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17980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9
《江南人在华北——从晚清义赈的兴起看地方史路径的局限(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南人在华北——从晚清义赈的兴起看地方史路径的局限(一)江南人在华北——从晚清义赈的兴起看地方史路径的局限(一)引子:熊其英在家乡内外的生死哀荣光绪4年102月中下旬之交,在饱受“丁戊奇荒”打击的河南省内,赈灾工作已渐近尾声。就在这时,于本年初赶到该处助赈的江苏绅士熊其英因此前下乡办赈期间过于辛苦,不幸染上了风寒。在接下来的10余天里,虽然其病势日渐沉重,他却始终出于“恐医家南北不合,或有贻误”的担心,坚决不肯接受当地医家的诊治[i]。而很可能由于他的这种固执,才使他在次年正月初4日(1879年1月25日)病逝于河南卫辉府的助赈局内[ii]。对于
2、熊其英的去世,河南人立即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光绪5年2月初,“卫辉、河南、怀庆3府绅士均为纯叔先生禀请奏恤,先后上详。修武绅士并已筹款欲为建祠”[iii]。而河南巡抚涂宗瀛亦很快对此类禀请作出答复:“听各邑绅民自为建祠”[iv]。至于规模最大的纪念场面,则出现在怀庆府城。约在3月中旬,怀庆府官绅便议定先借郡城塔寺之偏堂为熊其英设立祭祠,并“择期210日送主入祠”,这是由于“刻下正届府试,外县绅士齐集,趁此举行,俾各尽瞻仰之心”。在送主入祠的那1天,怀庆“阖城文武官绅暨9县教官、赴试童生、送考绅士89百人,迎神牌于明伦堂,镇军以执事鼓乐随同导送入
3、祠。沿途公祭及灾民泣吊者相接于道”[v]。不仅如此,熊其英在国家层面也得到了褒扬。光绪5年3月初,涂宗瀛便为其专门向朝廷“出奏请恤”[vi]。特别是在由清朝遗老们主撰的《清史稿》中,熊其英之所以能够在列传中占有1席之地,完全得力于其助赈河南的业绩:[vii]熊其英,字纯叔、江苏青浦人。以贡生就训导。家福集金赈河南,其英请行,始事济源。济源,山僻小县也,灾尤剧,多方补苴,次第以及他邑。其英亲履穷僻稽察户口,不避风雪,食惟麦粥、麦饼、菜羹,与饥民同苦。初头病疡,足病湿,医少愈,仍从事不肯休,遂卒于卫辉。巡抚上闻,诏许被赈各州县立祠祀之。这篇短传并非是
4、1个无足轻重的标志,要知道,作为户部主事的其兄熊其光都没有能够在《清史稿》得到立传的资格。令人诧异的是,熊其英的家乡却没有给之以太大的赞誉,甚至他在河南的业绩也没有得到特别的强调。关于其家乡人对其病逝于河南的反应,目前只能找到1位同乡于光绪5年2月底曾在《申报》上发表了1副为之而作的挽联[viii]。而后来民国《吴县志》所载的熊其英传中,关于其助赈河南的业绩仅仅占到了很少的篇幅:[ix]熊其英,字纯叔,青浦人,恩贡生。苦志励学,得其兄户部主事其光之教,以古文名家,远近推作手。所为应试文亦纯用古文法,诗专主性灵。粤军入青浦,避居镇西之蒲塘村,遂馆镇
5、中冯氏。生平遇不平事,辄出身排解,不少疑惮。光绪戊寅春,河南大饥,乃毅然偕吴江举人凌淦等募巨万金往赈。岁烈日暑歊中,必身历各城乡编户,按口以给之。几1年,所全活无算。卒以此积劳,病殇于卫辉赈所,年410有3。居民感其德,为建祠祀之。方其英之未往赈也,青浦、吴江两县令先后聘修县志。大纲细目,独辟蹊径,如寺观、僧道,摈而附之于杂志中;其有细目所不能括者,多为表以著之,青浦志总104表,前此未有也。那么,熊其英在河南从事的是种什么样的赈济活动?他为什么要坚决拒绝河南医家的诊治?当其身故后,家乡内外给他的待遇又为何出现上述巨大反差?由于熊其英自始至终仅具
6、地方绅士的社会身份,其活动亦始终限于地方层面,看来地方史层面入手来解答这些问题是顺理成章的。不过,这是否意味着可以直接套用当下得到较多应用的那种地方史路径呢?有鉴于此,这里显然有必要对地方史路径的基本取向进行1番检视。1、地方史路径的基本取向及其应用后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研究问题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许多史学研究者都承认,面对中国的复杂状况,以往那种试图从整体上来把握和理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作法的确存在着许多值得反思之处。因而,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中国学中率先形成了研究取向上的重大变化[x],而地方史研究路径正是反映这种变化的显著标志之
7、1。特别是施坚雅(WilliamSkinner)提出关于中国社会的市场体系理论后,为地方史路径的成型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xi]。80年代以后,作为1种较为有效的、替代宏大叙事的研究进路,地方史路径很快得到了许多应用,其势头直至目前依然方兴未艾。众所周知,这种地方史研究进路并不同于早先出现的那种区域史研究。简单说来,前者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社会中各种权力关系之间的动态运作格局,而后者所展示的往往仅是地方空间中各类要素的静态分布。应当说,地方史路径的出现造成了研究视角的大幅转换。这主要表现在,它的1个基本取向就是自下而上地观察中国特别是近代社会的历
8、史变迁。至于其具体着手点,则主要通过对所谓的“地方精英(localelite)”的刻画来获得的。如果只从字面上来说,“地方精英”的提法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