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ID:14583406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9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_第1页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_第2页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_第3页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_第4页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王海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地理信息教研室2010年9月1日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时分配:44+16授课对象:08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1-2)班授课层次:本科教学目标与教学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本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组织、GIS空间分析的原理方法、GIS设计的技术方法等内容,并掌握常用GIS软件的操作,为后续其它GIS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二、课程主要内容《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2、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学科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空间信息数字化的原理与方法;空间数据库及其建立方法;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GIS系统设计;GIS学科的最新进展等部分。课程教学方法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自学和讨论、上机实习等形式。其中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课程要点、难点的讲解,图形图像资料和模拟演示等,预制的课件条理清晰、利于更新,信息量大,效果远远超过传统授课方式,作为课堂授课辅助工具效果明显;自学和讨论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课件、资料阅读和习题完成非重点难点和描述性内容的学习,自学效果

3、通过讨论、提问、批改作业等方式予以检查;上机实习广泛地采用了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在网上公布所有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中英文教案、多媒体电子教材、网络课程教材、实习教材、实习指导书、习题集等,同时设计了“网上答疑”与“网上讨论”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互动教学”的特点。教学资源上网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学、以及由于课堂信息量大给学生做笔记带来一定困难(可以下载打印后作为笔记底稿)等问题,并有助于形成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健康发展的机制。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

4、精神,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动口能力(提出和讨论问题以及辩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积累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除了专题讨论课之外,原则上每次课堂授课都要布置思考题和讨论题,每次上课正式授课前或在课间要组织10-20分钟的课堂讨论,并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发言。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主要模块:模块一:基本概念和理论(总共9学时)要点1:概述(2学时)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数据、地理数据、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重要类型;地理信息功能概述;

5、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简史要点2:从现实世界到比特世界(1学时)对现实世界的地理认知:认知与认知模型;现实世界的抽象:现实世界-概念世界-地理空间世界-纬度世界-项目世界;比特世界要点3:空间数据模型(3学时)空间数据模型基本概念;场模型;要素模型;基于要素的空间关系分析;网络结构模型;时空模型;三维模型要点4:空间参照系与地图投影(自学)(本部分系针对非地理专业学生设置,不是正式授课内容)地球椭球体;坐标系;地图投影基本问题;高斯-克吕格投影;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要点5:GIS中数据(3学时)数据涵义与类型;数据的测量尺度

6、:命名量-次序量-间隔量-比率量;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来源与控制;空间数据元数据:元数据的基本概念-元数据的应用-元数据的获取-元数据的存储与功能实现。模块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框架与功能(总共16学时)要点1: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3学时)地图数字化:概述-地图数据类型-数字化仪数字化-扫描矢量化及常用算法;空间数据录入后处理:坐标变化-图形拼结-拓扑生成。要点2:空间数据管理(3学时)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GIS内部数据结构;栅格数据及其编码:栅格数据结构-决定栅格单元代码的方式-编码方法;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矢量数据结构-编码

7、方法;矢量与栅格结构的比较与转换算法;空间索引机制;空间信息查询:基于属性特征的查询-基于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的查询(SQL)-空间扩展SQL查询语言(GSQL)。要点3:空间分析(3学时)空间查询与量算;空间变换;再分类;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空间插值;空间统计分类分析要点4:数字地形模型(DTM)与地形分析(2学时)概述:DEM与DTM;DEM的主要表示方法:规则网格模型-等高线模型-TIN模型-层次模型;DEM模型的相互转换:不规则点生成TIN-网格DEM转成TIN;等高线转为格网DEM-利用格网DEM提取等高线-TIN转为格

8、网DEM;DEM建立:DEM数据采集方法-数字摄影测量-DEM数据质量控制;DEM的分析与应用:格网DEM应用-TIN分析应用。要点5:空间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3学时)空间分析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