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x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ID:12996533

大小:3.38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7-20

x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_第1页
x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_第2页
x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_第3页
x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_第4页
x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x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考点定位】(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突出考查中国的代以来服饰的变化、婚俗的变化。(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着重考查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的进步与成就。(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突出考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折射的社会生活变化,注意它们与相关时代背景的联系。【名师点击】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社会生活在动荡中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

2、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大众传媒不断发展。【知识网络】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原因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特点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表现:1、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近代、现代)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通讯工具)3、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影响【考点详解】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一)近代的变化(1840年至1949年)1、变化原因:(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和习俗的影响;(2)仁人志士的推动;(3)民主思潮的促进;(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2、表现:(1)服饰:长袍马褂(传统)、西装(外来)、中

3、山装,旗袍(中西合璧)(2)饮食:丰富的传统饮食;西餐;葡萄酒;白半地;咖啡馆;西式茶室;音乐茶座公园露天茶室成为上海社会和青年男女尔于光顾的场所。(3)居住:最普遍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里弄;在大城市还出现了高级公寓、别墅,独院式花园洋房(4)风俗:①主张“断发易服”(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准许臣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废止缠足”、改变传经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戊戌变法时,辛亥革命前后,民国时期)②社交礼仪:跑拜礼→握手、鞠躬;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③辛亥革命后

4、,“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目。④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3、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二)现代的变化:1949年至今(主要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1、变化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2)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城镇人口剧增,商品粮购销矛盾突出,为此国家实行统购统销。这就稳定了物价,保障了城镇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但是,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农民的温饱问题长期末能解决。(3)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

5、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变化表现:(1)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末能解决。(2)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吃:A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B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讲究营养。②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国际潮流。③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居民住房得到改善,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④风俗习惯:A、1950年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

6、。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B、党和政府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C、改革开放以后,衽实行了双休日,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题01.(x年江苏单科06)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例题02.(x年安徽文综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注:1922年始专

7、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图4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例题03.(x年安徽文综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