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357723
大小:22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安宜高级中学高一第一次阶段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宜高级中学高一第一次阶段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某项制度时说:“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郡县制2.古代烽火台通信,只有万分危急的时候才点燃烽火以报警。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后人在诗中讽刺到:“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
2、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可怜列国奔驰苦”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家天下3.《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上述材料说明宗法制A.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4.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以下对示意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提示了大宗与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B.
3、图示提示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图示提示了中国封建制度的主要特征D.图示提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5.《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说:“(九品中正制)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唐代解决“此弊”的主要途径应是A.察举制B.家族世袭C.科举考试D.皇帝征召7.孙中山曾对科举制发表以
4、下看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B.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建立C.唐宋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D.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8.“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有效地防止了政权被颠覆9.右图为南宋
5、宝佑四年科举考试录取人员的材料,共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祖上连续三代没有当官)417人。该材料可以看出①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②世家子弟可以依靠门第录取③孝和廉为录取主要标准④官员文化素质得到一定保证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②10.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
6、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1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12.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13.“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
7、行省制D.明朝的内阁制14.《朱子语类》记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以上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B.门下省负责审议C.三分相权,保证皇权独尊D.尚书省负责执行1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6.有学者指出:“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