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22651
大小:50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9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为了便于掌握,中医养生学的理论,有必要予以总结和归纳,提出若干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养生实践。事实上,千百年来所产生的诸多形式的养生方法,正是遵循了这些基本原则。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人体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与外界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这说明人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的,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界不仅给人类提供营养、水分、空气、阳光等,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同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不论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人体相应地出现各种不同
2、的生理或病理反映。第一节法天顺地一、顺四时而养(一)四气调神(二)顺四时调阴阳气血(三)顺四时调脏腑经络(四)依四时防病因此,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们必须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且顺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来进行护养调摄,与天地阴阳保持着协调平衡,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二、顺昼夜而养虽然昼夜温寒变化的幅度没有像四季那样明显,但对人体仍然有一定的影响。一、顺月之盈亏而养在人体中,水的比重占70%,大脑组织中水的比重也达80%,而血液里的水则高达90%,就连骨骼里也有15%左右的水。一、形神合一形神合一,是指形体与精神的结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保证。所谓形,包括人体的脏腑、皮肉、筋
3、骨、经脉以及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所谓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一)形乃神之宅,是神的物质基础,只有形体完备,才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即“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素问·上古天真论》)。(二)神乃形之主,是生命活动的统帅,只有精神调畅,才能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保持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所以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二、养神养形(一)守神全形由于良好的情绪是人体的一种最有助于健康的力量,所以精神心理保健即调神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住,精神之所舍,心神能统领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故调神又必须
4、要以养心为首务。所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心不扰者神不疲,神不疲则气不乱,气不乱则神泰延寿矣”(《保生要录·养神气门》)。(二)保形全神养形的具体内容非常广泛,凡调饮食、节劳逸、慎起居、避寒暑、勤锻炼等养生的方法,大多属于养形的重要内容。如“民以食为天”、“人以胃气为本”,人出生以后,其形体的生长发育及健康强壮,均需要饮食物的摄取和脾胃功能的正常。因此要合理调配饮食,既不能单一而进,应谷肉果菜,荤素结合;四气五味,相互配合;又要注意饮食适量,讲究卫生等,这样才能使人体营养充分,满足各组织器官的需要。又如慎起居,就是要求人们建立一套科
5、学、合理、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制度,这是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如与四季相应而起卧有时,节制房事而保养肾精等,可使人的精力保持充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第三节动静结合动与静,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两种形式,两者互为其根,不可分割。有动才有静,无静不能动,动中包含着静,静中蕴伏着动,只有动静相互为用,才能保持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等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如形属阴主静,是人体的物质基础,营养的来源;气属阳主动,是人体的生理功能,动力的源泉。又如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而不藏;藏为静,泄为动,只有维持脏腑的相对动静,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人体才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中医养生学认为“气血极欲动,精神
6、极欲静”,既提倡“养身莫善于动”,又提出“养静为摄生之首务”。因此,只有动静结合,动静适宜,方能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静,主要之精神上的清静,其次包括形体活动的相对安静状态。动,包括劳动和运动两方面。“生命在于运动”,中医学历来非常重视“动”在养生学中的重要意义,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辩证思想。第四节协调平衡协调的含义大致有二: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第五节保精养气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而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