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基础夯实检测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基础夯实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说法对材料所述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B.毕昇改进后提高了印刷效率C.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D.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解析解读材料信息:“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纸”,据此可判断这是指蔡伦改进造纸术,故C项正确。造纸技术的改进是在东汉,开始外传是在公元8世纪,故A、D两项错误。B项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C2.《梦溪笔谈》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
2、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下列对材料中“活版”的理解正确的是( )(导学号52400038)A.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布衣毕昇,又为活版”,据此可判断“活版”为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传递信息是通过雕版印刷术,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用胶泥刻字”,故C项“使用的是木活字”说法错误;活版技术从宋代开始使用,D项错误。故选择A项。答案A3.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在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3、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这项发明是( ) 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D.印刷术解析材料叙述了某一发明在打击旧贵族方面的积极作用和给人类和平带来威胁的弊端,只有火药与之相符,排除A、C、D三项。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4.雨果曾说:“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
4、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发明(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B.未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革C.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解析解读作者的主要观点,作者认为中国的重大发明“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这是指中国的发明没有能够推动中国社会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故选择B项。答案B5.右图是上海光启公园里的雕像“徐利谈道”,表现的是徐光启与利玛窦探讨《几何原本》翻译的场景。有专家认为,利玛窦与徐光启两位学者有“跨文化的情谊”,“利玛窦开启了
5、徐光启的新视野”。下列对这一看法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当时儒家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B.西学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C.西学东渐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D.徐光启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解析解读材料核心观点:“利玛窦开启了徐光启的新视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一种新的色彩。徐光启虚心向利玛窦学习并将西方科学、宗教、哲学引进中国,其巨著《农政全书》便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水利技术。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
6、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是服务农业、手工业的经验总结,并且“贯穿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道”“气”等概念,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答案A能力提升7.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7、 )(导学号52400039)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和所学史实,可以得出中国的这三大发明对于加速西欧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起了促进作用。答案A8.英国科技史专家、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盛赞李时珍是中国明代最伟大的科学家,认为他“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李时珍( )A.精于方药针灸B.编写了临床药物学巨著《千金方》C.奠定了我国中医学
8、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