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4264
大小:24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1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执教:金留炳(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的第二节。是在学习完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后的一节内容,教学时要注意与直线平行的区别和联系。二.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说理、计算。2.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三.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出结论。难点:根据性质解决问题。四.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两条直
2、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这是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反过来,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怎样的关系?(提问题,设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二)创设情境,动手操作,从中探索1.教师用三根木棒展示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让同学指出演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当其中的两根木棒平行且被第三根木棒所截时,观察这时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让同学猜想结论。(操作---观察---探索)如图:3根木条(或硬纸条)相交成∠1、∠2,固定
3、木条b、c,转动木条a,问:(1)在木条a的转动过程中,木条a、b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与∠1的大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改变图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试一试,当∠2与∠1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2.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AB,CD.再画直线MN与直线AB.CD相交。(练习本上的每一页均是一组间隔相等的平行线组成,课本利用这组平行线画两条直线AB.CD并以此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让一学生到黑板上画图,并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活动一:利用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图中
4、,当∠1与∠2相等,所画的直线a、b就;当∠1与∠2不相等时,直线a、b平行吗?活动二: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同位角”,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3页共3页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而成的8个角中,像∠1与∠2这样的一对角称为。请问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同位角?3.出示课件,让学生把所画图形按课件上的方式剪成四块。(学生动手操作)并把每对同位角,内错角叠放在一起,比较大小,或者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大小关系.并把同旁内角拼在一起。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归纳:相等,两直线。该活动分为画图,观察,剪辑,拼叠四个步骤。每组选出一个同学回答
5、讨论后的结论。结论基本正确,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出示小黑板:两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当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比较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和性质有什么不同?(提问)学生讨论回答:因果关系不同。再具体谈一下,学生回答,另一学生补充。很好,看来平行线的性质大家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三)学以致用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成立的理由。出示课件教师详细分析推理过程,并写出解题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逐步学会说理的方法。2.类似的,让学生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两
6、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先让学生交流讨论,注意老师刚才的解题方法。接着让两同学黑板上演示,其余同学在下面做。(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老师两位同学的解题过程进行细致的点评。3.例题分析出示课件这道例题是“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性质”的综合应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如下两点:(1)由两直线平行得到角的相等关系,依据是平行线的性质。(2)由角的相等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依据是两直线平行的条件。通过本例题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四)练习巩固练习(课本P131.2)用展台展示
7、不同组学生的作业,进行比较,让学生点评。以此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及对数学语言的表达和组织能力。(五)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进行总结1.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2.你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还有哪些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你解决的问题?(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第3页共3页教学案例点评: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教法、学法都发生了改变,集中体现在一点上“新”。这一系列的改革带来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新的教育观念指导教师教法的更新,教法的更新导致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多样化。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如果直接给学生讲结论学生很难接受,必定会导致这节课的失败,因此我
8、在一开始利用木棒演示,把学生置于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猜想、探索,直至一步步得出结论。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在日常教学的时候逐步大胆的放手,把学生置于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