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谈谈三份“国学”书目

10.谈谈三份“国学”书目

ID:15075715

大小:4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10.谈谈三份“国学”书目_第1页
10.谈谈三份“国学”书目_第2页
10.谈谈三份“国学”书目_第3页
10.谈谈三份“国学”书目_第4页
10.谈谈三份“国学”书目_第5页
资源描述:

《10.谈谈三份“国学”书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谈三份“国学”书目王明华大约一百年前(1906年),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又大约七十年前(1938年),马一浮在浙江大学讲学时说,“国学这个名词,如今国人已经使用惯了,其实不甚适当”,所以他要“楷定国学名义”。我也不赞成“这个名词”,何以不赞成呢?今不说,只让它留在引号之中。治“国学”,必须讲求门径。张之洞云:“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读书欲知门径,必须有师,师不易得”,所以他要做了一部《书目答问》来“以告初学”。但事实上他的《书目答问》于“国学”无所不包,只可供检索之用

2、,恐难收门径之效。继张氏之后,“好为人师”而为“初学”开列书目的,如康有为﹑胡适﹑梁启超﹑马一浮﹑鲁迅等,大有人在。康有为的老师朱次琦,号称“通儒”,他诲人曰:“‘九通’,掌故之都市也。士不读‘九通’,是谓不通。”张舜徽在《清人文集别录》中斥为“兴到之语,不免大言欺人”。至于康氏,尤“不免大言欺人”了。试观其《桂学答问》,“夸饰”之语,在在皆是:“《朱子大全集》及《朱子语类》,宜熟读”,“‘二十四史’宜全读”,“编年之史,莫如《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纪事则有《左传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宋元纪事本

3、末》﹑《明史纪事本末》,皆贯串群史之书,可熟观精考”。语语皆是“熟读”﹑“全读”﹑“熟观精考”,不知“二十四史”渠侬自家读完没有!(张舜徽《广校雠略》卷五:“乾嘉之世,学术极盛,而自钱大昕、王鸣盛、赵翼三数人外,能尽心力寻览全史者,殆无几人。”张氏所谓“全史”,即“二十四史”。)胡适则开列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据他本人说,书目是“答应清华学校胡君敦元等四个人拟的。他们都是将要往外国留学的少年。很想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常识。所以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为国学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

4、学知识的人设想”。裘毓麐讥评云:“余见胡适所开《国学书目》,标曰‘最低限度’。而所列之书,广博无限”,“若谓综上所列诸门而悉通之者,则自周孔以来,尚未见其人。”梁启超《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则以为胡适的书目犯了三大毛病:“第一在不顾客观的事实,专凭自己主观为立脚点”,“6第二点误处,在把应读书和应备书混为一谈,结果不是个人读书最低限度,却是私人及公共机关小图书馆之最低限度”,“我最诧异的:胡君为什么把史部书一概屏绝?”胡适如此夸饰,逼得我们非得来找一找他的毛病不可了。按胡适作《陶宏景的〈真诰〉考

5、》,指责陶宏景“偷了二十章(《四十二章经》)的内容”,“这二十条居然过了一千四百年没有被人侦察出来!”可是不大被他瞧得起的陈寅恪却说《朱子语类》中早指出过,于是他“很感谢陈寅恪先生的指示”。接着他自己又翻了《四库提要》,发现也早引证了朱子的说法。没有看《朱子语类》和《四库提要》,也无害为一个学者,甚至是一个大学者。但我们不能用这样的话来为胡适开脱,要知道《朱子全书》正在他所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内呢!可是他却自己都没有读过!所以吕思勉批评他的书目“胪列书名多种,然多非初学所可阅读;甚至有虽学者亦未必阅

6、读,仅备查检者。一望而知为自己未曾读过书,硬撑门面之作”。梁启超批评胡适,然而他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所开列者也无虑数十百种,真可谓为“五十步”与“百步”之别了。大概他自己都觉得不切实际,所以“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

7、﹑《柳河东集》﹑《白香山集》。”这个书目或许勉强称得上“真正之最低限度”了。马一浮作《通治群经必读诸书举要》,广列经史子集近二百部,却还以为“所举约之又约”,而恐“通方之士或将病其陋略”。据我们看来,这些或恐皆不惟不可“以告初学”,就是今天大学文史专业的教授博导,都不可“以告”呢!只有鲁迅的《开给许世瑛的书单》,异常简略,因为不知道许世瑛何以问,所以也难解鲁迅这样开列的用意。当年,有感于学者“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高论”的裘毓麐,就曾经总结说:“大抵学者好名而性复诡诈,其对于后进钦风慕名而向之请益者,则必广举

8、艰深宏博之书多种以告,又复恍惚其词,玄之又玄,令人无从捉摸。其实彼所举之书,或仅知其名,或得其梗概于书目提要中,其书固未尝入目也;或涉猎之而未得其大意,犹未之读也。”然则,在侈谈国学的今天,就没有高明而能诚恳“诱启后学”的大家所指示的途径在吗?答曰:不然。张舜徽先生《〈汉书艺文志〉通释》云:“余平生诱诲新进及所以自励,恒谓读汉人书,必须精熟数种以为之纲。一曰《太史公记》,二曰《淮南王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