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636574
大小:29.6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4
《对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价值及危害的反思_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价值及危害的反思摘要:针对当前矫治青少年过度的网络游戏行为收效甚微的现状,分析了观念缺失、策略不当及社会道德等诸方面的原因。认为社会影响对青少年精神空虚,价值观念模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提出澄清对网络游戏的认识,促进理论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整饬全社会的道德风尚,增进社会各阶层的互信和良性互动,是从根源上解决网络游戏不当参与行为的必然选择。关键词:网络游戏青少年社会道德态度变化自从互联网尤其是网络游戏问世以来,因其主要参与群体是正在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网络游戏对教育教学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冲击,程度之深,力量之大,范
2、围之广,时间之久都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因此,与网络游戏的较量和抗衡就成了教育和社会工作者的棘手课题。13/13从已经公布的材料来看,绝大部分的人都把大学生休学、退学、不能如期毕业[1]、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扭曲异化[2],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孤独症[3]、抑郁等心理疾患以及道德水准下降乃至违法犯罪[4]归咎于网络游戏,好像在网络游戏诞生之前这些现象根本就不存在一样。相应地提出的一些应对措施和思路也不外乎强化对网络游戏商家的监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咨询等等,类似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几年,不但人们期望的那种网络游戏无人问津,国人网络文化修养空前
3、提高的现象没有出现,倒是越来越多的成年、少年儿童都纷纷涌入游戏大军,更有众多潜在的游戏玩家跃跃欲试,随时可能投入网络游戏的洪流之中。姑且不论是既有的措施和方法不当还是从未得到真正实施,事实却是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愈演愈烈,不良网络行为预警频发。所有迹象都表明,我们针对网络游戏采取的各种措施收效甚微。如果把人们与网络游戏的较量比作一场战争的话,为什么这个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综观战争的全程,不难看出我们在应对网络游戏的威胁时存在诸多失措的地方,可以说从战争的发动到战略的部署及战术的选择都犯了“兵家”的大忌,从战争的开始即注定失败的结局。本文仅从几个方面对此进
4、行分析和阐述。一、对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观念缺失13/13在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影响的时候,过多地强调了网络游戏对人的消极影响,虽然在阐述网络游戏的作用和价值时,很多文章都不失客观公允的言辞,认可网络游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重心却不离开对网络游戏的批驳和指责,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网络游戏的忧虑和敌意。由此可见,关心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人们无疑是将网络游戏看作敌人,将网络游戏与正常的学习生活视同水火。他们的潜在假定是,参与网络游戏必然成瘾,成瘾则产生一系列危害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的严重后果,因此对网络游戏如临大敌。为了孤立“敌人”,一些人千方百计地诟病网络游戏,列举其消磨意志的弊
5、端,历数它诱发暴力的罪行,谴责它诲淫诲盗的隐患,而青少年游戏玩家却对此置若罔闻,仍然对网络游戏情有独钟。教师、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未见成效,而他们想阻止的事情却愈演愈烈,这不能不让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的人们反躬自省,究竟是自己对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所持的观念偏离了事情的本质,还是青少年学生顽固不化,忠言逆耳。我们想让大学生远离网络游戏,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投入学习知识和塑造品格上来,至少不要因为网络游戏而虚度光阴,荒废学业,这确实具有与网络游戏争夺注意力资源的性质,以能否最大限度地获取受众的关注和参与为胜败的标准。但并不能就此将网络游戏等同于有你无我,非此即彼的不共戴天的仇敌。1
6、3/13试图改变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行为,实质上是在努力促使他们的态度发生变化,让他们从对网络游戏近乎狂热的喜爱变成不那么喜欢网络游戏了。这个改变态度的过程涉及三个方面,两个方面是人,即作为认知者的青少年网络游戏参与者和试图改变青少年对网络态度的教育者,一个方面是事物,也就是网络游戏本身。这恰好是海德提出的态度变化的平衡论结构,个人对事物的态度跟他(她)与另外的人对该事物的态度及他(她)与另外的人的关系密切相关[6]。具体地说,如果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对说教他们的人持正面的情感评价,而劝说的人对网络游戏的态度是否定的,为了实现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青少年应该也对网络游戏产生负面
7、的态度,贬低或敌视网络游戏,相应地减少参与网络游戏活动,控制上网玩游戏的教育收到效果,可惜的是,青少年并未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从喜爱网络游戏的态度转变为憎恨网络游戏的态度,而是以对试图影响他们的教师、家长产生否定的态度来维系态度的平衡模式。13/13与网络游戏的惊险刺激,引人入胜,想象丰富,花样繁多,规则明确,竞争公平等特点相比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显得异常枯燥乏味和空洞虚假;各地近乎雷同的教学模式也许对一部分学生是最适合的,但丝毫没有考虑到那些不适应这种模式的学生的需求,而网络游戏恰好发现了现行教育的这一漏洞,他们开发出来的游戏形式多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