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85246
大小:72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02
《西安邮电学院电科专业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安邮电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06)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技术型)专业代码:071201所属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王忠民2006年5月系主任签字:韩俊刚2006年5月蒋林2006年5月2006年5月主管院长签字:温小郑2006年5月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71201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专业培养指导思想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领域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电路原理、信息处理、传输、交换、通信基本理论、
2、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并可继续攻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基本领域与技术,可从事系统设计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2)素质结构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精神、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党的方针
3、政策;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依法办事的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应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坚持实事求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勤奋敬业;加强心理素质体魄锻炼,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培养具有坚强毅力、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2)能力结构要求学生应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
4、用能力;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3)知识结构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较熟练地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学术论文撰写基本技能以及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相关科技信息的基本能力,受到参与学术交流的基本训练;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应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
5、、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工程原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学制与学分学制四年,毕业应修最低学分213学分,其中必修课119学分,限选课43学分,任选课8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5学分,课外科技活动和实践活动8学分。四、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主要课程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
6、VLSI设计导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FPGA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六、培养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本专业培养方案课内安排2592学时,分为三个平台:1、全员公共基础课平台:1136学时,占总学时43.8%。2、学科基础平台:688学时,占总学时26.5%。3、专业课平台:768学时,占总学时29.7%。本专业四年课内总学分170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约为7:3。本专业四年内实践环节教学总时间(包括课内实验、上机等),安排不少于50周,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35周。理论教学集中实践教学课外学分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门数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公共基础平台必修
7、157133.3%3516.4%83.8%限选383.8%学科平台必修72511.7%限选6188.4%专业平台必修72310.8%限选7178.0%任选483.8%合计4917079.8%共计(学分)213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及课程设置(含课程性质、类型、学时、学分分配、教学方式、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安排等)1、各学期周数分配表(见附表一)2、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二)3、课程安排表(按学期分配)(见附表三)4、本专业提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见附表四)四、实践教学体系安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