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28208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浅析幼师生心理健康障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幼师生心理健康障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幼师生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障碍 论文摘要:幼师生的心理健康障碍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幼师生的心理健康障碍问题主要有:自卑感、孤独感、人际关系等问题。造成幼师生心理健康障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只有全方位增进幼师生心理健康水平,才能造就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她们肩负着培养年青一代的重任,她们现在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因此,只有重视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保证未来幼儿的心理健康。但从目前
2、的调查来看,在幼师中专学校这个女生占绝大多数(97.4%)、相当于普通高中生又有别于普通高中生的这个特殊群体里,不少人存在着各种各样、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今后幼儿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应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一、幼师生心理健康障碍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自卑感 处在青春期阶段的幼师生,随着学习专业的确定,出现了自我评价上的自卑感。自卑感使他们表现出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情绪。她们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心理调查表明,有50%的幼师生有较强的自卑感。这些自卑感突出表
3、现在: (1)生理上,“希望自己能拥有苗条的身材、漂亮的脸蛋。”青春期的少女特别关心自己的身体容貌,对自己的体形、体态、外貌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高度的关注,并不时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凭自己这样的身材,永远也进不了校舞蹈队,参加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很是失望。” (2)学习上,由于在招生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她们的基本文化素质一般较低,学习有困难。 (二)人际关系问题 主要是与父母、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 1.与父母——关系紧张。 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幼师生,在父母的心目中还是时时处处需要父母保护的没有长大的
4、小女孩。同时,她们又对父母有很多的要求与希望,她们既对父母有深深的依赖性,同时又不愿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完全向父母敞开。这些矛盾常常会引发与父母的冲突。 2.与朋友——主要体现为“早恋”问题。3 不管你怎么想,怎么看待,幼师生谈恋爱越来越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尽管学校不允许,家长不赞成,然而,处于青春期的幼师生对异性的好奇和爱慕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据调查,有17.2%的幼师生坦然承认自己曾经有过异性朋友。由于幼师生正处于发育阶段,身体和心理都不太成熟,保健知识又不多,自我保护能力差,因而有的幼师生吃到了苦头。 3.与同学——嫉妒心理
5、较严重。 由于女生情感细腻,处事敏感,比较关注身边的事物,易受情绪的干扰表现出嫉妒。不少幼师生反映,很难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有15%的幼师生认为自己有嫉妒心理,这些嫉妒心理主要包括:(1)嫉妒别的同学相貌出众;(2)嫉妒别的同学学习上冒尖;(3)嫉妒别的同学的特长;(4)嫉妒别的同学生活条件优越。(5)嫉妒别人有较好的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等等。 二、幼师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女性心理定势的形成。 女性心理定势是女性的感觉、情绪和思维方式等由于受到固有模式的影响,在运用中带有一定的倾
6、向性,女性在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习得了女性角色意识,形成一种心理定势。 2.多种角色的冲突。 幼师生对未来不能不考虑,对如何处理今后与同事、朋友、同学及父母等关系觉得挺难的。 (二)学校因素 1.生活不适应。 多数幼师生在此前,受父母的照顾、宠爱,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进入幼师后她们往往因一些小事办不好而灰心丧气。 2.学习上的不适应。 进入幼师后,学习内容多,难增大,难于适应;一些技能课,如音乐、舞蹈、美术等,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缺乏天赋,产生自卑。 3.教师的教育方法问题。一些教师教学简单、粗暴,对
7、学生批评较多,关心较少;责备较多,鼓励较少;沟通不够,造成学生心理苦闷、烦恼。 4.心理教育空白与落后。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方法不够恰当。 (三)个人因素 许多幼师生自我评价过低,往往对自己的价值持怀疑态度。 三、增进幼师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1.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心理环境。 学校应着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倡导把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中,因为只有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使学生对学习生活热爱,对未来充满信心。
8、 2.开展女性心理健康辅导课。3 从女生自身的特点出发,让她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保持心理健康,并提供科学的方法,让其用科学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有效地解决其遇到的各种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