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反思——教师行动研究的新视野

课例反思——教师行动研究的新视野

ID:15446823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3

课例反思——教师行动研究的新视野_第1页
课例反思——教师行动研究的新视野_第2页
课例反思——教师行动研究的新视野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例反思——教师行动研究的新视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例反思——教师行动研究的新视野   课例反思,符合一线教师的研究特点,是小学教师“行动研究”的一种新形式,深受课程专家的推崇和小学教师的喜爱。一、课例反思的涵义及功能所谓课例,通常是指具有典型意义或具有深刻研究价值、能发人深省的课堂教学实录。课例反思,则是指教师本人(或研究群体)借鉴他人的指导或建议,针对自己所任教的课例而进行的思考及对该课的再设计等系列过程。课例反思研究的具体表现有磨课、实验课后的集体研讨、一课三议、教师个人教育博客发布或其他基于网络的课例反思展评等多种形式。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师开展课例反思

2、研究,不仅可以加深理解新课标的理念,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内容,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还可以在反思的过程中,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得到课程专家的点评及同行的建议。不仅可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绩效,而且也将有利于加速教师研究群体的专业成长。二、课例反思研究的流程大凡能作为“课例”的课,一般都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或是学科教师们公认为“难”上的课。例如,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类课(或研究性学习)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课(公认的难上)等。为了便于一线小学教师的实践操作,我们提出了“反思——设计——实践”循环式的基于网

3、络发布平台的课例反思研究模式。具体可用如下的流程图来表示。具体过程是:理解学科新课标的要求,把握具体教学内容;在分析学生、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做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尝试);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课例;获得课程专家的点评指导和同行的建议;针对点评指导和建议写出自己的反馈意见,并继续获得更多的修改建议;重新研究新课标,分析新教材……反复创新、实践,撰写课例研究报告。三、课例反思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小学一线教师要想很好地通过课例反思研究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除了要把握好课例反思研究的流程外,还必须

4、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因为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教育媒体,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显然,做好教学设计是有效地实施课例反思研究的重要前提。2.要选择好课例的发布平台。众所周知,合作性研究乃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大趋势。尤其是借助于网络平台实施远程的“U-S”(University-Schooljoint)合作研究,已日益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基于我们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

5、,教师本人作为课例反思研究的主体,必须选择有专家和同行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的区域性学科“教育博客”群或学科课程专家主持的专题网站来发布自己的课例,以便快捷地获得课程专家的点评指导及更多同行的积极参与和宝贵建议。因为,基于网络的研讨方式,既可以是适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基于网络平台的课例发布和研讨,不仅可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课例反思研究模式,实现远程的合作研究,而且,合作研究的参与群也可以是开放的,合作空间也将是无限的。从研究资料来看,适合于课例发布和研讨的典型网络平台有很多,也有多学科的区域性教育博客群,如海南省的“

6、成长博客”群、苏州市的教育博客群等,也有单一学科的网站和论坛,如“语文教学网”、南京师大博导李艺教授主持的“大路论坛”(信息技术课程类)等。3.要及时写出自己的反馈。在获得课程专家的点评指导和同行的建议后,作为课例反思研究的教师,应根据点评指导和建议,及时写出自己的反馈意见,以便能更好地参与该主题的深入研讨,获得更多的帮助。笔者作为基于网络的“专家指导下的远程合作研究”项目主持人,认为课例反思研究的教师及时地写出反馈,不仅是进一步获得帮助(或合作)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自己对该课例进行反思性研究的具体表现。

7、4.要重新设计并实践。通过网络发布以获得点评指导和帮助,其目的是为了创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并通过再次的课堂教学实践去检验和探索,以求获得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显然,在基于网络的研讨一旦成熟时,就应该在及时吸纳他人好建议的同时,重新进行该课的教学设计,并进一步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事实证明,采用基于网络的“反思——设计——实践”模式进行课例反思研究,不仅能使直接参与“课例反思”研究的教师自身随着新课改研究共同成长,同时,由于网络还能很好地反映出课例反思研究的过程化,还将使其他所有的(通过网络)远程参与者或网页浏览者

8、都从中受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