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98805
大小:21.9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鲜为人知的中风征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鲜为人知的中风征兆 咳嗽、流鼻血、昼夜血压差缩小,甚至只有130/85毫米汞柱的血压,可能与中风有关。因为鲜为人知,便可能发生意外。 咳嗽,脑缺血的特殊原因 咳嗽的“震撼”,有利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转复,如同给濒危病人一次心脏捶击或电击复苏的机会。这在80年代初,已经在美国一些大医院成为住院心脏病人必修的“自救课”。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从中受益。比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伴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可能因为咳嗽而引起意识障碍,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四肢抽搐、瘫痪
2、等症状。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咳嗽-脑缺血综合征。 这种综合征可以数年、数月发作一次,也可能一天几次。发作后应进行特殊治疗。预防的办法是,有慢性支气管炎者必须戒烟、禁酒,及时防治感冒和咳嗽,防患于未然。 鼻出血,脑出血的先兆 国外资料报告,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的中老年人,在发生鼻出血后的1~6个月内,有50%的人会发生脑卒中。 专家们认为,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而这种出血在鼻腔血管尤为突出,常常先于脑血管发生破裂。因此,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应把鼻出血看作脑出血的
3、先兆,要加强对高血压、高脂血和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昼夜血压差缩小,中风危险性增大 高血压与中风有关,而危险性最大的信号便是昼夜血压差缩小。通常,人的血压在24小时内有一个低谷时间(夜间2~3点)和两个高峰时间(上午8~9点和下午2~3点)。高峰和低谷时的昼夜血压差应大于10个百分点。若差距渐渐缩小,相差只有0.6~3.3个百分点,将提示已是发生卒中的高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治疗措施。可是,高血压病人却很少知道自己的血压白天和晚上的差距是否正常。 高血压标准改变与中风有关
4、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对现行的1993年高血压诊断指导标准(140/90毫米汞柱)进行了修改,提出1999年指导原则为高压(收缩压)大于130毫米汞柱,低压(舒张压)大于85毫米汞柱,就应诊断为高血压。之所以改变,是因为这有利于预防心力衰竭和中风。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若把血压降至130/85毫米汞柱以下,有利于大幅度降低心衰和中风的发病机率。也就是说,血压大于130/85毫米汞柱已是中风的发病因素,若无远虑,必有近忧。当然,新的指导标准又强调说,不可以机械地看待这个原则。比如血压13
5、0/85毫米汞柱对不常运动、身体肥胖、胆固醇又高的人,显然是心衰和中风的危险因素,必须进行降血压治疗;但是,对经常运动、体重正常、胆固醇又不高的人,即便血压处在140/90的稍高水平,也未必就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因此也没有必要进行治疗。 脑动脉硬化有哪些征兆? “山雨欲来风满楼”,任何重大疾病的到来都会有不同的征兆。中老年朋友,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特别注意脑动脉硬化: 1、头脑不舒服:经常觉得头发沉、发闷(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头晕、头痛,常伴有耳鸣,视物不清。 2、睡眠不好:入睡困
6、难、易醒、多梦等。有些人需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有人表现为贪睡。 3、近记忆减退:对人名、数字和最近发生的事情容易忘记,对童年或往事却记得很清楚。 4、情感异常: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激动、发脾气、忧伤。 5、短暂的肢体麻木:一侧肢体或肢体的一部分麻木、无力、感觉异常。 6、步态变化:步态慌张,走路及转身缓慢、僵硬或不稳。 7、老人环:人上了年纪后,许多人眼睛的角膜边缘会出现一圈灰白色的环,医学上称为“老人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有“老人环”的老年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
7、 手足冷为阳郁征兆 阳郁之厥为内体阳气不虚,因被热、痰、食、蛔等遏阻,致阳气不达四末而致的手足厥冷,提示阳气被郁阻。多出现于情志不遂、郁证或外感病邪郁表里之间,以及痰饮家、虫症之人,阳虚之厥及气血虚、寒凝厥冷与阳郁之厥不同之处在于,前二者属虚性厥冷及虚实夹杂性厥冷,而阳郁厥冷则属于实性厥冷。具体鉴别在于虚寒性厥冷,手冷必冷至肘、膝,而阳郁厥冷,凉不过肘、膝,气血虚厥冷介于两者之间。 痰浊内阻致阳气不外达的手足厥冷称为痰厥,必有胸闷脘痞、泛恶痰多及苔腻、脉滑等兼证。而手足厥冷呈现乍热乍凉,伴腹痛呕
8、涎者,又暗示蛔厥的可能。 此外,热病、热伏于里,阳气郁闷,同样能导致手足厥冷,且手足厥冷愈重,提示热伏愈深,此种厥逆又称热厥,必有壮热、心烦口渴、神志不宁、腹热、口气蒸手等症,常出现于热性病极期。正如《伤寒论》所说:"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温病条辨》(335条)曰:"厥应下之",都说明手足厥冷亦有提示实热证候的一面。 餐后不适的疾病征兆 你注意餐后感觉了吗?如果有一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