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题目: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几点思考改革开放的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有制占据整个国家经济主体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现在的公有制占据主导、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生;过去的城乡二元制结构,也逐渐被打破,社会成员的结构由过去的工农兵,变成了现在各种社会身份、经济地位差异,企业主的出现、个体经营者的产生、独立职责者游离于社会任何组织的现象、没有任何职业且生活无保障的人员大量涌现,使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建立和发展,为了适应国内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以及推进民主政治方面进行过不断的改革。一是撤销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调整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职能定位和机构设置;二是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方面有明显的进展,强化了政府宏观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编制法制化加强,普遍实行“三定”方案;四是政务综合管理迈出了新步伐,如2003年组建的商务部;五是精简了机构和人员,提高了行政效率。仅就政府机构改革而言,改革开放后5次机构改革。应当说,由于
3、种种原因,政府职能的转换进程相对较为缓慢----来自各级权力机构的内部抵触,改革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一些机构不愿意既得利益受到改变和影响,想方设法找出各种理由阻止机构的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留下的习惯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的惯性,驱使着各级机关自觉不自觉地沿袭过去的行政行为;社会中介发展缓慢,导致社会与民众自治能力的低下,一些中介应当承担的职责无法承担,给各级政府机关不放权留下了广泛的空间和充足的理由;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转变也相对起步较晚,为政府机构职能转换的缓慢,提供了一个社
4、会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理由;社会民众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意识的缺失,使得我们社会中的多数人,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也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有些问题不得不完全依赖和依靠政府管理,许多事情需要政府包办代替;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我们澄清理由与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客观上也影响了我国政府体制、政府职责转换的进程等等。因此,当我们回顾改革开放后的5次政府机构改革时却发现,它们无法应付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情况下新的挑战。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一
5、种“应急式”被动式的改革。1982年的机构改革增设了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目的是要促进体制改革;以乡镇政府取代人民公社,是要巩固包产到户的成果。1988年国务院新设立特区办、版权局、专利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是要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撤销国家经济委员会是要为各级财政和国有企业的承包铺平道路。1993年,将国家税务局升格为总局,新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是要为税制改革和汇率并轨奠定基础。1998年,强化经贸委的功能,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是要加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紧缩的能力。20
6、03年,设立商务部是为了加入WTO的需要,成立国资委是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要减轻农民负担。正是由于这种“应急式”的改革,缺乏首尾一致的明确思路,机构是分还是合、是上规格还是降规格、单独设置还是内设于某一部门以及职能的配置等,都是服从于短期的政策目标,从而使一些根本性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职能转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与“小政府、大服务”的新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渐进式和政府主导型的改革过程中,中国近30年的政府战略基本上是一个经济“赶超型”的战略,政府深
7、深地介入了经济生活。它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出现了社会的非均衡发展,导致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缺失。两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二是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在2006年全国人大召开期间,代表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是所谓新时期的“三座大山”(即上学难、看病难和就业难)就是这种发展非均衡性的突出表现。也就是说,时至今日,政府职能转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
8、,而该管的事却没有管好。下面的数据可以较好地说明这一点。2002年我国人均GDP水平接近1000美元,与英国、瑞典、芬兰、丹麦、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1960年的人均GDP相近,但该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占GDP的比重为7.15%,与发达国家1960年普遍在12.5%至20.5%之间的支出水平有较大差距,甚至低于当时人均GDP仅458美元的日本(8.0%)。另一则数据显示,我国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足15%,而在不少发达国家,如法国、丹麦、瑞典等国,其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公共总支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