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语文苏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语文苏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x

ID:14908165

大小:4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2017语文苏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7语文苏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7语文苏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7语文苏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7语文苏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语文苏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①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中国的知识阶层里纵有对世俗采取批判的态度,也只是用一个放在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士大夫阶层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是外在的人间关系内省化,由“格物致知”出发,经“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士大夫阶层没有真正推翻按等级与层次“做人”的方式,只是透过内省的过程,给予它一个

2、理论基础而已。②因此,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显然,这种“由己”而不是“由人”出发的“为仁”,仍然是为了成全“仁”这个“二人”关系的。③这种情形,与站在“自我”的基地上超越外在的世俗关系的情形是不同的。后者的范例莫如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借娜拉说的:“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易卜生是具有新教文化背景的,因此才会产生个人可以超越世俗及为世俗所负累的旧“自我”的思想。④中国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

3、。他如果要作自我提升,也必须通过同样的渠道去进行,亦即用由内而外的“致良知”的方式,将这种世俗关系重新肯定一遍,并使之臻于完善。⑤当然,士大夫阶层的思潮中还有逃遁世俗的倾向,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这种倾向到了道家的手里就变成了全面性的生活形态。然而,后者亦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灵感。至于道家思想的其他功能,如“退隐终南”的仕宦之术,在不测的世道面前的“明哲保身”之术,在人情磁场中“利吾身”

4、的阴谋术,则基本上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节选自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删改)1.下列不能说明中国文化少有“超越”因素的一项是(  )A.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B.中国知识阶层只是用古代被理想化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C.中国文化中的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D.道家具有“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和在艺术方面的灵感。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士大夫阶层的修身内省不仅没有产生超越世俗的自我,反而提供了个人等级与社会层次同

5、构的理论基础。9B.孔子所谓“为仁由己”中的“己”并非人格独立自足的个体,而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与他人相互依存。C.娜拉说“我首先是一个人”,意味着她拥有超越世俗关系的纯粹人格,完全脱离了外在的社会角色和人伦关系。D.中国文化中自我的提升依然以外在的世俗关系为旨归,自我的完善程度与世俗关系的完善程度基本一致。3.为什么说道家思想中逃遁世俗的倾向“基本上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村落的消失,城市进程中的文化灾难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最近在接

6、受采访时称,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他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如潮水般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进程,让无数村庄成了只能回忆的碎片。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徙,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生活秩序,也毁坏了乡村社会的文化。那些散落在时代角落的村庄,可能成了大多数人的心灵皈依,却难以承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记忆中曾经有过的田园生活被异化,牢笼般的城市蜗居却成为人们必需的选择。农村的人盼着进城,小城市

7、的人正在走向大城市。在这个急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迅速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约”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还有多少农村被遗忘,等着消失?似乎谁也说不清楚。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农村成了底层边缘的象征,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负担;能够看到的,是悲怆的农民工身后,那日渐荒凉、寂寞凋敝的村落,正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下消失。与之相伴的,还有留守儿童的无望与孤苦老人的无助,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和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尽管现在政策对农

8、村的倾斜前所未有,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旧按照城市化经营的逻辑在运行。在合村并镇、集中居住的运动中,农民被上楼了,土地被商业开发了,熟人式、家园式的乡土文化模式,被替换成了陌生人式、个体式的城市文化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确如冯骥才所说,地方政府经营农村的运动,对村落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在有些地方,全县已经找不到一个有点历史厚重感的村落。在全国几乎所有城市都被拆毁一遍之后,乡村又在遭受同样的命运。孟子曾说:“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乡土中国延续千年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