸发展非常迅速,其毛皮制品38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竞争优势在众多产品中凸显。众所周知,江苏纺织业发达,山西矿产丰富,而新疆则是畜牧为主。由此可得,各个区域的要素禀赋是决定其外贸产品类别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区域外贸竞争力的优劣。5.2政策建议1、改善外贸运输条件,降低区位因素对外贸竞争力的限制经考察,国际市场上的外贸运输方式主要有快递、海运、空运以及陆运(边境贸易),还有海空联运与多式联运。在我国最主要的外贸运输方式是海上运输,所以,东部沿海城市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苏、山东等外贸竞争力都具有比较优势,在全国27个省的综合外贸竞争力排名中名列前茅。为了提高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偏远地区的外贸竞争力,政府要加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来改善陆、空外贸运输条件。这样,中、西部地区才不会受地域条件的限制而阻碍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除了海、陆、空三大类外贸运输方式,政府也要鼓励外贸交易采用海空联运与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来促进我国各个区域外贸竞争力的提高,以致我国外贸竞争力总体上升。2、促进区域间联手合作,共同提高区域外贸竞争力区域间联手合作构成联盟就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密集的企业群、配套成本低等提高外贸竞争力所必备的条件。因此,我们要鼓励各个区域,特别是相邻地区之间要互相合作,比如,北京与天津的外贸经济要有所突破性发展,就必须联手将竞争关系转化为区域合作关系,将北京所特有的优惠政策与天津的保税区、港口联合起来,以北京的科技、人才、资本为龙头,河北的低劳动成本和配套资源为生产中心,京津的航空、港口为运输通道,组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来发展外贸经济。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合作联盟,这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推动区域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政府要整合各个地区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并优化经济区域布局,这样就可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避免区域之间由于产业布局分散而导致的竞争优势不明显等弊端,只要不断的加大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那么经济联盟内的区域外贸经济都可以更好的发展,其外贸竞争力就得以提高。3、保护各区域民族产业,发展区域特色经济随着各个地区经济在国际市场的逐步融入,FDI也渐渐渗入地区经济发展中。我国各个地区面对外资的大量涌入,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很多国家会利用其具有的资本优势通过创立跨国企业得以控制地方资金流向,特别是沿海地区的39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外贸易,而我们则要在充分利用外资的基础上也要避免被其操控。江苏、广东等这些对外贸易大省行业综合外贸竞争力中制造业占主要地位,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资大量投入手工制造业的缘故。所以,我们各个地区刻不容缓的使命是正确引导外资的资金流向,进而掌控各个地区经济利益的归属。我们要利用外资发展,但切记不要被外资利用。对各个地区民族产业最好的保护是就是利用外资来发展自主品牌,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来打造出中国名牌乃至国际名牌。极力发展已有品牌,例如,我们已有的彩电业品牌:创维、长虹;服装业已有的雅戈尔、杉杉、报喜鸟;还有依然健在的碳酸饮料业健力宝;仍然有活力的卫生巾业“安尔乐”。在前面的实证结论中,我们就发现沿海地区外贸经济之所以发展就是因为其地理优势,而上海外贸的突飞猛进也是与其工业制成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所以,中国的外贸经济并没有将其所拥有的特色展示给世界各国。譬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成就的文明古国足矣将我们打造成一个不靠污染环境换取增长率的旅游大国,云南昆明的少数名族文化、桂林的自然景观、山西的历史遗址等。4、加快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才能让企业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生产大量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劳动力的要求只注重数量,而质量并不重要,于是造成我国目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农民工占就业人数比重过高,高素质人才就业困难,导致我国很多高素质人才的流失。由此,加快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各个地区刻不容缓的职责,也是提高地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北京、天津、上海等一线城市要减小对高素质人才生源的要求,山西、内蒙等地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优化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环境,针对性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从而形成以财政支持为主的多种形式教育支持体系来提高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积累越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越高,区域竞争力就越大,对外贸易中优势就越明显。同时,实证数据显示,北京在2002年是位于首位,但是从2004年开始名次降为第二。其实,北京也不需要刻意弥补,因为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与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其人才较多的优势来进行我国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这样,其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并会向全国辐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区域竞争力就可以得到提升。40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程云洁,新疆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4)[2]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党夏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11[4]丁红朝、赵延勤,基于产业价值链提高中国外贸竞争力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5]董蓉,论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偏低的原因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1(2):25[6]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4(6):41—43[7]耿莉萍,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思考[J],经济地理,2009.7[8]郭友群、冯春丽,论保护我国的出口市场[J],国际经贸探索,1998(4):27[9]胡列曲,国家竞争力理论的评价与探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10]华晓红,拓展均衡——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评价与调整[J],国际贸易,2002(9):4[11]蒋瑛、谭新生,利用外商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J],世界经济,2004[12]金碚,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演变趋势[J],科学发展,2009.11[13]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14]李玉萍,外贸竞争力文献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06.1[15]李颖,安徽省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16]刘小华,实施名牌战略迎接国外名牌挑战[J],国际经贸探索,1997(6)[17]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18]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6[19]裴长洪,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结构问题[J].财贸经济,1998(8):40[20]宋明佳、张庚淼,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人文杂志,20034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王传荣、周晓燕,FDI影响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4[22]吴侃,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基于工资成本角度的思考[J],决策,2009[23]喻志军,中国外贸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探源——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比较分析统计研究[J],2009.5[24]曾巧生,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江西化工,2002[25]张宁,如何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J],中国经贸,2008.7:42-43[26]赵景峰,中国外贸发展:总量、结构与竞争力的分析[J],国际贸易,2008[27]郑刚、姜春林,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28]朱德贵、李桂香,黑龙江省外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边疆经济与文化[J],2007[29]朱丽萍、周颖、谢红,中国外贸竞争力的状况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3:44-47[30]BelaBalassa.ThePurchasingPowerParityDoctrine:AReappraisal[D].CentrePaperNo56,YaleUniversityEconomicGrowthCenter,1965.[31]C·A·VandenBeld,D·VanderWerf.Anoteon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M].Rapportprésentéàlareuniondel’Associationd’InstitutsEuropéansdeConjonctureEconomique,Berlin,1965.[32]DanielFBurtonJr.Competitiveness:HeretoStay[J].TheWashingtonQuarterly,1994:17-21.[33]InvingB.Kravis,RobertE.Lipsey.PriceCompetitivenessinWorldTrade[J].NBERStudiesinInternationalEconomicRelations.NewYorkandLondon:ColumbiaUniversityPressforthe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1971,(6):738.[34]JoyM.McGreenhan.Competitiveness:ASurveyofRecentLiterature[J].TheEconomicJournal,1968,78(310):243-262.[35]MarkusenJ.Productivity,Competitiveness,TradePerformanceandRealIncome:TheNexusAmongFourConcepts[M].Ottwa:SupplyandServicesCanada,1992.4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6]MartineDurand,ChristopheMadaschi,FlaviaTerrible.TrendsinOECDCountries’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TheInfluenceofEmergingMarketEconomies[C].EconomicsDepartmentWorkingPapersNo.195,10.[37]ParkinsonJR.theProgressofU.K.Exports[J].Scottish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February,1966.[38]PeterJ.Buckley.Buckley,PassandPrescott,Measureof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ACriticalSurvey[J].JournalofMarketingManagement,1998(4):175-200.[39]RayGF.ExportCompetitiveness:BritishExperienceinEasternEurope[J].NationalInstituteEconomicReview,1966,(36).[40]TookeyDA.FactorsAssociatedwithSuccessinExporting[J].The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1964.4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记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刻,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我的论文终于敲入最后一个字符,此刻的心情无比舒畅。在此,我要首先感谢我敬爱的导师张为付教授,在南京财经大学求学的近三年时间里,张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作风、谦逊的为人处事风格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受益终身。张老师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生活和思想上都给予我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毕业论文从选题、构思、拟定提纲到写作,直至最后定稿,前后历经了数月,至始至终都得到了张老师的悉心指导。还要特别感谢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导汪素琴教授在开题中对我论文的选题给与宝贵建议,在我的论文的写作结构上曹宝明教授、韩耀教授、熊小奇教授也提供可行意见,在论文的整体写作技术上感谢其他老师对我的批评指正。要非常感谢我的舍友吕磷、丁秋琴、史小丽以及众多同学们,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一起对学术的探讨和交流,使我受益颇多。也要感谢我亲爱的同门:殷英、马晶晶、丁佳佳、邹佳,和你们的共同学习生活,是我一生永远快乐的回忆。感谢我在南京财经大学求学期间认识的所有朋友。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和鼓励,祝他们永远健康幸福。贾小芳2011年3月11日于东苑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