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12161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1
《伤寒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伤寒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评价作者:丁广祥,张小芳,祝莉,陈佳,李泉,罗军【关键词】伤寒;实验室诊断;评价 [摘要]目的:选择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对伤寒进行早期诊断。方法:对186例持续高热、疑似伤寒患者分别用肥达氏试验、乳胶凝集试验、伤寒杆菌抗原检测、对流免疫电泳(CIEP)和血培养五种常用方法进行了检查。结果:五种方法的阳性率:肥达氏试验57.0%、乳胶凝集试验74.2%、伤寒杆菌抗原检测80.1%、CIEP80.6%、血培养75.8%。结论:伤寒杆菌抗原检测阳性率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且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早期诊断;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结果的
2、准确性。 [关键词]伤寒;实验室诊断;评价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仍是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们对目前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肥达氏试验、乳胶凝集试验、伤寒杆菌抗原检测、对流免疫电泳(CIEP)、血培养等五种伤寒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了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186例伤寒患者(根据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11995诊断),其中男性73例,女性113例。年龄7岁~61岁,平均年龄39岁。47例正常对照组来源于2005年2月至10月我院公务员体检合格者。 1.2 肥达氏试验 用标准抗
3、原检测血清中各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上海)。 1.3 乳胶凝集试验 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四川)。 1.4 伤寒杆菌抗原检测 ELISA法检测伤寒杆菌抗原(郑州)。 1.5 CIEP 3 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北京)。 1.6 血培养 培养基自制,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GY/15e)(杭州)。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操作。以上试验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并在试剂有效期内使用。 2 结果 以血培养为金标准,分别与其他四种方法作了比较,以伤寒杆菌抗原检测、CIEP和血培养三种方法的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五种检测方法的灵敏
4、度、特异性、诊断效率、阴阳性预测值见表1。表1伤寒实验室诊断五种检测方法的评价指标方法(略) 3 讨论 五种方法中,肥达氏试验(Widal)需1周以后才能检出抗体,此法虽仍是经典的临床诊治伤寒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但近年来发现,随着轻症和亚临床病例的增多,肥达氏试验的阳性率有下降趋势,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1]。10%伤寒患者的肥达氏试验始终阴性或效价不高,可能与发病早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抑制伤寒沙门菌,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而抑制抗体的形成有关[2]。肥达氏试验早期阳性率低,需到第3周、第4周才可达70%,实际上只有回顾性诊断价值,且假阳性较高[3]。由于
5、肥达氏试验使用历史长,人们比较熟悉,操作也较简便,所以临床上诊断伤寒常以肥达氏试验作为诊断依据。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并不合适,对肥达氏试验的辅助诊断价值应正确评价。肥达氏试验为非特异性反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较高,特别是对于伤寒的早期诊断,并无多大价值。我们认为,肥达氏试验对伤寒的辅助诊断价值局限性很大。乳胶凝集试验,快速、敏感、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实验设备,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血培养是最常用的确诊伤寒的依据,是金标准,培养出病原菌即可诊断,阳性率可达75.8%。在体温上升阶段,抗生素应用前作血培养,可提高阳性率;由于细菌培养时间
6、较长,检测过程繁琐,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伤寒杆菌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和带菌者血清中伤寒杆菌及抗原,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两者均达80%以上,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结果易于判断等特点,较肥达氏试验特异、敏感和快速,且价格低廉,一般实验室都能开展,易于普及推广,适用于伤寒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CIEP检测抗体,较肥达氏试验特异、敏感和快速,但由于操作繁琐、成本较高,难普遍开展。近年免疫学诊断方法发展很快,近期尚有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探针或PCR技术检测伤寒杆菌的报道,这类方法敏感度更高,但是这类方法操作麻烦、对环境要
7、求较高,且价格昂贵,很难普及。我们主张早期确诊以检测血液内伤寒杆菌和特异性伤寒杆菌抗原为依据,同时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3 [1]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881. [2]王振生,赵昌峻.实验诊断手册[M].第2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56. [3]马义跃,卢群馨,陈万山,等.单克隆抗体夹心酶标法检测鞭毛抗原快速诊断伤寒[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2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