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 因 工 程

[医学]基 因 工 程

ID:14989095

大小:377.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7-31

[医学]基 因 工 程_第1页
[医学]基 因 工 程_第2页
[医学]基 因 工 程_第3页
[医学]基 因 工 程_第4页
[医学]基 因 工 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基 因 工 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貌教学要求:1.掌握基因工程的含义2.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史3.掌握基因工程的理论依据4.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路线5.了解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6.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基因工程(geneengineering)的含义指人为地通过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转移途径,将一种或多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按人们的意愿遗传并大规模地表达出新的生物性状或新物质。二、基因工程的诞生需要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2、理论上的三大发现:(1)证明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基因工程的先导);(2)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理;(3)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中心法则)和三联体密码子系统的建立。技术上的三大发现:(1)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发现(标志着DNA重组时代的开始),载体的使用;(2)1970年,逆转录酶的发现。(3)1973年,Cohen等获得了抗四环素和新霉素的重组菌落TcrNer,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70年代初DNA体外重组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将传统的生物学技术引向了高技术之路。三、基因工程理论

3、依据1.基因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可以重组互换。有遗传功能的特定核酸序列:DNA片段或RNA。2.基因可切割:存在间隔序列(重叠序列的基因也可切出)。3.基因可转移:可在染色体DNA或不同染色体之间跳跃,基因组也可重组。要点:供体、载体、受体目的:DNA扩增,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表达调控,改造生物遗传特性等。4.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一种多肽对应一种基因。根据表达产物的性质可检查基因的转移或重组。5.遗传密码通用。三联密码子(少数除外)与氨基酸相对应,所有生物都相同,只要具备转录翻译条件均能转译出原样

4、的氨基酸。基因可人工合成。6.基因可复制传递遗传信息。重组基因可传代,获得相对稳定的转基因生物。四、基因工程研究内容1.克隆载体:原核生物的克隆载体:Ti质粒及其衍生载体(植物基因工程);动物病毒克隆载体(动物基因工程)。核心环节:构建新载体(适于高等动植物转基因表达载体和定位整合载体),应大力发展。2.受体系统:克隆载体的宿主:外源目的基因表达(单个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植物、动物及人类。3.目的基因(优良性状的基因、致病基因)获取途径:构建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P

5、CR直接从某生物基因组扩增;较小的可人工化学合成。(已获目的基因种类:与医药相关的基因;抗病、虫害和恶劣环境的基因;编码特殊营养价值的蛋白或多肽基因。)生长、发育、繁殖,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优生优育。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已完成。中、英两国合作“家猪基因组计划”。4.工具酶:指体外进行DNA合成、切割、修饰和连接等系列过程中所需要的酶(DNA聚合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修饰酶和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有规律地切割DNA,获得特定末端的DNA片段。研究热点:耐热内切酶和长识别序

6、列稀切酶。  五、基因工程的特点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或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工程有两个基本的特点∶(1)分子水平上的操作和细胞水平上的表达。(2)打破了常规的物种间界限(原核与真核生物之间、动植物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使遗传信息进行重组、转移和表达。十二、基因组计划•研究一个基因组的全部工作的规划:•1.测定全部DNA序列;•

7、2.构建基因组的物理图谱;•3.构建基因组的遗传图谱;•4.构建基因组的转录图谱;•5.分析基因组的功能。目前实施的基因组计划:微生物:大肠杆菌、噬菌体、酵母植物:拟南芥、水稻;动物:果蝇、猪、牛、鸡等;人第二章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2.熟悉DNA连接酶的作用3.熟悉DNA聚合酶的作用和意义4.了解DNA修饰酶5.熟悉单链核酸内切酶的生物学作用6.了解核酸外切酶2.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定义:简称限制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些特定的

8、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开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种类(三种)(p22)ØⅠ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Ø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ØⅢ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将限制酶分为I、II、III型。I型和III型限制酶切点不固定,不能产生可利用的DNA片段。只有II型限制酶具有控制和预测位点特异性切割的性质,且产生固定的DNA片段,基因工程中所用的都是II型限制酶。•限制酶的命名原则(p23)①限制酶的名称由三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采用细菌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