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825902
大小:77.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25
《孙广仁中基习题问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绪论1、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什么?答:科学理论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按照中医学的逻辑体系组织而建构的理论体系,是以中国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2、中医学的特点是什么?答:中医学的特点包括:整体观念、辩证观念、运动观念、正邪观念。中医学的思维方法:辨证思维,意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象数思维。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特点:宏观观察、整体研究、哲学研究、
2、强调功能。观物--取象--比类--运数(五行)--求道(规律)3、什么是整体观念?答: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4、什么是中医学的辨证论治观念?答: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侯,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5、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运用了哪几种观察方法?答:1、直接观察法。如采用解剖人的尸体观察人的内脏,以了解某些脏器的形态及模型机能;2、整体观察法。是把活着的人作为一个活着的整体进行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外界刺激
3、的不同反应,结合已有的解剖知识,并运用气一元论以及阴阳、五行学说进行类比推理,从而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的一种方法。如古人在砭刺治病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针感传导路线。这是建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依据。6、内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简述《神农本草经》的主要内容?答:1、书中载药365种,并根据药物的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无毒,主益气;中品药或有毒或无毒,主治病、补虚;下品药有毒,主除病邪、破积聚。2、记载了每种药物的性能、主治,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明确了"治热,以寒、治寒以热"的用药原则。3
4、、提出了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为组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8、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是怎样的?答:1、晋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脉学专著。2、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3、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侯学专著。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
5、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194、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的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9、宋代陈言的《三因及一病症方论》是怎样论述三因学说的?答:1、外感六淫为外因;2、七情内伤为内因;3、饮食所伤、叫呼伤气、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为不内不外因。10、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确立的?答: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难经》
6、、《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11、试述金元四大家的学术特点与治疗原则。答:1、刘完素,创河间学派(后人称为刘河间),倡导火热理论。认为"六气皆从火化",化火化热试外感病的主要病机,"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是内伤病的主要病机。百病皆由火热,故在治疗中多以寒凉清热,后人称其为"寒凉派"。2、张从正,师从刘完素,提出"邪去正自安",治病多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后人称其为"攻邪派"。3、李杲,师从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强调胃气对发病的决定性作用,倡言"百病皆由
7、脾胃衰而生也",善用温补脾胃之法,后人称其为"补土派"。4、朱震亨,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常变规律,认为相火"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相火妄动,即属于邪火煎熬真阴,从而得出"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的理论,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12、何谓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在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何意义?答: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平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二是认为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有着密切
8、的联系。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人体生理上,强调组织结构上不可分割,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并重视:(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2)在病理上,着眼于整体,重视剧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应,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并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3)在诊断上,察外知内,根据外在病变表现推测内在藏腑的病理变化,综合分析辨证;在治疗上'强调从整体上进行调节,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13、如何理解人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