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67301
大小:8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宇各位老师,您们好!我是北京十二中数学教师高宇.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必修2(A版)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本课为第二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第一课时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说明: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的第一节课,是在直线与直线平行关系的延伸,同时也是后续平面与平面平行内容学习的基础.初步体现了线线、线面、面面这三个层次的位
2、置关系的互相联系和相互转化,为以后的学习初步奠定基础.同时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将贯穿整章的学习,即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过程,探求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完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并掌握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断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线面平行的素材,和直观判断的方法,但对这些方法是否正确合理缺乏深入理性的分析.在空间想象和逻辑论证等方面的能力有待于再进一步学习中提高.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
3、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验证和应用.4.教学方式及手段以问题为驱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启发讲授相结合.二、教学目标结合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简单应用.2.在判定定理的发现和论证过程中提高几何直觉及运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交流、空间想象和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化归的数学思想.2.通过对判定定理的论证过程,培养学生思辨的习惯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4、.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实施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定义?问题2:你能举举你身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例子吗?问题3:同学们的举例都给我们一种线面平行的直观印象.如何判定或说明这些例子中的直线和平面平行呢?在问题1复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请同学通过举例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位置关系.由此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基于学生已有的对直线
5、和平面平行概念的理解、通过对问题3的思考,使学生发现定义是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之一,但不易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探寻简单易于操作的办法呢?此处也体现了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必要性.(二)直观感知、得出猜想动手操作:请你在笔记本上画一条直线,将笔记本放在桌面上,使得翻动书页时该直线总与桌面平行.本部分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环节,使通过学生直观感知、合情推理和操作验证的过程,获得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通过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猜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从而突出本课重点!
6、(三)思辨论证、获取新知问题4:请尝试论证你的结论?即说明:平面外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一定没有公共点吗?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此设计问题4启发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和论证.本部分是学习中的难点,课标对此要求较低.为了突破学习的难点,此处通过两个课本思考题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课本55页探究问题:(1)直线共面吗?(2)直线与平面相交吗?在学生问题(2)感到困难时,也可适当提出问题:假设直线与平面相交,交点该在何处.以此突破本课难点.通过这一环节对判定定理的思辨论证过程,培养学生思辨
7、的习惯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应用知识、加深认识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中,分别是的中点,求证:.例2点是正方体中的中点,求证:的位置关系.本环节设计通过两个例题,完成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使学生掌握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的关键,并感悟定理通过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的转化思想,加深对定理的认识.(二)课堂小结知识小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方法小结:转化的思想(三)布置作业:分层布置作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必做:(1)课本P
8、55页练习(2)练习册选作:尝试写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二、教学特色说明本节课注重让学生动手“比划”、举实例,使学生在几何直观基础上进行合情推理获得新知.根据学生所举实例追问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立体几何历经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过程,探索和研究的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