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399789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0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50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50例【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50例纳入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辨证治疗。主要药物:半夏、黄连、干姜等,按肝胃气滞、寒邪犯胃、胃热炽盛、食滞胃肠等证型辨证加味治疗。结果:治愈27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6例。结论:半夏泻心汤辨证治疗胃食管返流病安全、有效。【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胃疾病/中医药疗法;食管疾病/中医药疗法 胃食管返流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功能不完善的幽门返流进入食管引起的以
2、烧心、泛酸、腹胀、胃痛等症状为主的一种病症。该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往往缠绵难愈,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证、心痛等范畴。笔者自2003年7月-2006年6月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例均来源于门诊病人,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6-72岁,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病程2年以内7例,2-5年29例,5-10年14例。诊断除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外,全部病例均经过胃镜检查,符合《返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标准[1]:①临床上有典型的烧心、返酸,胸痛在胸骨后或剑
3、突下部位;②胸痛排除心源性、非心源性胸痛病病因;③食管炎形态学病变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④符合洛杉矶分级法A级标准。正常:粘膜没有破损,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梗阻等;⑤无贲门、食管及腹部手术史。中医辨证分型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属肝胃气滞型15例,寒邪犯胃型8例,胃热炽盛型11例,食滞胃肠型3例,瘀阻胃络型4例,胃阴亏虚型3例,脾胃虚寒型6例。2治疗方法 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治疗。方药:半夏10g,黄连5g,黄芩10g,干姜3g,党参10g,茯苓12g,白术15g,枳壳10g,代赭石15
4、g,炙甘草6g,大枣6g。肝胃气滞者加柴胡10g,香附10g,川芎10g;寒邪犯胃者去黄芩加吴茱萸6g,干姜10g;胃热炽盛者去干姜加黄连10g,蒲公英15g;食滞胃肠加莱菔子10g,鸡内金10g,山楂、神曲、麦芽各10g;瘀阻胃络者加延胡索10g,丹参15g;胃阴亏虚者加石斛10g,天冬10g,沙参15g;脾胃虚寒者去黄连加薏苡仁15g,黄芪30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饭前温服。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4周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3疗效观察3.1疗效判定标准3参照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5、]标准。临床治愈:症状消失,无烧心、返酸、胸痛、胃脘胀满及疼痛感,胃镜下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局部粘膜充血水肿仍较明显,水肿充血糜烂面缩小1/2以上;有效:症状有改善,局部粘膜炎症有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下粘膜炎症无变化。3.2治疗结果治愈27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服药最少28剂,最多90剂,平均服药42剂。4病案举例 王某,男,47岁,于2006年3月12日就诊。胃脘灼热胀痛1年,伴嗳气返酸,烦躁易怒,口臭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X线钡餐透视:食管中下段及胃粘
6、膜纹理变粗,食管蠕动减弱,窦部大弯侧粘膜呈锯齿状,胃张力增强。胃镜检查:食管中、下段狭窄,粘膜见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胃粘膜皱襞潮红,粘液呈黄绿色,胃窦近幽门部粘膜皱襞明显水肿。病理检查:均排除食管癌。诊断:返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胃热炽盛型。治宜泄热和胃。处方:半夏10g,黄连10g,黄芩10g,党参10g,茯苓12g,白术15g,枳壳10g,代赭石15g,蒲公英15g,栀子10g,炙甘草6g,大枣10g。水煎服,日1剂。共服药3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复查:食道粘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5讨论 胃
7、食管返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1996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上海胃食管返流病的发病率为3.86%[3],且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西医治疗原则是减少胃食管返流,降低返流液的酸度,增强食管清除力和保护食管粘膜。中医虽无胃食管返流病名,但依据发病时的不同主症,应归属于胃脘痛、痞证、吐酸、嘈杂、心痛等病的范畴。食管属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与脾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共司受纳运化和输布功能。而脾胃运化与肝之疏泄有关,故本病病位在食管,与肝脾胃关系密切。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或久病伤脾均可导致气、瘀互结于食管,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见恶心、呕吐、
8、返酸、嗳气、胸骨后痛伴烧灼感等症,甚则食入返出。其病机为胃失和降,气郁日久,湿中化热,湿热胶结而成寒热错杂、脾虚气滞之证。治疗上多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法为主治疗。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为少阳误治导致虚痞而设的名方,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