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书治要》看官德修养的重要性(刘余莉)

从《群书治要》看官德修养的重要性(刘余莉)

ID:13235127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1

从《群书治要》看官德修养的重要性(刘余莉)_第1页
从《群书治要》看官德修养的重要性(刘余莉)_第2页
从《群书治要》看官德修养的重要性(刘余莉)_第3页
从《群书治要》看官德修养的重要性(刘余莉)_第4页
从《群书治要》看官德修养的重要性(刘余莉)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群书治要》看官德修养的重要性(刘余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群书治要》看官德修养的重要性(刘余莉)为了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职业道德水平,2011年10月17日,国家公务员局印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时期对全体公务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轮训,内容有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等,还包括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这是因为,官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盛衰。   在《群书治要•崔寔政论》上,在论及国家由盛转衰的原因时,有这样一段阐述:“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

2、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之贱废。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多是由于君主承继太平之世已久,风气日渐变坏也不觉察,政治逐渐腐败也不变革,习惯于混乱,安于现状,逸乐而看不到危机。有的荒淫奢侈,不考虑国家大事;有的不听忠言劝告,满足虚伪,忽视真诚;有的在歧路徘徊,不知何去何从;有些是被信任的大臣,只求中饱私囊,保住俸禄;有些是被疏远的臣子,因地位低微,谏言被弃而不用。于是,国法松弛于上,有识之士忧忡于下,真是可悲啊!唐朝诗人李商隐在考察历史之后,在《咏史》中也同样感叹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3、”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派魏征等大臣将历代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出来,编写了一本《群书治要》。在这本书中,多处讲到了盛世之君与衰世之主的特征。把这些不同特征总结出来,可以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官德教育对于国家盛衰的重要性。   盛世之主与天下同喜同忧,衰世之主独制其民。   在《群书治要•魏志下》上讲到:“昔夏、殷、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也。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莫救也。夫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是说,过去夏、商、周每个朝代都经历了十几世,而秦国二世就灭亡了。为什么呢?因为夏、商、周三代的君主,能与天下百姓共享幸福,与天下

4、百姓共同承担忧患。而秦始皇独裁专制、压迫人民,所以一旦国家危险,就无法拯救了。与百姓共享幸福的,百姓必定和他共同承担忧患。与百姓共享太平的,百姓必定会尽力拯救国家的危难。   盛世之主尊重历史,以古鉴今;衰世之主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孔子家语》上记载,孔子说:从前之事是用以启发当今之人的。如果一个君主不努力追寻前朝之所以能安稳存在的足迹,并且又不重视其之所以危亡的原因,这就好像一如往常地倒退行走,却乞求能赶上前人。《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学习前贤先哲的言论和行事,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是历代凡有成就者共同的规律,无论是为君、为臣,为政、治学,概莫能外。  

5、 在这方面,唐太宗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太宗皇帝十六岁就随父从军,其一平定动乱,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七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治平之道,休生养民。鉴于前隋灭亡的教训,他深知创业不易,守成维艰,在位期间,命令魏征、萧德言等,整理历代治国资政史料,编撰成《群书治要》一书。唐太宗在读《治要》后,在《答魏征上〈群书治要〉手诏》中感慨道:“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茫或涉海。观所撰书,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其为劳也,不亦大哉!”并命令缮写《治要》十余部,分赐太子及诸侯王以作从政龟鉴。在《贞观政要•慎终》上记载:贞观九年,唐太宗再次总结阅读史书的感受时说:“手不释卷,

6、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由此可见,正是太宗对于历史经验的尊重和借鉴,使其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亡国之君恰与之相反,《吕氏春秋》上说:“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君人之大经也。”是说,亡国的君主肯定是自高自大,肯定是自以为聪明,肯定是轻视众人。自高自大就会怠慢世人,自以为聪明就会独断专行,轻视他人就会没有防备。人才不齐备就会招致祸患,专断独行会使地位不稳,怠慢士人就会闭塞视听。想不闭塞就一定要礼贤下士,想地位稳固就一定要得到众人支持,想不招致祸患就一定

7、要人才齐备。这三条,是君主的治国大略。   从历史上看,亡国之君恰恰违背了这几条。《史记》上记载的商纣王和秦王朝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纣天资聪明,口才好,反应很快,办事敏捷,他的才能和力气超过平常人,能空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够用来拒绝臣下的劝谏,掩饰自己的错误。他向群臣夸耀才能,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结果就被武王推翻了。而秦朝自穆公以来,渐渐蚕食诸侯,最终成就了始皇。始皇自以为功业胜过五帝,疆土之辽阔超过三王,因此耻于与其并列。始皇自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