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探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探索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即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界已开展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素质教育水平和质量却没有进步,甚至呈倒退趋势。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陷入困境。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
2、主动活泼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就近几年来说,素质教育重点似乎在城镇各类学校开展地很好,而忽视了农村学校。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重点对策一、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与分析(一)教师数量缺乏,结构失衡从我所在的县城大部分农村小学来看,一位老师至少要上两门课。语文教师除了任教语文外,还需担任思想品德课;数学教师除任教数学外,还需负责英语和科学科目。仅仅两位教师担任了整个年级的所有课
3、程。至于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几乎无法开展。例如体育课,只局限在随便跑步和自由活动的范围内。因为教师短缺造成的学生发展片面,根本无法开发学生潜质的现象,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农村小学生在起跑之时就比县城就读的小学生慢了很多,更无法与城市小学生相比。同时,音、体、美学科教育资源极度缺乏,素质教育只是纸上谈兵。。(二)农村家庭教育面临“无能”与“缺位”的状态,给全面素质教育带来困难 由于近几年来农村出外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孩子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
4、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的家庭教育,在农村,由于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着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而且孩子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这缺失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容易造成他们孤独、自卑的性格,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这些感情和交流是学校教育无法给的。而且由于没有科技馆、少年宫,也没有什么夏令营,一到寒暑假,学生们大多窝在家里无人管理,陷入‘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无论对
5、社会还是对孩子本人,这都是极端危险的。(三)农村素质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城乡差别造成的,短时期内存在诸多矛盾3 从我所在县城的农村教育现状为例,城乡教育管理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加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城市的管理不同,目前对农村学校的管理主要是由县教育局代表县政府具体进行的,县教育局是最主要的管理机构。由于在农村,村民、家长等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还不是很多、很普遍,家长、学生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农村家长对学校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县教育局在农村学校的管理中具有十
6、分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局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看升学率;对教师的管理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目前;许多地方对教师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就是典型的表现。这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另外,农村教师的流动也进二步强化了教师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凡是教得好的老师即所教学生考试分数高的教师,很快就调入城里,即使本县不调,也会有其他地方来挖,而所教学生成绩较低的教师只能留在原地,甚至还要被调到条件更差的学校,在城市学校中教得不好的教师即所教学生考试成绩较差的教师,也会被“流动”到农村学校。二、解决农村
7、素质教育现存问题的对策 上述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关爱、关注、关心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真正提高在职教师队伍的素质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及时的改进,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阶段。在教授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也是如此,学生的学法仅仅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循环中今天的教师素质影响甚至决定着明天的学生素质,切实提高农村在职教师的
8、的业务素质迫在眉睫。应深入调查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了解新课标实行过程中存在的真正问题,制订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途径,使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途径的狭窄,激励机制的贫乏,使得这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团体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地位,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