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6295
大小:3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2
《感悟季羡林老先生的人生情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感悟季羡林老先生的人生情怀 知道季羡林老先生才是近几年的事情,自己也真是孤陋寡闻了。那时我翻看一本杂志,名字我忘记了,大体内容是:北大新生入学报到,有个新生让一个普通的老人给她看物品,结果在开学典礼上得知给她看东西的老人竟然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国学大师,著名的学者。读后哑然。一个世界闻名的大学者,学界泰斗,极其普通的外在,没有任何架子,非常心甘情愿地给新生看东西。别说是名人,就是普通人也不见得能做到这样。因为彼此素不相识。这是我对季老最初通过文字感知的印象。后来对老人了解得稍微多些。但很遗憾,季老的书,我一直没有拜读过。昨
2、天,我读了季老的一篇《不完满才是人生》,我为大师的观点所折服。没有华丽的语言,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大师对人生的精辟见解。大师对人生如是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整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多么简单的话,多么朴实的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我们拼命追求,力求人生的完满,恰恰相反,越是这样,人生就越是不完满。期冀完满,无异于海市蜃楼。那是梦幻中的事情,现实不可能存在。每个人的人生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和不如意,达到绝对完满的境界,只能是幻想。大师
3、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劝慰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要乐观而理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不要对人生抱有过多的奢望。大师对人生的参悟是何等透彻! 大师如此高寿,与他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有着极大的关系。大师勤学向上,笔耕不辍,在住院期间也没有放弃自己在学术上的追求,大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师不为名利,不对人生抱过多过高的期望,所以,大师心态平和,潜心学术,心康体健,才会有学术上的累累硕果。大师已离我们远去,在我们沉痛悼念大师、深情缅怀大师的时候,我们更要学习大师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让我们更加善待人生,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季羡
4、林追思会在北大举行各界人士表达哀悼 12日起,北京大学在百周年纪念讲堂纪念大厅设立季羡林先生灵堂,每日9:00—17:00开放,接受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吊唁。今天一大早,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门外排起了队,各界人士在这里等候赴灵堂追思。11时45分,季羡林灵堂开始首次接受拜祭。 群众排长队追思季羡林 11时10分,北大百年讲堂拉起进场围栏,仅几分钟时间,前来拜祭的各界人士就已排起了50米长的队伍。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均穿着素色衣服,耐心地等待着入场,虽然天气也非常闷热,但是没有一个人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每个人都在静静地等着。
5、一位对外经贸大学的退休教师称,她在北京大学上学时,季羡林是她的系主任,她眼中的季老是个十分朴素温和的人。在排队的长龙中,记者发现了北大教授、北大原东语系党总支书记贺剑城。据贺剑城教授称,他和季羡林先生是十多年的同事,还是季先生的入党介绍人。贺剑城称自己“为老搭档的逝世感到悲痛”,他回忆道:“季先生对待学术、工作非常严谨,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非常严格。他精力过人,每天到单位非常早,有时竟然会提前三个小时到。贺老称,季先生一生对待学问十分刻苦,提及他在德国同时学三门语言的情况,笑称‘简直是自我折磨’。”中午12点,贺老等人排队
6、进入百年讲堂,参加季羡林的追思会。悼念者都领到一朵纸做的小百花,排队走上前,在季羡林的照片前鞠躬。有些人对于季先生的辞世非常悲痛,在季先生的遗像前跪地磕头表示敬意。中山装遗像体现朴素、平和和乐观本色 据媒体报道,上午10时25分,工作人员开始悬挂季老的照片,照片中的季老身穿一件中山装,头戴一顶淡紫色毛线帽,面带微笑,身后的背景是初春低垂着的杨柳。淡淡的绿色衬托着那身简朴的中山装,老人那淡淡的微笑显得格外慈祥和健康。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初,树叶都刚刚发芽,天气还有点冷,季老穿得比较多,那时季老的身体状况还不错。季
7、羡林先生唯一的儿子季承说,之所以选择这张照片是因为这张照片充分体现出了季老朴素、平和和乐观的本色。季羡林是一个可敬可爱的人 6月19日的《北京青年报》还报道说,“已年近99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近日受聘成为央视经济频道‘开心学国学’学术顾问,并现场挥笔题字‘为世界和平,为人类幸福,要学习宣传国学’和‘祝国学节目成功’赠予‘开心学国学’节目组。”20天前还在挥笔题字,咋这么快就走了呢? 季先生曾幽默地说:“如果在往八宝山去的路上按年龄顺序排一个队的话,我决不在前几名。我曾说过,我决不会在这个队伍中抢先夹塞,我决心鱼贯而前,轮
8、到我的时候,我说不定还会溜号躲开。从后面挤进比我年轻的队伍中。”在三年前的一次专访中,他还乐观地宣称:“我现在的身体很好。我要活到150岁!”然而,季先生终于还是没有在往八宝山的路上“溜号躲开”,并最终跌倒在100岁的门槛前。 古人说,“寿则多辱”,意思是说,人太长寿了就容易丧失尊严、招致屈辱。南北朝的兼好法师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