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宝章待访录》释读

米芾《宝章待访录》释读

ID:12930512

大小:108.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19

米芾《宝章待访录》释读_第1页
米芾《宝章待访录》释读_第2页
米芾《宝章待访录》释读_第3页
米芾《宝章待访录》释读_第4页
米芾《宝章待访录》释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米芾《宝章待访录》释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米芾《宝章待访录》释读【题注】《宝章待访录》,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著,自言成书于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八月。然其序言虽云完成于元佑元年,但其内容并非全部完稿于此时,而是随着其自身年岁和见识的增长,不断补录而成。全书分为“目睹”和“的闻”两部分,录有八十余件晋唐书法作品。目睹者,自“王羲之《雪晴帖》”以下,共录五十四条。的闻者,自“唐僧怀素自序”以下,共录二十九条。此书记录了其本人所见晋唐书法名帖的书迹、内容、材料、收藏者以及作品的真伪、题跋、流传情况,给后人研究书法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书法史上影响颇大,开后世著录之先河,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的论著,如明张

2、丑撰《张氏四表》,即是按此书体例著成。然而,此文毕竟是米芾自己于多年翰墨生涯中的一篇笔记性文字,其中诸多人名及记录备忘词句,只有作者自知其意。又因年代久远,多已无从考证,故转译之事尤难,鲜有人问津。加之译者才疏学浅,疏于研究,本应录而不释,但应编者之命,只能妄加揣测,强行转注,必至贻笑大方,惭愧汗颜。序言【原文】汉河间宪王①购书必录古简,梁武元、隋唐文帝②金题玉躞③、锦质绣章、破纸断麻取而华国。天宝以后,或进书得官,亦知上笃好。本朝太宗混一,伪邦国书皆聚。然士民之间尚或藏者,既非宝鉴,皆以世传,闻见浸多,惧久废忘,因作《宝章待访录》,以俟访图书使焉。元佑丙寅

3、八月九日。【通译】西汉时藏书家河间献王刘德凡是买到的书必定都用古时书简抄写记录。梁朝的武帝萧衍、元帝萧绎与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他们所藏的书画典册,不论是用泥金题写书签,还是系缚书轴卷使用着非常精美的插签玉别,亦或用刺绣华美图案的上好绫锦装璜,更有前代残破不堪的书画典籍,都收集来,以充实国家的收藏。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公元742年——756年)以后,有人靠进献古籍善本而得到官爵,是因为知道迎合皇上极大的嗜好。宋太宗赵炅一统天下后,将被征服各国与我朝的书籍都汇集于一处。然而不论士人与民间都还有众多收藏,即便不算是值得宝鉴之物,也都是世代相传而来的,我所见所

4、闻浸染熏陶得极多,恐怕时日久了就荒废忘记了。所以写下《宝章待访录》,以便留到以后寻访这些画卷书册之用。元佑年丙寅八月九日。【译注】①汉河间宪王:即刘德,西汉藏书家。其于孝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以皇子身份受封为河间王,死后谥“献”,又称“河间献王”。“宪”系“献”之笔误。刘德为人勤奋,学识丰富,每闻有古书,鉴别过后,便出资收购。《毛诗》、《礼记》、《左传》等重要的儒家经典,都是经刘德辨析、勘误订正后才得以流传的。②梁武元、隋唐文帝:梁武元,即指梁朝的武帝萧衍与元帝萧绎;隋唐文帝,即指隋文帝杨坚与唐太宗李世民。皆为历史上著名的的书法大家和藏书大家。③金题

5、玉躞:金题,即指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即指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此处谓极其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潢。古代的书画、书籍,都为卷轴,装帧后须题签注明轴卷的内容,并以玉质或骨质的插签别子绑缚锁扣。正文【目睹】△晋右军王羲之书《雪晴帖》右真迹在承务郎吴郡苏激①处,集贤校理舜钦②子也。帖尾有古跋、君倩字及褚氏字印。【译文】上面的这篇真迹在乘务郎吴郡的苏激那里,他是集贤校理苏舜钦的儿子。帖子的末尾有古人题跋,与君倩字样及褚氏字样的印章。【译注】①苏激,字志东,苏舜钦子。②舜钦:即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书法家。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

6、△陈僧智永真草书《归田赋》右真迹在襄阳魏泰处,故南昌人装题曰:“虞世南白麻纸。”有古跋曰:“开成五年,白马寺临一过,潭记。”某官潭,泰游湖外,携行赏跋累日。【译文】上面的这篇真迹在襄阳魏泰那里,所以南昌人装裱题跋道:“虞世南白麻纸。”有古时题跋说:“开成五年,在白马寺临写过一遍,潭记。”我在潭州做官时,在湖外游玩,一路上携带着赏玩题跋很多日子。△唐率更令欧阳询书《卫灵公天寒凿池帖》右真迹麻纸,在魏泰处。【译文】上面的这篇真迹为麻纸所书,在魏泰那里。△唐彭王傅徐浩书张九龄《司徒告》右真迹用一尺高绢,书多渴笔。词云:“正大厦者,柱石之力;匡帝业者,辅相之功。生则

7、保其雄名,没犹称其盛德。”今在其孙曲江人岭南县令张仲容处。某官于桂林,借留半月,仍以纸覆裹,欲为重背,仲容惜其印缝古纸不许。九龄《神道碑》亦浩书。【译文】上面的这篇真迹用一尺高丽绢写成,多是干涩笔迹。词的内容为:“高大的建筑能屹立不倒是柱子和基石的缘故;一个朝代的兴盛,是辅助皇帝的大臣的功劳。活着的时候声名远播,死后依然名垂千古。”此篇现在他的孙子,曲江人岭南县令张仲容那里。我在桂林做官时,借来留存半月,总是用纸包裹着,想要从新裱褙,张仲容爱惜他背面有骑缝印,并且是古纸,所以没有同意。张九龄的《神道碑》也是徐浩所写。△唐中书令褚遂良《枯木赋》右唐粉蜡纸拓书也

8、,在承议郎合肥魏伦处,收以为真迹,魏氏刻石。某官杭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