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第一节陨落的天国:太平天国运动第二节悲壮的抗争:义和团运动第三节近代化的一小步:洋务运动一、借来的上帝:洪秀全思想分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第一,宣布只有上帝是“真神”,其他一切向来为人所崇礼的对象都是妖魔,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平等的。第二,承袭了天地会的反清意识,但不再“复明”,而是要建立新朝。第三,反孔,又离不开儒家思想。“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我的认识:不是邪教,要历史地看问题1.利
2、用宗教发动农民,组织农民起来参加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我们不能按照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和观点,对民间宗教一概以“邪教”目之。我的认识:不是邪教,要历史地看问题2.在以宗教为外衣的斗争中,所有宗教都或多或少包含某些异端或迷信的成分。我的认识:不是邪教,要历史地看问题3.对太平天国的一些问题要历史地具体地看问题。我的认识:不是邪教,要历史地看问题4.关于拜上帝会是否邪教的争论,关乎如何看待农民战争以及农民战争和宗教关系。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面旗帜、一项战斗武器。1.以上帝的名义进行革命,显然不是对西方最先进文化的学习,也
3、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1.以上帝的名义进行革命,显然不是对西方最先进文化的学习,也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2.外来的上帝要被中国人民所经受,必须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实际上,在太平天国革命思想中,上帝只是其表,骨子里依旧是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1.以上帝的名义进行革命,显然不是对西方最先进文化的学习,也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2.外来的上帝要被中国人民所经受,必须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实际上,在太平天国革命思想中,上帝只是其表,骨子里依旧是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3.农民阶级确实拿不出新的指导革命的思想,完不成反封建的任务。1.以上帝的名义进行革命,显然
4、不是对西方最先进文化的学习,也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2.外来的上帝要被中国人民所经受,必须与中国文化相结合。3.实际上,在太平天国革命思想中,上帝只是其表,骨子里依旧是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4.农民阶级确实拿不出新的指导革命的思想,完不成反封建的任务。二、美妙的天国,残酷的人间思考:天朝田亩制度是在什么意义上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资政新篇》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政治方面主要内容外交方面主张效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以大力发展民间企业认为立政的关键是制定法律制度,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某些精神灌注于太平天国君主
5、制度之中主张设学馆、医院、设育婴堂等社会福利设施,提倡“文以纪实”、“言贵从心”的学风文风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的内政《资政新篇》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局限性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阐述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土地要求,脱离了当时农民革命的实际思考:是什么因素把太平天国从美妙的天国拉回了残酷的人间?为什么太平天国不太平?三、新气象与老结果思考:太平天国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农民运动的新气象有哪些?思考:具有这些新气象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不能摆脱失败的结果?四、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历
6、史进步(一)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评价1.第一次革命高潮说: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是它极大地扰动了封建社会的旧秩序,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向外国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革命力量,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化的作用(一)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评价1.第一次革命高潮说:2.旧式农民战争重演说: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推动了历史进步,后期与清政府的斗争,实质是两个封建王朝争权夺利。《天朝田亩制度》是空想,《资政新篇》也没能给运动增加新因素,其向资本主义学习的思想远赶不上同时期的其他著作。(一)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评价1.第一次革命高潮说:2.旧式农民战争
7、重演说:3.历史倒退说:冯友兰指出: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到黑暗时期。(一)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评价1.第一次革命高潮说:2.旧式农民战争重演说:3.历史倒退说:4.历史罪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经济、文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二)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见课本:P40第二节:悲壮的失败:义和团运动一、义和团兴起的原因一、义和团兴起的原因1、暴烈的排外主义行动中蕴结着经济意识一、义和团兴起的原因1、暴烈的排外主义行动中蕴结着经济意识2、“仇教”中
8、蕴结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一、义和团兴起的原因1、暴烈的排外主义行动中蕴结着经济意识2、“仇教”中蕴结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思考:为什么义和团有浓厚的仇教意识?一、义和团兴起的原因1、暴烈的排外主义行动中蕴结着经济意识2、“仇教”中蕴结着传统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