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53893
大小:121.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26
《打西蕃婆项目申报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附件1:项目代码:Ⅲ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项目类别:民间舞蹈保护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文化馆主管部门:甘肃省渭源县文化出版旅游局甘肃省文化厅印制二○一○年五月十日—21—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一、注意事项(一)封面及表格中“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代码:民间文学(Ⅰ),传统音乐(Ⅱ),传统舞蹈(Ⅲ),传统戏剧(Ⅳ),曲艺(Ⅴ),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Ⅵ),传统美术(Ⅶ),传统技艺(Ⅷ),传统医药(Ⅸ),民俗(Ⅹ)。(二)此申报书可在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www.ccnt.gov.cn)下载,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内容自由扩展
2、版面。(三)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四)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或复制。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二、填表说明(一)第一项“项目简介”栏目,应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价值和影响(字数500-600字),做到文字简练,叙述清楚,准确无误。(二)第二项“基本信息”的“保护单位”栏目,应填写具体承担该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保护单位。每个申报项目只能填写一个保护单位。“法人代表”栏目,应填写保护单位的法人代表。“通讯地址”、“
3、邮编”、“电话”、“传真”、“电子邮箱”栏目,须填写保护单位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邮箱。(三)第三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包括:1、项目基本情况;2、具体表现形态。“传承谱系”栏目,要填写项目的清晰的传承脉络,“代表性传承人”栏目,要填写省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四)第五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栏目,应包括已经采取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其他各种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21—(五)第六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具体可参见《国家级非物质
4、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21—一、项目简介甘肃省渭源县西南部麻家集镇一带,古属藏羌边地,风俗独特。每年春节娱乐活动除“社火”外,还流传一种具有藏羌文化色彩的羊皮鼓舞,当地人称之为“打西蕃婆”。因其用羊皮鼓作乐器和道具,所以又叫“羌蕃鼓舞”。“羌蕃鼓舞”不仅神异古朴,而且粗犷热烈。表演时,前有2-6名掌旗人带路导引,后有数十名青壮年手持羊皮鼓边敲边舞;另有十几名男女儿童身穿彩衣,手执彩巾,和乐扭行。队列中一名身着花衫,腰系彩带,手持鞋底针线的“老西蕃婆”,在表演中和男西蕃婆戏谑逗趣,极尽诙谐幽默,惹观众捧腹大笑。
5、随着身穿翻毛皮袄、手执牛尾拂尘的“老西蕃”的统一指挥,鼓手们依次表演“走四门”、“龙摆尾”、“铁绳扣”和“攒八卦”等套路。兴致处连续表演“持鼓绕头”、“屈腿左右旋转”、“旋摆髋部”、“起脚跳”等高难度动作,将表演推向高潮。。整个舞蹈以圆圈起舞、鼓铃交加为基本特征,舞者动作敏捷、沉稳、矫健、激烈、粗犷、虔诚。歌时不舞、舞时不歌,歌词为祝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之类。“羌蕃鼓舞”是当地古代藏、羌杂居相结合的产物,起源于古代羌民的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祭祀舞蹈“傩”,并渐渐融进当地节令文艺活动中,成为现在的艺术形态。“羌蕃鼓舞”显示
6、了藏、羌民间舞蹈的融合性,是古代藏、羌文化的活态载体,对于研究藏、羌民族传统精神和文化习俗具有重要价值。但是随着世事的变迁,现在能够完整表演的艺人已屈指可数,“羌蕃鼓舞”濒临失传。上世纪90年代,渭源县文化部门抢录了麻家集镇路西村陆家沟社的原生态“羌蕃鼓舞”,并据此创排了舞蹈《渭河吉祥鼓》。现在部分艺人已年老体衰,“羌蕃鼓舞”维系艰难。二、基本信息—21—项目名称“羌蕃鼓舞”属地甘肃省渭源县保护单位渭源县文化馆法人代表侯定东通讯地址甘肃省渭源县文化馆邮编748200电话09324134190传真09324133057电子邮
7、箱wyxwhg@163.com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羌蕃鼓舞”主要流传在甘肃省渭源县麻家集镇。麻家集镇位于甘肃渭源县西南部,坐落于南屏山麓,距渭源县城66公里。东连上湾乡,西临峡城乡,南接田家河乡,北与临洮县三甲乡毗邻;东西宽约10.5公里,南北长约6.5公里,总面积63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暖,民风古朴,是甘肃省著名的民间文化之乡。镇政府所在地集市贸易、文化娱乐、居民住宅,工商企业等区域基本形成,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面配套,金融保险、工商税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宿餐饮等社会服务管理机构健全。三、
8、项目说明—21—分布区域渭源县麻家集镇“羌蕃鼓舞”主要流传在麻家集镇及周边地区。渭源各地的羊皮鼓舞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特色和样式。“觋公”羊皮鼓舞流传区域较大,在渭源县麻家集镇、会川镇和上湾乡,临洮县的三甲集镇均有出现,而“羌蕃鼓舞”仅流行于麻家集镇陆家沟社及周边村庄,历史渊源“羊皮鼓舞”原是羌族“释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