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50784
大小:6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6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一、论述凯恩斯的财政政策思想?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对于税收理论并未作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也未单独论述,而是将税收作为宏观分析的一个内容,重点研究税收在实现充分就业、防止经济和社会危机中的作用。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到:“我们生存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乃在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分配有欠公平合理”。据此,他从两个方面对税收问题作了研究,一是分析税收在保证充分就业中的作用,二是分析税收在消除财富不公平中的作用。他认为,征税总是政府将纳税人手中的货币征收上来。减少私人手中的货币数量,所以任何一种税都有促成通货紧缩,减少消费倾向的趋势,另外,许多税种对私人投资也有所妨碍。因此,政府应该减少租税,以提高有效需求和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这个观点,完全否认了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社会资本的增长是来自储蓄,而储蓄大多来自富人的所得,因而对富人不应多征税,更不应征累进税的看法。凯恩斯进一步提出了尽管对富人征收高税有积极作用,但税率并非越高越好,特别是所得税税率不能太高的观点。凯恩斯认为,间接税是一类不合时宜的税种,应当“改变租税体系”,将以间接税为主改变为以直接为主的税收体系。除了税收提高有效需求以外,对于如何消除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凯恩斯还特别出了两点:一是征收高额遗产税;二是对食利阶层课以高税。凯恩斯从他的一般经济理论出发,认为财政政策在增加有效需求和就业水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经济政策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他指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减少税收来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提高,除对少数所得可以课征高税外,一般所得不宜课征过高的税收,否则将无异于对私人投资的妨碍。然而,在政府增加支出的同时,税收又不宜提高,那么收支之间必然出现“赤字”,而这正是凯恩斯极力推行的“财政赤字”政策。他认为,政府支出的增加,不应由变更税率来弥补,相反,税率还可适当降低。由于提高税率往往使消费倾向和投资倾向降低,因此他主张应实行一种不变动消费倾向,增加投资倾向为目标的税收政策,即不变动或降低税率的政策。在这里,凯恩斯摒弃了传统的健全财政理论和政策,而主张实行赤字性财政政策。只要财政政策能达到提高有效需求和充分就业的目标,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间差距增大并不可怕,一则增加支出将带来更多的可能收入,二则可以用发行货币或举债弥补税收的不足。很显然,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实际是一种赤字政策和通货膨胀政策相结合的扩张性政策。这种政策成为以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制定税收政策的依据。然而,当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发的现象,使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发生危机。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遭到了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挑战。西方经济学界单纯注重总需求而忽视总供给的倾向急剧减少,研究重点转向供给方面。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货币政策一经实施,给必然涉及货币政策如何发生作用,如何有效地控制正确的方向,以及能否有效地影响到实际经济生活社会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因此,货币政策所包括的内容实际上有五各方面,即:(1)货币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4)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5)货币政策的效果。运用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三、你或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看法?1)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它的前提是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在足值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一般不会出现货币过多、物价上涨的现象。因为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它可以通过自身数量的变动,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从而控制物价上涨,使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而现代货币没有这种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货膨胀的根源就是现代信用货币制度。(2)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膨胀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指总的物价水平,即全部商品(包括劳务这种特殊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的上涨。并且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商品价格上涨表现出不均衡性:紧俏商品价格上涨快于一般商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快于非生活必需品;垄断产品价格上涨快于非垄断商品;工业品的价格上涨快于农产品;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快于出口商品;货币集中投放地区商品价格上涨快于其他地区,等等。(3)通货膨胀中物价上涨的特征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而不是偶然的、一次性的、暂时性上涨。(4)关于物价上涨与货币发行速度问题。通货膨胀初期,物价上涨速度慢于货币发行速度,物价刚开始上涨,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物价的暂时波动,一般会等待价格回落后再购买商品,而暂时将货币储存,其结果必然造成市场上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导致对流通中必要的货币需求量增多,从而增加货币发行。通货膨胀中期,物价上涨速度与货币发行速度互相接近,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物价上涨速度逐渐加快,人们认识到物价上涨可能遭受货币贬值的损失,纷纷抛出手中的货币,购买商品以保值,其结果造成市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从而货币相对过多。通货膨胀后期,物价上涨速度快于货币发行速度,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之后,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不相适应,出现了过多的货币量,这时又增加货币发行,更使物价急剧上涨。因此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物价上涨与货币发行速度螺旋上升。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三个阶段中,通货膨胀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货膨胀预期是指人们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感受,预测通货膨胀即将发生或将继续发展。这种预测决定人们的经济行为。通货膨胀预期心理往往加剧了通货膨胀的速度与幅度。通货膨胀预期的出现与存在,导致投资者不愿持有货币,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导致企业囤积商品,减少对商品的供应,扩大供求矛盾;导致企业提前涨价,推动物价迅速上涨。因此,通货膨胀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预期,通货膨胀预期又加速通货膨胀的发展。四、你对中国失业现状的分析及治理对策?(一)失业问题的现状1、国企的下岗人员及隐性失业问题严重由于我国失业率的统计是把失业与下岗分开,没有把下岗人员算入失业大军中去,使得城镇失业登记率所反映的数字不能说明当前社会真实的失业情况,据资料统计,2003中国下岗工人的人数达600多万,而在1998~2000年的3年间,全国共增加下岗工人2032万人,据2000年的数字统计得出国企下岗职工是全部下岗职工的72.1%,而且这些职工主要是集中在老工业基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煤炭、纺织、机械、军工业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缓慢,经营发展存在很大的问题,常造成企业开工不足,许多人员开工不足,以及由于历史的关系,企业本身有大量编外工人,这些人就是国企内部的隐性失业人员。据有关部门预测,目前国有企业中,富余人员达2200多万人,由于大量富余人员的存在,且分流困难,使得企业经营机制转移每前进一步都如履薄冰 2、农村中的富余劳动力严重而且转移困难据数字统计,我国农村人口达8.59亿人,为全国总人口的70.91%,农村从业人员为4.50亿,为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72.20%。除去失业人员外,农村中尚有4亿人口无所事事。除去老人、丧失劳动力及未达到劳动年龄的儿童外,农村中富余人员的基数还是很大的。据专家估计2002年,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1.7亿。由此,我们不能看出,中国就业大头在农村。近两年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屡屡闹“民工荒”。“民工荒”形成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十分不畅。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缺乏身份认同,子女入学困难,常受到不平等待遇及歧视,而城市政策制定者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管理手段往往也是粗放式,粗暴式的,即管理管理再管理,没有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解决问题。3、劳动力的供给量在持续不断地增加据资料统计,在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的劳动人口为1000多万人,比九五期间每年多出200多万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出生率,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是由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已达到劳动年龄。如此大的劳动力资源供给,成为中国最为丰富的、最有竞争力的经济资源,但同时也给中国就业造成巨大的压力。而从城镇劳动力的供给与配置情况看,以2000年为例,城镇劳动力供给总数为1665万人,而当年城镇劳动力配置总数为1000万人,劳动力供给与配置缺口为656万人,而根据趋势分析,劳动力供求矛盾会进一步突出。4、失业人员的结构据资料统计,我国下岗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的年龄段,如果把样本中全部下岗职工的年龄分为5个组,25岁以下,26~35岁,36~45岁,46~55岁及55岁以上,那么它们的各自比例分别为5.79%,25.3%,44.04%,21.06%,2.58%。而在所有下岗人员的性别中,男性占43.46%,女性占56.54%。而在36~45岁年龄段组中,女性人数比例占51.88%。这说明,总的来说,女性比男性较易下岗。36~4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一旦失业,他们面临的困难更大,因为他们还是社会最依赖的劳动力,不可能成为被赡养人口;另外,他们已经度过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阶段,一旦去从事新的就业岗位,他们付出的代价要远高于年轻劳动力;此外,他们还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义务。(二)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1.保持极高的经济发展态势,同时注意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保持了较高的速度。但由于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中人员配置的不合理,使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加的就业弹性减少。尽管如此,经济的发展还是每年增加500多万的就业职位,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少的数字。2008年奥运将在北京举行,按照中国经济增长就业总弹性0.1计算,单奥运会将每年新增178万个就业机会。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劳动力过剩经济的局面,在长时期内保持适度的较高经济增长是十分必要的,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在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的同时,继续深化改革,是长期获得较高经济增长的保证,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从业人员合理流动及配置,使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2.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的扭亏为盈。这样,随着企业经济小于的好转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及生产能力的提高,一些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会有所提高,就会变得不在富余。3.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乃至民营经济作为为我国劳动力的就业重要去向,对吸纳劳动力,舒缓就业压力的帮助足不可估量的。如科技型的民营企业需要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则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而且对劳动力的水平要求不高。因此,必须要大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建立和发展的营商环境,简化成立企业的手续,继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4.农村就业市场的启动启动农村的就业市场,吸引更多的人对农村及企业进行投资,一方面使农村乃至农业资本不足的情况能够改善,另一方面,农村的过剩劳动力在农村中和农业中就业的机会相应增加,这样,就使大大减少因富余的饿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而给城市造成的压力。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越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第一,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第二,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第三,部门法。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2)按以上三种方法计算所得出的结果,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计算同一国内生产总值。但在实际上,这三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往往并不一致。(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如果按收入法与部门法计算出的结果与此不一致,就要通过误差调整项来进行调整,使之达到一致。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一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有五个,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这五种总量的关系是:(1)GDP-折旧=NDP(2)NDP-间接税=NI免费电大作业答案|免费电大历届试题答案|免费电大复习资料6w1T.Q,(3)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卓越人(4)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 3、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J1t7j&(1)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假定短期中总供给是不变的,只分析总需求(用总支出代表)如何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2)总支出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是由消费函数决定,其斜率为边际消费倾向。在不考虑总供给时,总支出曲线与45°线(该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支出与总供给相等,即实现了宏观经济均衡)相交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说,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总支出决定的。(3)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总支出决定的,总支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所以,总支出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即总支出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总支出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4、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意义。根据长期消费资料的分析,在长期中消费函数是相当稳定的。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证明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卓越人社区生命周期假说是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一生的收入决定其消费,长期中收入与消费的比例是稳定的持久收入假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也是稳定的。消费函数稳定性的意义:(1)(消费函数的稳定性保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在短期中,决定宏观经济状况的是总需求,在总需求中占三分之二的消费的稳定性保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尽管经济中有周期性波动,但这种波动并不是无限的。经济繁荣不会无限度,是以资源和技术进步为限,当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资源和技术进步所允许的极限时,就无法再增加了,这就是经济周期的上限。经济衰退时,也不会无限地下跌,因为人们总要消费,消费的稳定性使衰退也有一定限度。在总需求中,消费是一个重要的稳定性因素。(2)v2R*u2*但是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十分有限。因为消费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因此,增加消费的关键是增加收入。如果一种政策不能增加收入,就无法刺激消费。收入的增加关键在于经济的增长潜力。因此,就刺激总需求的政策而言,刺激消费是困难的,以繁荣为目的的总需求政策不应以刺激消费为中心,而应以刺激投资为中心。这是因为在总需求中,除了消费之外还有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在任何一个经济中,政府支出是由政府的政策决定的,一般情况下,也是稳定的,而且,随着政府在经济中作用的加强,其支出在稳定增加,因此,政府支出不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根源。净出口在经济中占的比例很少,它的变动也不足以引起周期性波动。由此可以推导出,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投资。9q#i6q/t4c#c8s+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5、IS曲线 (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I是指投资,S是指储蓄。(2)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物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反方向变动,这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投资者一般要用贷款来投资,而贷款必须付出利息,所以利润最大化实际是偿还利息后纯利润的最大化。这样,投资就要取决于利润率与利率。如果利润率既定,则投资就要取决于利率。利率越低,纯利润就越大,从而投资就越多;反之,利率越高,纯利润就越小,从而投资就越少。因此,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而总需求又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因此,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反方向变动。7H)`*@6d;z1v, %F;U!u:~+y!G*B-k1z1g(3)IS曲线的移动。自发总支出的变动会使IS曲线的位置平行移动。当自发总支出增加时,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当自发总支出减少时,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6、LM曲线(1)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是指货币需求,M是指货币供给。(2)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同方向变动,这一点可以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来解释。根据这一理论,货币需求(L)由L1与L2组成。L1代表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记为L1=L1(Y);L2代表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利率,与利率反方向变动,记为L2=L2(i)。货币的供给(M)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决定。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M=L=L1(Y)十L2(i)。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当货币供给既定时,如果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L1)增加,为了保持货币市场均衡,则货币的投机需求(L2)必然减少。L1的增加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结果,而L2的减少又是利率上升的结果。因此,在货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必然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3)LM曲线的移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使LM曲线的位置平行移动。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当货币供给量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平行移动。7、IS一LM模型(1)IS一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2)用该模型说明投资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投资的变动会引起自发总支出变动,自发总支出的变动则引起IS曲线的平行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这就是,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反之,自发总支出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3)用该模型说明货币量的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货币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的平行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这就是,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反之,货币量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上升。8、在不同的时期,应该如何运用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2)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9、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1)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强调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因此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调节的宏观经济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因此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派。(2)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中的主流,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短期宏观经济分析上。从理论上说,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经济中短期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存在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这种不完善性所引起的。所以,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中固有的问题,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认为市场机制是完善的。他们也承认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存在,但不是用市场机制的缺陷,而是用其他因素来解释这一问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要证明市场机制的完善性。由这种理论上的分歧出发,他们就得出了不同的政策结论。凯恩斯主义主张用国家干预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实现经济稳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反对国家干预,主张依靠市场机制本身实现经济稳定。10、用利率效应说明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w((1)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2)决定利率的因素主要是货币供求。当货币需求稳定时,决定利率的主要是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即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量有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之分,决定利率的是实际货币供给。当名义货币量不变时,物价上升,实际货币量减少;实际货币量减少,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引起投资减少。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这样,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把这种关系可以总结为: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量(↓)→利率(↑)→投资减少(↓)→总需求(↓)。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1、内在稳定器+E6t0L9h 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2)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但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12、赤字财政政策(1)现实中,许多国家都运用赤字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财政赤字就是政府收入小于支出。 (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这就因为:第一,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债哲学”。(3)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债券来进行的。债券卖给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的筹资方法。如果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称为货币筹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政府不必还本付息,从而减轻了政府的债务负担。但缺点是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引起通货膨胀。如果把债券买给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称为债务筹资。这种筹资方法相当于向公众借钱,不会增加货币量,也不会直接引发通货膨胀,但政府必须还本付息,这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13、货币市场与利率的关系(1)货币需求理论。个人与企业出于不同的动机而需要持有货币,这就形成货币需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指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日常交易的方便,降低交易费用。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之同方向变动。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需要进行的支付,这种动机也可以称为谨慎动机。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之同方向变动。投机动机是为了使自己的资产得到最合理的组合,持有货币可以随时灵活地转变为其他有利的资产形式。这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总之,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与利率反方向变动;(2)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量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活动、变动贴现率和变动准备率,改变基础货币,取决于货币乘数)和商业银行(通过创造货币的机制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决定。14、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这些政策也称为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活动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是为了调节货币供给量,买进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卖出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2)贴现政策包括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变动贴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或严格贴现条件,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此外,贴现率作为官方利息率,它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一般利息率水平,使一般利息率与之同方向变动。(3)准备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中央银行变动准备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会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会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第五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15、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的含义及内容。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用出口减进口的净出口表示)。 (2)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表示总需求与物价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可以用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说明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a.财产效应。财产效应就是物价水平的变动就通过对实际财产的影响而影响实际消费。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实际财产减少,消费减少;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实际财产增力,消费增加。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物价水平就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动,即物价水平下降,实际财产增加,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反之,亦反之。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物价水平(↑)→实际财产(↓)→消费(↓)→总需求(↓)。b.利率效应。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决定利率的因素主要是货币供求。当货币需求稳定时,决定利率的主要是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即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量有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之分,决定利率的是实际货币供给。当名义货币量不变时,物价上升,实际货币量减少;实际货币量减少,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引起投资减少。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这样,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把这种关系可以总结为: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量(↓)→利率(↑)→投资减少(↓)→总需求(↓)。c.汇率效应。汇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影响一国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利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资本从低利率地区流向高利率地区。当一国利率上升,高于世界利率水平时,资本流出,这就需要把本国货币换为国外货币,这样,在外汇市场上,对外国货币的需求增加,从而汇率上升。汇率上升使净出口减少。净出口是总需求的一部分,从而净出口减少,总需求减少,把这种关系归纳起来就是:物价(↑)→利率(↑)→汇率(↑)→净出口(↓)→总需求(↓)。 第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6、请阐述周期性失业及其原因(1)周期性失业的定义。卓周期性失业是短期中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之所以称为周期性失业是由于它与经济周期的变动相关;(2)凯恩斯的解释。凯恩斯认为,就业水平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取决于总需求。当总需求不足,国内生产总值达不到充分就业水平时,这种失业就必然产生。凯恩斯用缺口紧缩性的概念来解释这种失业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凯恩斯把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他认为,决定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决定投资需求的是预期的未来利润率(即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水平。在国内生产总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而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是为了获得最大纯利润,而这一利润取决于投资预期的利润率(即资本边际效率)与为了投资而贷款时所支付的利息率。凯恩斯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了预期的利润率是下降的,又说明了由于货币需求(即心理上的流动偏好)的存在,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的限度,这样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越来越接近,投资需求也是不足的。消费需求的不足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了非自愿失业,即周期性失业的存在。 17、自然失业及其原因(1)自然失业的定义:当经济中的失业率等于或低于自然失业率时,就可以认为经济已实现了充分就业。因此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人人都有工作。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自然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来表示:劳动力总数是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2)自然失业的原因:a.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也称为工作转换中的失业,或寻找工作性失业。卓越人b.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这些制度上的原因主要包括:最低工资法、效率工资和工会的存在。最低工资法。当存在这种立法时,劳动市场会出现供大于求,从而有失业。18、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并不相同,因此,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以根据其原因的不同而分为以下几种:(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工资的提高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价格水平上升。工资的增加往往是从个别部门开始的,但由于各部门之间工资的攀比行为,个别部门工资的增加往往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升,从而引起普遍的通货膨胀。而且,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开始,还会形成“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这样,工资与物价不断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3)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而影响到其他国家。与这种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是出口性通货膨胀,即由于出口迅速增加,以致出口生产部门成本增加,国内产品供给不足,引起通货膨胀。19、新古典综合派对菲利普斯曲线如何解释(1)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美国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用美国的统计资料证明了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关系是存在的。并进一步把菲利普斯曲线解释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能刺激生产,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2)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这样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第二,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的关系。这就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的观点。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零 (3)新古曲综合派还把菲利普斯曲线运用于指导政策,运用政策对经济进行微调,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具体作法是先确定一个社会临界点,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在此之内政府不用调节。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社会临界点,这时可以采取紧缩性政策,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降低通货膨胀。如果失业率高于社会临界点,可以采用扩张性政策,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降低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及新古典综合派所作的解释中反映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基本符合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根据这种解释提出的政策主张也是有效的。$P:r+Q6g(l&20、国际金融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1)汇率变动的影响。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有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进出口贸易。汇率贬值有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的作用。相反,汇率贬值则有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这样,汇率贬值就可以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同时,因为边际出口倾向小于1,所以尽管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但进口的增加一定小于出口的增加,从而也可以使贸易收支状况改善。相反,汇率升值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化。(2)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各国间资本的流动取决于利率的差异,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则资本流入国内;如果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利率,则资本流往国外。资本流入有利于增加总需求,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而资本流出会减少需求,并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如果利率上升,在国内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这种减少会减少进口,改善贸易收支状况。当国际利率水平不变时,国内利率水平上升会使资本流入。这样,利率的上升就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国际收支状况改善。相反,如果利率下降,在国内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这种增加会增加进口,使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当国际利率水平不变时,国内利率水平下降又会使资本流出。这样,利率的下降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国际收支状况恶化。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