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材料重构历史认识

运用多元材料重构历史认识

ID:1438263

大小: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1

运用多元材料重构历史认识_第1页
运用多元材料重构历史认识_第2页
运用多元材料重构历史认识_第3页
运用多元材料重构历史认识_第4页
运用多元材料重构历史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用多元材料重构历史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运用多元材料重构历史认识——《洋务运动》的教学设计及实践反思设计思路分析初二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比较肤浅,如何让学生准确认识洋务运动及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让学生乐于了解这一段历史,深入认识这一运动,我决定用丰富的材料让学生感知,体会,领悟。借助材料呈现的不同观点,多维度评价洋务运动;通过联系与对比,认识中国近代在挑战和应战中器物之变到制度之变的发展趋势。教学过程设计:导入:19世纪60年代,一个风雨飘摇的岁月,在垂幕的清王朝统治阶层,分化出一批“另类人物”,他们就是以弈訢、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主导了一件亘古未有的大事,给陈腐的清王朝吹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史称洋务运动。一

2、、千古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挑战”展示材料一:“晚清大事年表”时间事件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1-1895年洋务运动教师:你们能从“洋务派”这个称上推测他们改革的方向吗?结合“晚清大事年表”,从你们的视角来判断他们为何要进行改革?判断一:从“1840年”这个时间点读出逐渐走向工业文明的世界大势;判断二: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两个时间点读出内忧外患的晚清时局;判断三:从“1840-1860年”这个时段读出封建清政府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被腐蚀,渐趋瓦解。教师:中国人喜欢从历史中找寻应对新问题的经验,但现在遇到的是

3、一个千年未有的变局。传统的历史经验不能应对新的时代问题,洋务派选择了千古示有的应变策略——向打败我的敌人学习,“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始了洋务运动。二、洋务运动三十年——“中国的应战”教师:洋务运动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洋务运动时期从军事工业到民用工业,从留学生到近代海军,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给清政府带来影响,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个影响产生的飞跃有多大呢?两汉唐宋明清18501887191419361949展示材料二:“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曲线图”近代古代——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从曲线图可以看到,洋务运动开始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一时期经济

4、增长速度如此迅速呢?请看下面一组数据。展示材料三“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年代农业税改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根据数据可知,经济增长的加快主要得益于工商杂税改入的增长。那么,工商杂税的收入增长是否全部得益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呢?教师总结:不是,除了洋务企业还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运动不仅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催生了中国本土的资本主

5、义经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新的经济结构也随之出现。问题:仅仅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可对洋务派应战策略成功与否作出判断吗?教师总结: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新的经济因素出现。似乎清政府的一切都在洋务派“求富”的计划中走向“自强”。我们不妨把视线拉远,洋务运动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可被看成是中国自秦到清两千多年历史发展的第四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是两汉,那时的中国与罗马,两大帝国,遥控亚欧大陆。第二个高峰是唐宋时期,中国虽在军事上有起有落,但却在文化上攀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个高峰是明到清前期,此时的中国就GDP规模来说,依然是世界上富庶的国家。三、甲午战败、举国震惊——

6、“历史反思”展示材料“晚清大事年表(续)”时间事件1894-1895年甲午战争1898年戊戌变法1911年辛亥革命教师:洋务运动时期的经济高度增长,并没有使中国自强。甲午战败,洋务派成了千夫所指,尤其是李鸿章,更是落到了“国人皆曰可杀”的地步。洋务运动开始的辉煌、结局的苍凉,值得冷静的思考。反思一:制度不如人反思二:技不如人教师总结:不能单纯看到经济的快速增长,就对洋务运动高唱赞歌,也不能因为甲午一败,就给洋务运动简单贴上“失败”标签。把历史事件放在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运用大历史观来分析和认识历史,我们才能真正体悟什么是历史智慧。四、薪火相传有来人——继续应战1895年,悲伤的一年,三个知识分

7、子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42岁的状元张謇,弃官从商,实行实业救国。37岁的康有为,实行变法救国。29岁的孙中山,选择更为激进的方式,采取革命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