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414135
大小:3.12 MB
页数:114页
时间:2018-07-22
《【精品】2018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目录l1.1.1正弦定理l1.1.2余弦定理l1.2.1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l1.2.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二)l1.2.3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三)l1.2.3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四)l2.1.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l2.1.2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l2.2.1等差数列(一)l2.2.2等差数列(二)l2.3.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l2.3.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二)l2.4.1等比数列(一)l2.4.2等比数列(二)l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l2.5.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二)l3
2、.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l3.1.2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二)l3.2.1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l3.2.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l3.2.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及解法(三)l3.3.1.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一)l3.3.2.1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l3.3.2.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二)l3.3.2.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l3.3.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二)l3.4.1基本不等式(一)l3.4.2基本不等式(二)l3.4.3基本不等式(三)1.1.1正弦定理(寄语教师:这一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运
3、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知道,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一、【学习目标】1、掌握正弦定理及其向量法推导过程;2、掌握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给出有利于学生整体的把握课堂.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及教学过程】阅读教材第2—4页内容,然后回答问题(正弦定理)<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2>正弦
4、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应用?结论:<1>在RtABC中,设BC=a,AC=b,AB=c,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又,则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则,同理可得,从而。类似可推出,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由学生课后自己推导)<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2R[理解定理](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使,,;(2)等价于,,(3)在任
5、意斜△ABC当中:S△ABC=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已知a,b和A,用正弦定理求B时的各种情况:⑴若A为锐角时:⑵若A为直角或钝角时: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例题分析]例1评述: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例2评述: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三、【练习与巩固】根据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完成下列练习练习一:教材第4页练习第1(1)、2(1)
6、题三、【作业】教材第10页练习第1---4题.四、【小结】(1)定理的表示形式:;或,,(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六、【教学反思】一个老师的素养、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以及对课堂、教材的敏感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的,可能一节课就改变了学生的一生.所以我很是重视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总是惴惴不安的,生怕自己误人子弟,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1、1、2余弦定理一、【学习目标】1.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其推导过程;2.会用余弦定理解决具体问题;3.通过余弦定理的向量法证明
7、体会向量工具性.【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给出有利于学生整体的把握课堂.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及教学过程】阅读教材第5—7页内容,然后回答问题(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2>余弦定理及余弦定理的应用?结论:<1>在中,AB、BC、CA的长分别为c、a、b.由向量加法得: <2>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余弦定理还可作哪些变形呢? [理解定理](1)余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①已知三角形三边求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例题分析]例1评述:五个量中两边及
8、夹角求其它两个量。例2评述:已知三边求三角。【学习效果】: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三、【练习与巩固】根据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完成下列练习练习一:教材第8页练习第1、2题四、【作业】教材第10页练习第3---4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