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岗过街涵矿山法监测方案

夹岗过街涵矿山法监测方案

ID:1683494

大小:4.11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3

夹岗过街涵矿山法监测方案_第1页
夹岗过街涵矿山法监测方案_第2页
夹岗过街涵矿山法监测方案_第3页
夹岗过街涵矿山法监测方案_第4页
夹岗过街涵矿山法监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夹岗过街涵矿山法监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D3-TA12标夹岗过街涵矿山法隧道监测方案批准人: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编制人:________中交隧道工程局南京地铁三号线项目部2012年03月26日目录1工程概况31.1概述3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41.3周边环境52监测目的、依据与原则62.1监测目的62.2监测编制依据62.3监测原则63竖井、横通道及正洞监测73.1监测内容73.2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73.3现场安全巡视104监测频率105监测人员配备106监测使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117监测量测控制标准与报警管理118监测成果及提交形式129安全文明监测保障措施1310监测

2、工作质量保证措施1410.1工作制度1410.2质量保证措施1611监测报告质量控制措施1711.1职责1711.2检测报告的内容1711.3监测报告的编制、审核和批准(签发)1711.4监测报告的盖章、发放、归档1811.5监测报告的修改181工程概况1.1概述南京地铁三号线大明路站~明发广场站区间隧道于K29+892.50~K30+951.00范围下穿宁溧路夹岗过街涵。此涵为排水涵,该涵有55根钢筋砼桩基(包括承力桩及围护桩)侵入盾构隧道断面内,盾构掘进前需对侵入隧道内桩基础进行处理。由于涉及管线较多,不满足地面拔桩条件,宁溧路夹岗过街涵桩基础采取过街涵内箱涵托换、矿山法隧道

3、内桩基截除之后回填,盾构机掘进通过的方案。为确保矿山法的实施,在迪卡龙运动超市东侧广场内设置一座临时施工竖井,通过施工竖井和横通道进行大明路站~明发广场站区间正线矿山法隧道的施工。图1矿山法隧道平面图19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2.1工程地质根据地勘报告,本工程所处场地自上而下分布为①-1杂填土、②-1b2-3可-软塑状粉质粘土、②-2b4淤泥质粉质粘土、③-4e砂砾土、K1g-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1g-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各地层特性如下:时代成因层号地层名称颜色状态特征描述Q4ml①-1杂填土灰黄色松散灰色、灰黄色、灰褐色,杂色,稍湿,松散,由粉质粘土混砖石碎屑组成,

4、局部为砼块。Q4al②-1b2-3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灰黄色~灰色,局部褐黄色,饱和,软~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稍密状粉土。Q4al②-2b4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灰色,饱和,流塑,局部软塑,高压缩性,摇振反应慢,稍有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夹薄层粉土,具有水平沉积层理。Q4al③-4e含砾粉质粘土灰黄色可~硬塑,中-密实灰黄色、灰色,饱和,可~硬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偏高,韧性中等。砾石含量20~30%,砾径多为0.50~5cm,少数大于5cm,呈次棱角状~次圆状,成分多为石英质。K1gK1g-2强风化泥质粉

5、砂岩棕红色砂土状棕红色、褐红色,砖红色,风化强烈,岩石结构完全破坏,岩芯呈砂土状,手捏易碎,水冲即散,取芯率60~100%。K1gK1g-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完整块状棕红色、褐红色,中等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中柱状,遇水易软化。取芯率80~98%,局部夹有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或中风化泥岩。1.2.2水文条件本区间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局部分布有弱承压水,其中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①1杂填土中。①1杂填土,结构松散。②层新近沉积土,均为粘性土(局部夹粉土、透镜状),厚度较大,富水性差、透水性差。弱承压水主要分布在③-4e混合土,弱承压水含水层厚度相对较小(1m~2m),富水

6、性一般、水量一般,水位变化主要受地下水侧向迳流补给影响。其余土层属于微透水层,为相对隔水层。场地底部基岩主要为白垩系葛村组(K1g)泥质粉砂岩,裂隙不甚发育,且呈紧密闭合状,裂隙连通性差,含水微弱。19图2地层剖面图1.3周边环境本工程位于卡子门大街西侧,紧邻宁溧路高架桥,矿山法隧道区间下穿卡子门大街,其中卡子门大街西侧分布有三条通信电缆沟、一根Φ800砼雨水管,大街中部分布有一根Φ600燃气管,一座10KV环控柜及变压器,道路东侧分布有Φ1000自来水管,一根Φ800砼雨水管。192监测目的、依据与原则2.1监测目的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土体的应力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地层发生位移及

7、相应的地面变形,为保证施工安全以及对邻近建筑物的保护,实现信息化施工,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收敛、地下水位变化及道路沉降管线沉降等进行监测,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制定相应对策,确保施工安全。2.2监测编制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4)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12标监控量测相关设计图纸;(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