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392812
大小:3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3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1987年。25Hopper,P.J.&Traugott,E.C.(1993)Grammaticaliza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窗体底端【分类号】H1【分类名】语言文字学【复印期号】20031013【标题】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英文标题】OnGrammaticalizationinChineseMaQinghua【作者】马清华【作者简介】马清华(1964-),男,江苏南通人,温州师范学院副教授,从事句法和词义研究。温州师范学院语义研究中心,浙江温州325027【内容
2、提要】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不少有成就的学者在与语法化相关的问题上作出过贡献,但90年代以来的短短几年间,国内语法化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有必要把这几年的研究作一归纳和回顾,阐明笔者的看法。本文分两部分:一研究对象和领域;二研究方法的创新。【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英文摘要】Bytheendofthe90'sinthelast13century,manyaccomplishedscholarshadmadecontributionstogrammaticalizationinChinese.Inthepastseveralyearssincethen,however,fund
3、amentalchangeshavetakenplaceinthearea.Thusitisnecessarytosummarizeandreviewretrospectivelytherecentresearchwiththefocusontheresearchobjectsanddomains,andnewapproaches.【关键词】语法化/虚化/回顾/展望grammaticalization/researchdomains/approaches/synchronicvariation/languageuniversal/structuralandsystemiccha
4、nges/self-producationtheory【正文】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263(2003)02-0063-09一研究对象和领域1.1对象13实词意义经虚化而衍生出语法意义,表明从词汇领域跨越到了语法的领域(A),这种现象就是典型意义上的“语法化”现象,是语法化的狭义内容。广义地说,语法化还包括语法意义的再生现象,即词在虚义水平上的意义演变活动,一方面可以是由不太虚向更虚义变化(B),孙朝奋[1]、江蓝生[2]都指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演化前后的意义差不多处在同等虚灵的层次上(C),主要见于多义连词、语气词等。A、B构成语法化的主体,
5、所以“虚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语法化”的同义语。从国内语法化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规模看,最多是以A为对象的研究,其次是以B为对象的研究,以C为对象的研究成果最少,以C为研究对象的如马清华。[3,4]沈家煊曾把“短语或词组逐渐凝结为一个单词的过程,即短语的词汇化”也纳入语法化的范围,但未成为主流观点,也几乎没有出现过这方面的相应成果,[5]他后来修正说,“语法化也就是实词虚化为语法标记的过程。”[6]石毓智把句法结构的演变也纳入语法化研究范围,使“语法化”变成一个大而无当的概念,造成和整个历史语法学研究对象的重合,笔者不赞同这种处理。[7]所以说白了,“语法化”其实就是“语汇语法化”
6、的缩略说法。13对语法化现象的观察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在微观层次上,要对每一个虚词作出深入细致的个例研究,因为虚词是高频封闭类,每一虚词的语法特点不同,都对完善语法理论、指导语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宏观层次上,语法化研究一要将孤立的个例研究提升到对整类句法语义范畴或整个词性类别的研究高度,研究其兴替、调整的机制,并作出解释,[8]二要置放在词汇更替的大背景下来看(参二)。1.2理论领域及其成果语法化研究的理论领域有三个:(1)语法化诱因与机制,(2)语法化阶段与表征,(3)语法化轨迹与时间表。前一项也可泛称“语法化机制”,后两项合称“语法化过程”。语法化机制是语法化研究开辟的
7、新领域,换言之,现代意义上的语法化研究时代的开始,以对语法化机制的特有关注为标志。相比之下,语法化过程属于比较传统的研究领域。我国词义虚化研究虽然起步很早,但多关注语法化过程,对语法化机制谈不上有什么系统研究的目标。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开始进入有意识的宏观探讨阶段,黎运汉[9]着重探讨虚化过程,解惠全[10]着重探讨虚化机制,但在当时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功能语言学对解释因素的普遍强调,我国的虚化研究也逐渐在描写基础上寻求解释。梅祖麟说,“13描写不是解释。所谓解释,一则是要把需要解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