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61827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以读为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以读为本”[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返朴归真,让朗朗的书声回到教室。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层面出发,谈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层次地阅读教学,逐步深入地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读、细读、品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体阅读的全过程,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为本语文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阅读教学,提出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理
2、念,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应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末,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阅读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为此,我们要对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全面改革,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条理分析式教学,要为学生创造更多阅读的机会,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学
3、习,在阅读中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全面提升。“以读为本”要求教学中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培养精读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以读为本”这一模式?我从以下四个阶段进行尝试:一、初读感知初读课文是整体感知。但漫无目的地读,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无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在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课文的教学前,我会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根据整体感知的内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可以是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提问,也可以是对复杂的课文内容进行置疑,只要是经过
4、思考后想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提。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对课文朗读探究。如在学习《第一场雪》时,我并没有急着进行文本的讲解,而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同桌间展开朗读。文章所写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通过同桌的朗读与交流,可以将这些静止的文字转换成学生所熟悉的画面与情境,学生如同身处雪景,感受到了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由雪前天气骤变开篇,接着写下雪时的情景,再写了天晴后的景象,最后写了由这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样的阅读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了文本的熟悉度与亲切感,使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主动阅读。目前在第一
5、课教学时,我会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如自由读,指读,“开火车”轮读等,而对于难读的长句,还进行示范辅导。⒈自由读。这种读具全面性全体性。让全班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地朗读课文,他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注意要出声读、大声读。这时速度快的可以多读几遍。⒉选择读。这种读是在点上着力。在自由读的基础上,让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读,或选择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来读。这一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地展示自己。学生会无形中学会选择,学会评价。同时,也可促进同学间的互相学习与共同提高。⒊接段读。这是点面结合式的朗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选择性地读范围较小,不能让
6、大多数学生都得以展示,因此无法满足全班同学的愿望。这就可采用接段读的方式,即让学生喜欢读第一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完后坐下,再让喜欢读第二段的站起业接着读。这样一段一段接下去,到最后一段时,可提醒一下,还没读过的同学请抓住机会来站起来读。一轮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读到他最喜欢的一段,有的同学可能还会读好几段。这就为他们创造了充分读的机会。有的课文段落数较少,而每个段落又较长的,不宜用接段读,可选段改为接句读。⒋分角色试读。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读书感悟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在自读课文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7、,并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这样学生有了阅读的自主权,他们也就更爱读了。二、细读悟语通过细读,梳理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及表现形式,做到有所感悟,这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强调的是“细读悟语”的“悟语”包括两层意思,既要悟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也要悟语言的表现形式,即学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透过内容,有所感触而领悟,包括对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等的领悟,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和思想内容的人文性的内在统一。“细读悟语”阶段的教学最能反映出教师的创造力,往往是课堂教学中最精彩之处。我们教师在评课时,常
8、是用“高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