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国学的治学方法

谈谈国学的治学方法

ID:19377478

大小:41.3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01

谈谈国学的治学方法_第1页
谈谈国学的治学方法_第2页
谈谈国学的治学方法_第3页
谈谈国学的治学方法_第4页
谈谈国学的治学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国学的治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谈国学的治学方法谈谈国学的治学方法。作者:墨痕断处出自:墨痕断处编订:高老夫子(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一、治国学的方法治国学者,按着张舜徽教授的路子走,即以小学入经学,以经学入史学。开始读几本人人必读之书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传释词〉郝懿行〈尔雅义疏〉以便打好小学基础。然后转入经学精读〈诗〉、〈三礼〉旁及群经,此时可以攻郑玄、钱大昕、高邮王氏父子之学。经读毕(此为有志于本国历史和文献者就,如醉于经学者不大合用)可读细读前四史。完后〈晋书〉以下亦应读之。旁及历代文集(别集、总

2、集)笔记。此只为大略,若细就写的字数必定不少。先秦是国学即中国学术的渊源,大家都最好读些,读先秦文献书籍,又必有语言文字学的基础,这样读些小学书就是必要的了,吕思勉是史学大师,但他早岁是治小学开始的。治国学者,无论研究文学,历史,哲学的都必读十三经。但怎麽读似可推敲,实际上不必按顺序以《周易正义》开头,《十三经注疏》中以《诗》和《三礼》最为重要,可先读。还有《十三经注疏》为汉唐旧注错讹不少,加上不通音韵,又疏不破注,实难让人安心。故在阅读时还应参考清人新疏。清人于经之注堪称精善,大大超越了前人,许多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阮元的《皇清经解》,王

3、先谦《皇清经解续编》集清人注经之大成,收书近四百种,两千多卷,可供参考。中华书局曾选其中最有价值的二十余种编为《清人注疏十三经》行世,颇便参考。在研究国学这一前题下,对古籍的收罗当然是越多越好,但如果条件限制得很历害的话,或是初读国学书籍的话,那对书籍作一翻精确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什麽书先读什麽书后读,哪些书该买,哪些书暂时可不买心中自要有数,如《论语》注本,我们应先买什麽?我看《论语注疏》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程树德的《论语集释》、朱熹的《论语集注》、杨树达的《论语古义》诸书,切不可一开始就读辑本的如宋翔凤的《论语郑注》还有程廷祚的《鲁论说

4、》毛奇龄的《论语稽求篇》刘台拱的《论语骈枝》钱坫的《论语后录》方观旭的《论语偶记》焦循的《论语补疏》黄式三的《论语后案》潘维城的《论语古注集笺》,还有什麽《论语古训》《论语古解》《论语异文考证》《论语郑议》《论语孔注辩》等等都有参考价值,但初读大可不必全看,实际上也看不过来,就算看了些,因初读时学力不够看了后也记不住多少,实际上读古书要从最常见和常用的读起,要将基础打好,一但有机会读到更多的书时才能有能力读下去。二、读书之法我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读书之法,故以历史、中国学术和文献整理为主,以文学为最主要之辅助。所以读〈诗〉时我先明训诂,

5、理解文字而后方感其文学之妙。但我仍很重视文艺及美学书籍,在我读〈说文段注〉、〈广雅疏证〉等书的同时(这些书为初学者必读之书,当读在〈十三经注疏〉之前)也广猎集部之书,如〈唐诗三百首〉、〈唐诗别裁集〉、〈古诗源〉、〈骈体文钞〉、〈玉台新咏〉、〈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等等,还广收此类书籍如〈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全唐诗〉、〈全唐文〉(此二书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均有出版,后者均系影印,但我觉得无论影印排印都应收购,此于读书关系极大,不可轻之)〈历代诗话〉及其续编。外国文学理论严谨,科学性强(中国古代文艺理

6、论长于形象思维,外国强于抽象思维)名作不少,亦可阅之。通读十三经,而不讲通读《十三经注疏》是很正确的,我读十三经,于《十三经注疏》只取《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四书作主要读本,即底本,因为以上诸书是《十三经注疏》中注疏价值最高的,至于《尚书》我则以《尚书今古文注疏》为读本,《左传》以杨伯俊注本为读本,《论语》用刘宝楠的注本,《孟子》用焦循注本,《尔雅》用郝疏,其实开始我就将十三经中的《论语》《孟子》归如了诸子类,《尔雅》归入小学类,《左传》介于经史之间,再说我没有用为读本的《十三经注疏》中的经书,大多还是有《十三经注疏》

7、中的注的,只是将疏改成清人的疏了,唐宋疏例不破注实是没有清人新疏来得好,我也并没有舍弃《十三经注疏》中没有被作为读本的书,只是将其作为参考本罢了。清人解經的書很多,在以文獻證文獻爲主的時代,清人已經把考證工作做到了一個階段的極限。我們讀不是拘泥於是否是註疏,也不見得非要通釋全書的注本才值得讀,現在工作比較細化了,在想給古人的注本作疏就目前來看是比較困難的,以前我讀《說文注》時,常有爲段氏作疏的衝動,後來才曉得自己能力差得老遠,這樣的事情要麽時機成熟時合著是書,要麽坐幾十年的板凳自己來搞,還得要看自己的天分呢。精熟和大致背颂确有共似之处,如《周

8、礼》一书只熟悉每篇要旨即可,以备遇到问题后可知该查那个章节(说是如此其实我也倾向于背颂)。另,诸子之说为中国学术之根基之一,黄侃曾教人读书:先读《十三经注疏》,三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