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老爷山_朝山胜会_渊源考释

青海大通老爷山_朝山胜会_渊源考释

ID:14412377

大小:14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8

青海大通老爷山_朝山胜会_渊源考释_第1页
青海大通老爷山_朝山胜会_渊源考释_第2页
青海大通老爷山_朝山胜会_渊源考释_第3页
青海大通老爷山_朝山胜会_渊源考释_第4页
资源描述:

《青海大通老爷山_朝山胜会_渊源考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8年1月(socialsciences)Jan.2008青海大通老爷山“朝山胜会”渊源考释南德庆(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摘要:青海大通老爷山“朝山胜会”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省区域性“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朝山进香仪式颇有些古时皇家成员出行的印痕。本文对其仪式渊源进行了考释。关键词:民俗;区域;仪式;“朝山胜会”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447(2008)01-0097-04老爷山,又称“元朔山”、“北武当”,位于青海省大通县桥头镇东侧的北川河畔,其主峰海拔2928米,

2、相对高度达486.5米,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老爷山的“朝山胜会”是一项区域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其历史悠久,特色显明。一、“朝山胜会”研究述评青海素有十八朝山会之说。在湟中、互助、乐都、平安、湟源、大通等地,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均举办各种形式的朝山会。现在大多以“花儿会”并“物资交流会”的形式进行。一般由当地政府组织,当地或邻近村庄居民自愿参加。此外,尚有来做小生意的,参加义演的,上寺庙进香祈福的,或专程春游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但是,大通老爷山的朝山会除上述特征外,各朝山村庄有自己的朝山队伍,而且规模宏大,特色显著。从目前国内研究

3、来看,在建国初期,由于受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朝山会的规模较小,影响也不够深远,因而没能引起当地政府及一些民族学者和民间文艺工作者们的足够重视。有些文章中虽然对此也有所记载,但只是对这一民俗现象的表面记录。如在20世纪30年代,《西北通讯》驻青海记者张有魁写了一篇题为《元朔山的庙会》的游记,这是有关朝山会的第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大通老爷山朝山会在朝拜过程中途经的线路为线索,记录了山上的众多庙宇。虽然只是一篇游记,但却为后来进一步研究朝山会提供了宝贵资料。20世纪50年代,朝山会被迫停止举行。到了

4、90年代,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这一民俗活动又得以恢复,并引起了一些民间文学工作者和民俗学者的关注,开始出现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文章。在《大通县志》、《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概况》及一些有关西部风土人情的著作中也有关于朝山会的一些零星记载,大通广播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但这些记载及报道在时间性和空间性上都不够全面。从时间性而言,它只记录了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朝拜老爷山的活动;从空间性来说,只围绕本村村庙及老爷山进行叙述。代同庄农民作者李占芳发表的《老爷山朝山会札记》一文,虽然在时间性及空间性上都有拓展,记述也较翔实全面,但对这一民

5、俗现象深层内涵的关注却不够。即便如此,这篇文章对朝山会的记录也是比较难能可贵的。它从“源”、“山”、“会”三个方面记录了朝山会的实施过程,写了朝山会的起源,老爷山上的相关庙宇及朝山会的经过,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谢承华在《青海民间文化风情》一书中对此也有一些记载。在这本书中,作者从朝山会的起源、仪式及经过等方面进行了记录。2005年青海民族学院民族学硕士研究生祁桂芳完成的《大通老爷山朝山会》,是近期对朝山会研究最为系统的一篇论文。作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民族学、民间文学资料以及各种学科理论知识,从整体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这一

6、特殊的收稿日期:2007-09-04作者简介:南德庆(1970-),男,青海乐都人,青海民族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97第34卷南德庆:青海大通老爷山“朝山胜会”渊源考释民间文化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朝山会”这一民俗活动的文化内涵及特征、功能均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拟对“朝山会”的渊源做进一步考释,以作为对其民俗研究的补充。二、“朝山胜会”的仪仗格局大通老爷山“朝山胜会”队伍仪仗格局颇有古时皇家成员出行的印痕。朝山队伍按顺序分为前、中、后队。前队约有70人,依次为:8名炮

7、手,身穿白汗衫,青马夹,头戴礼帽,腰系彩色绸带,手执铁制三联钢管炮,每到一地或离开此地时都要放炮,可单发或连发,炮声似雷鸣;长号手4人,执长约1.5米的长杆铜喇叭两对,开道壮威;会标牌一面(长2米、宽1.4米左右的红色横标),由两人左右各执一边,上书“某某村朝山会”字样,标明朝山村名;旗手4人,分执开路方位旗4面(四方形、火焰牙边,分别绘朱雀、玄武(龟蛇)、青龙、白虎图案的旗子),按前(南)朱雀、后(北)玄武、左(东)青龙、右(西)白虎4个方位排列。唢呐手两人;彩伞队44人,每四人一组,每组执有华盖伞(圆顶伞,由于较重,由两人轮流

8、执掌)、缨络伞(六角顶伞)各一顶和三角彩旗一面。行走时华盖伞在前,缨络伞居中,彩旗殿后。中间的队伍人数约有50人,依次为:锣手两人;执板少年12名(交板长54厘米,厚6厘米,每副两片连接,下部可前后交错开合,并发出声响,两面绘有龙凤、八仙等图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