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椭圆中的定点定值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椭圆中的定点、定线、定值问题例1.(2012盐城二模)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且过点,记椭圆的左顶点为.(1)求椭圆的方程;(2)设垂直于轴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试求面积的最大值;AP·xyO(3)过点作两条斜率分别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且,求证:直线恒过一个定点.解:(1)由,解得,所以椭圆的方程为(2)设,,则又,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从而,即面积的最大值为(3)因为A(-1,0),所以,由,消去y,得,解得x=-1或,∴点同理,有,而,∴∴直线BC的方程为,即,即所以,则由,得直线BC恒过定点(注:第(3)小题也可采用设而不求的做法,即设,然后代入找关系)相关题:(江苏2010
2、年1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F。设过点T()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其中m>0,。(1)设动点P满足,求点P的轨迹;(2)设,求点T的坐标;(3)设,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答案】解:(1)设点P(,),则:F(2,0)、B(3,0)、A(-3,0)。由,得化简得。故所求点P的轨迹为直线。(2)将分别代入椭圆方程,以及得:M(2,)、N(,)。直线MTA方程为:,即,直线NTB方程为:,即。联立方程组,解得:,所以点T的坐标为。(3)∵点T的坐标为∴直线MTA方程为:,即,直线NTB方程为
3、:,即。分别与椭圆联立方程组,同时考虑到,4解得:、。当时,直线MN方程为:令,解得:。此时必过点D(1,0);当时,直线MN方程为:,与x轴交点为D(1,0)。所以直线MN必过轴上的一定点D(1,0)。例2.(2012南京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的离心率为,以原点为圆心,椭圆C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x-y+2=0相切.(1)求椭圆C的方程;(2)已知点P(0,1),Q(0,2),设M,N是椭圆C上关于y轴对称的不同两点,直线PM与QN相交于点T。求证:点T在椭圆C上。17.(本小题满分14分)解:(1)由题意知b==.…………………………3分因为离心
4、率e==,所以==.所以a=2.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6分(2)证明:由题意可设M,N的坐标分别为(x0,y0),(-x0,y0),则直线PM的方程为y=x+1,①直线QN的方程为y=x+2.②…………………………8分证法一联立①②解得x=,y=,即T(,).………11分由+=1可得x02=8-4y02.因为()2+()2=====1,所以点T坐标满足椭圆C的方程,即点T在椭圆C上.…………………14分证法二设T(x,y).联立①②解得x0=,y0=.………………………11分因为+=1,所以()2+()2=1.整理得+=(2y-3)2,所以+-12y+8
5、=4y2-12y+9,即+=1.所以点T坐标满足椭圆C的方程,即点T在椭圆C上.…………………14分相关题:(2012年北京西城一模理19)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定点,椭圆短轴的端点是,,且.(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设过点且斜率不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试问轴上是否存在定点,使平分?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Ⅰ)由,得.依题意△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故.所以椭圆的方程是.(Ⅱ)设,,直线的方程为.将直线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消去得.所以,.4若平分,则直线,的倾斜角互补,所以.设,则有.将,代入上式,整理得,所以.将,代入上式,整理得.由于上式对任意实
6、数都成立,所以.综上,存在定点,使平分.例3.(2011重庆理)如图,椭圆的中心为原点,离心率,一条准线的方程为.(Ⅰ)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Ⅱ)设动点满足:,其中是椭圆上的点,直线与的斜率之积为,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得为定值?若存在,求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I)由解得,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II)设,则由得因为点M,N在椭圆上,所以,故设分别为直线OM,ON的斜率,由题设条件知因此所以所以P点是椭圆上的点,设该椭圆的左、右焦点为F1,F2,则由椭圆的定义
7、PF1
8、+
9、PF2
10、为定值,又因,因此两焦点的坐标为相关题:(2011南通三模)(本题满分16分)在平面直角
11、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a>b>0)的离心率为,其焦点在圆x2+y2=1上.(1)求椭圆的方程;(2)设A,B,M是椭圆上的三点(异于椭圆顶点),且存在锐角θ,使.4(i)求证:直线OA与OB的斜率之积为定值;(ii)求证:OA2+OB2为定值。思路分析:本题第(2)问中,可以证明线段AB的中点恒在定椭圆x2+2y2=1上.后一问与前一问之间具有等价关系.解:(1)依题意,得c=1.于是,a=,b=1.所以所求椭圆的方程为.(2)(i)设A(x1,y1),B(x2,y2),则①,②.又设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