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万寿宫庙会与乡民习俗_以考察西山万寿宫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寿宫庙会与乡民习俗———以考察西山万寿宫为例李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万寿宫庙会是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的社会产物,为乡民聚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公共空间,是江西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昌西山万寿宫庙会展现了在乡民的精神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在庙会上,乡民将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与祈福纳祥、商贸往来、生计筹划、社会交往等融为一体,互通有无,调济余缺,传递信息,交流文化,娱人娱神,反映出江西乡村社会生活的真情实态,具有浓郁的江西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关键词:西山万寿宫;
2、庙会;许真君;民间崇拜;乡民习俗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448(2009)04-0081-04许真君是净明道教的创始人,以“忠、孝、仁、慈、忍、慎、勤、俭”八字思想教谕世人,寓意深奥;又因治水而有功于江西,故深受江西人崇拜和敬仰,尊称为“忠孝神仙”。江西人崇拜许真君,并不亚于百姓对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的虔诚程度,视作地方保护神,正如王安石在《重建旌阳祠记》中所记:“逊有功于洪州,洪人祀之,既虔诚,又持久。”[1](36页)万寿宫是净明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民众供奉许真君的地方,凡是在江西人集聚的地
3、方,就会有万寿宫。万寿宫庙会是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的产物,从最初的乡民朝拜活动发展成为敬祀神灵、交流感情和商贸往来的综合性群众大会。它将宗教信仰、乡民休闲娱乐、生计筹划、社会交往等与地方习俗融合一体,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约定成俗,根深蒂固,是反映地方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影。祠”,“万寿宫”是其后来的称谓。许真君最大功绩在于帮助江西治愈洪水,促进长江中下游水利的开发与建设。几千年来,乡民对许真君的崇拜早已不再停留在感谢许真君为民治水、治病阶段,而是把许真君进行由人到神的转化,当作神来供奉。许真君崇拜主要表现为乡民对许真君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传
4、说神异化和崇拜民俗化。“良辰佳节,躬诣进香,得以瞻仰慈辉,普邀许真君福主之灵。”[2](336页)在广大乡村地区,人们往往通过修建万寿宫来寄托其祈福禳灾的希望。每年适逢许真君诞辰、升天之日等重大日子,乡民们都会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前往万寿宫朝拜许真君,以表达对他的无比敬仰和思念之情。庙会期间,乡民的祭祀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乡民通常都是利用参加庙会的时机满足自己崇拜和敬仰许真君的愿望。光绪《逍遥万寿宫志》卷4记载:“许逊升天之日,四乡百姓聚会于观,设黄箓大斋。邀请道流,三日三夜,升坛进表,上达玄元,作礼焚香,克意诚请,存亡获福
5、,方休暇焉。”[1](44-45页)足见乡民的虔诚。随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这些对乡民约定成俗的祭祀活动,庙会逐渐保留一万寿宫庙会与许真君民间崇拜中国的庙会大都与宗教神仙信仰关系密切,万寿宫庙会也是如此。笔者认为,万寿宫庙会缘起于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许真君民间崇拜始于东晋,由乡民和许真君的族裔发起,立祠纪念,取名“许仙收稿日期:2009-02-27修回日期:2009-05-15基金项目:200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万寿宫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LS0904)。作者简介:李星(1974-),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从事
6、民俗研究。·8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下来,表达乡民祈福消灾、祈求太平、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南朝”、“西抚”就是万寿宫庙会独有的传统祭祀活动,其具体仪式及巡游路线的安排都是乡民约定俗成,沿袭久远。它们一般每3年举行一次,“南朝”是农历八月初三,乡民从西山万寿宫抬出许真君塑像前往松湖黄堂宫拜谒谌母的活动;“西抚”是上元节后的第一天,乡民从西山万寿宫抬出许真君神像,向西去高安县的祥符观的巡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民交往的日趋密切,祭祀许真君活动逐渐被融入集市,被增加商业经济的成分,发展成为当地习以成俗的庙会
7、活动,保留至今。西山万寿宫庙会这一民间习俗究竟何时开始,笔者无从考据,但探究其在历史长河中为何能得以延续,除了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的存在之外,还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江西人祭祀、朝拜许真君,完全是因为许真君高尚的人品和作出的伟大业绩,乡民因此感谢他,怀念他。二是乡民每年到万寿宫朝拜活动都是一种民间自发行为,为庙会提供了较为固定的人源群体。三是庙会期间正好是农闲阶段,乡民完全有空闲时间参加庙会。四是乡民通过逛庙会,借以调剂平时乡村日常单调、枯燥贫乏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众前来参拜,热闹非凡。据清代同治年间《重建逍遥山玉隆万寿宫记》一书
8、所记:“吾乡逍遥山玉隆万寿宫,殿宇之隆,香烟之盛,海内周知。虽代远年湮,迭兴迭废,而四方人士奔趋朝拜者,历千载如一日。”[3](225页)描绘的就是乡民前往西山寿宫庙会朝拜的盛况。四是西山庙会期间正好处于江南农村各地的农闲季节,乡民暂时告别了农业生产最为繁忙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