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海洋微生物及海藻抗hiv天然产物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洋微生物及海藻抗HIV天然产物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一''','-:专论与综述:.<,.<)一.,一~,?海洋微生物及海藻抗HIV天然产物研究进展王忠云林昱一(同家海洋硒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摘要:艾滋痫足,j今重大的公共乍问题和社会问题从天然资源寻找新抗HIV活性天然产物足新药发现的蓖要途径.综述了来源于海洋微qt物,海藻具抗HIV活性的天然产物以及抗H1V活一人然产物筛选方法和靶点.关键词:海洋微物,海藻,抗HIV,人然产物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2、号:0253—2654(2005)05-0131-06DevelopmentsinAnti-H1VNaturalProductsfromMarineMicroorganismsandMarineAlgae'ANGZhong—YunIINYu(l6f)厂.UarineBiogeneticResources,theThirdln.~tituteJ厂Oceanograph),SOA,~iamen361005)Abstract:Nowada)s,AIDSbecomestheseriouspublichealthandsoc
3、ialproblem,Discoveringnewanti—HIVac?tb,renaturalprodut?IsfnlTT1naturalresourcesisanimportantapproachfornewdragresearchanddevelopment,ThepaperIP,IPⅥstheanti一1IIactivenaturalproductsderivedfrommarinenlieroorganisnlsandmarinealgae.andtheanti一}II,acti;enaturalpro
4、ductsscreeningmethodsandactixetargets.Keywords:Marim,nfier~wganisnls,Marinealgae,Anti—HIV,Naturalproducts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ciencydisease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nmodefiiencyvirus,HIV)感染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陷(尤其是细胞介导的免疫机能缺陷),而易于发生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临床综合症.1981年在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到
5、2004年全球HIV感染者已达3,940万人,其中2004年新感染490万人.在过去的20多年,对HIV及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艾滋病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契机.由何大一教授首创的联合疗法(combinationtherapy,鸡尾酒疗法)为抑制HIV复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高活性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high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町以缓解艾滋病的症状,提高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然而,HAART并不能治愈HIV感染.另一方面,HIV耐药株不断出现.因此从不同资源寻找具有新结构特
6、征,新作用靶点的药物仍然极其重要.海洋蕴藏着300万~5亿种生物,是人类丰富的药源生物资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了大约10,000份海洋生物材料,分离得到了6,000多个天然产物.海福建省Fj然科学旗金(No.C0310029)和中国大洋协会(No4-2.2)共同资助一通讯件Tel:0592—2195263.E-mail:linyusoa@public.Xn]fj.en收稿日期:2004一l1_o3.修回日期:2004—12一l5?l32?微生物学通报2005年32(5)洋微生物因其生境的特殊性,代谢途
7、径的多样性,具有产生新天然产物的巨大潜力.20世纪末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也发现有些过去被认为是海洋动植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实际上是由与动植物宿主共生的微生物所产生.1抗HIV活性天然产物体外筛选由于至今尚无理想的艾滋病动物模型,抗HIV药物的筛选和研究仍然主要依赖于各种体外(invitro)的活性研究.1.1分子水平的体外筛选及其靶点1.1.1逆转录酶和蛋白酶靶点:临床应用的抗HIV药物作用靶点主要是逆转录酶和蛋白酶两个靶点.蛋白酶抑制剂(PI)的开发存在如下趋势:(1)蛋白酶(PR)二聚体两单体接触面上氨基酸的氧
8、化或突变会导致PR失活;(2)大分子PI一杂二聚体的研究;(3)小分子非肽类抑制剂.1.1.2整合酶靶点:目前还没有以整合酶(IN)为靶点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因此整合酶抑制剂的开发是当今抗HIV药物研究的热点.理论上千扰整合酶的作用过程,有几种方式:(1)干扰核酸的定位;(2)干扰多聚体的形成;(3)干扰蛋白一DNA结合;(4)干扰3'_力Ⅱ工及链转移过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